十八路諸侯討伐,為何還斗不倒一個董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曹操號召天下群起討伐董卓。

檄文一出,各路諸侯紛紛響應,袁術、袁紹、孫堅等17路人馬,加上曹操,一共十八路諸侯,兵力「多少不等,有三萬者,至有一二萬者」,這樣算來,討伐董卓的人馬合起來三十萬估計是有的。

而這些人馬中,有曹操、袁紹等知名領導,也有關羽、張飛等不知名猛將,按說,這樣一大波人對付一個區區董卓,應該完全不在話下才對,然而事實是,沒過多久,十八路諸侯就做鳥獸散狀。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一個是演繹小說,一個是史書,給出的結論幾乎一致:聯軍軍心不齊,所以才被董卓各個擊破。

果然乎?事實上,即使沒有內訌,十八路諸侯也未必能消滅董卓。

據《三國志》記載,說起來是「十八路諸侯」,實際上只有十一路,而且大多數領導人是地方行政長官,諸如刺史、太守之類,並沒有軍權。

袁術雖然有「後將軍」頭銜,但實際上是個虛職;曹操的「奮武將軍」是袁紹封的,沒有董卓控制的朝廷的承認。

並且他們新上任不久,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實在有限。

長沙郡孫堅確實是個老牌的軍人,也很有軍事才幹,手下的人馬戰鬥力倒是不錯。

不過,孫堅是後來加入討伐董卓的,關東會盟時並沒有找孫堅。

還有一點很重要,聯軍會盟時是初平元年的正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突然大軍集結,軍糧供給成為難題。

大多數諸侯都缺乏積累,只能靠東道主冀州刺史、陳留郡太守提供後勤供應,但顯然這二地並不能擔負起如此重任。

事實上,面對兵力不弱以騎兵為主且久經沙場的涼州軍,聯軍在素質、裝備和後勤上都是比不上的,攻守之勢也是比不上的。

所以,會盟的諸侯每天「置酒高會」、「莫肯先進」,恐怕也是因為他們明白,根本不是對手,何苦那麼拚命?

諸侯中也是有實力派的,比如徐州的陶謙、荊州的劉表等,他們都手握重兵,底盤也很大,如果他們也能參加會盟,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但他們沒有參加會盟。

對於他們來說,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才是關鍵,所以他們仍然尊崇洛陽的天子,實際上也是站在了董卓的一邊。

因此,「心不齊則兵不勇」只是導致討伐董卓失敗的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會盟實力不如董卓實力,且真正的實力派袖手旁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十八路人馬為何連一個草包都打不贏?

陳班長導讀: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民不聊生,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支看似十分強大的隊伍,竟然連個董卓都打不贏,沒...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歷史上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為什麼會失敗?

根據三國演義當中的描述,曹操暗殺董卓失敗後逃到了陳留,和袁紹一起商量對付董卓的辦法,最後提議集結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所以董卓討伐戰也是三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戰役,雖然這個過程有些虎頭蛇尾,...

聲勢浩大的十八路諸侯其實打不過董卓

《三國演義》第五回講到「曹操發矯詔諸鎮」,號召天下興義師討伐董卓,檄文一出,各鎮諸侯紛紛響應。十八鎮諸侯轉眼就出來了。他們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

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是勤王,還是割據?

《三國演義》中講到從京城逃出的曹操發出興義師討伐董卓的檄文後。頓時,十七鎮諸侯紛紛響應,再加上曹操自家形成了十八鎮諸侯。如果把兵力相加,有30萬之多。這裡面有袁紹、曹操、公孫瓚、馬騰等實力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