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最被低估的人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里魯肅的形象就是個老好人,沒有主見,耳根子軟,被諸葛亮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

正史里的魯肅,是一個有眼光、有勇氣,深諳權謀人心,又洞察天下大勢的人。

1)先從深諳權謀人心開始。

魯肅初見孫權,孫權私下請他在一張床(榻)上吃飯,魯肅為孫權分析天下大勢,史稱「榻上策」。

前幾年網絡討論,把「榻上策」上升到了跟「隆中對」一樣的高度。

實際上,仔細分析我們就能看到,這兩個根本不是同一性質。

「隆中對」的時候,劉備不過是個屯居新野的小頭目。

他見諸葛亮是真心求教戰略部署,而諸葛亮也以具備高明眼光的戰略部署回應於他。

兩個人可以說是坦誠相待又惺惺相惜。

「榻上策」的時候,孫權已經繼承江東大業,而魯肅只不過是個小官。

周瑜推薦了他,魯肅見到了孫權。

榻上策真正有趣的不是魯肅對天下大勢與戰略的把握,而是對孫權心態的把握。

2)有勇氣

大家應該都知道,演義把單刀赴會寫反了。

真實情況是魯肅邀關羽單刀赴會。

關羽的武力好歹為三國正史創造了一項記錄: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

類似這種陣前斬將純武力值的記錄,反正我是不知道第二個。

而魯肅義正言辭地斥責了關羽,把他罵得無言以對。

《吳書》記載:

肅曰:「不然。

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

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並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

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

羽無以答。

3)有眼光

周瑜往魯肅家求糧,魯肅一下子分了他一半,恐怕不光是因為魯肅慷慨——如果對誰都這麼慷慨,那魯肅家再富也經不起折騰。

魯肅應該是看出周瑜的才能,最後周瑜也沒讓他失望。

4)洞察天下大勢

這裡只轉引一段王夫之對魯肅、諸葛亮二人的評價:

身任天下之重,舍惇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

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

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歎法正之死。

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

然二子者,終守西弔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於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

且以大計言之,周瑜、關羽競一時之利,或得或喪,而要適以益曹操之兇;魯、葛之謀,長慮遠顧,非瑜與羽僥利之淺圖所可測,久矣。

簡單說,王夫之認為魯肅和諸葛亮是「守大計而終身不易」的人。

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為孫權斥責也在所不辭;諸葛亮難於勸諫劉備伐吳,嘆息法正去世太早。

周瑜、關羽之徒競一時之利,只是助長了曹操的氣焰;魯肅,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不是這種只知眼前小利者能洞察的。

【收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隆中對」及「借荊州」

最近老看到有討論「周都督不死,劉備的下場回怎樣」的帖子,這個問題從古至今都是焦點.陳亮說「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因欲進取巴蜀,結援馬超以斷操之右臂,而還據襄陽以蹙之……使斯人不死,當...

真實的魯肅,超級富二代,能力不差諸葛亮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魯肅是蠢萌蠢萌的,老好人的形象,遊走於孫劉兩家,受盡了夾板氣。論智謀比不上諸葛亮,論果敢比不上周瑜,在哪邊都是夾著尾巴做人,顯得窩窩囊囊的。老羅寫這部著作的時候,出發點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