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隆中對」及「借荊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老看到有討論「周都督不死,劉備的下場回怎樣」的帖子,這個問題從古至今都是焦點.陳亮說「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
……因欲進取巴蜀,結援馬超以斷操之右臂,而還據襄陽以蹙之……使斯人不死,當為操之大患」
。
著《三國志集解》的盧弼也說「公瑾不死,操之憂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很多史學家提出類似觀點,互為佐證,偶也比較贊同這種說法,周瑜不死,先主安能取蜀,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很可能成水中月鏡中花了。
說到這裡先說說「隆中對」,老實說,諸葛亮這個偉大的三分天下的預見,橫看豎看就沒看出有多高明。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民附,賢能為之輔,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這似乎是明擺著的事情嗎,誰會拿雞蛋去碰石頭啊,避強擊虛,則只有西川可圖。
再看下面「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
荊州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踞此退可制橫、進可爭霸。
不止劉備想要,曹操孫權也想要啊。
所以這個「跨有荊益」的觀點既不是諸葛亮首創,也不是他一枝獨秀,人家荀文若也說了:「願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後修復舊京,南監荊州,責貢之不入,則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議古制,此社稷長久之利也。
」還有比諸葛亮更早的魯子敬也提出「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周瑜是戰略家、戰術家,更是實幹家,力戰南郡,還有向孫權進言取蜀策那段,也說了同樣的意思,體現同樣卓越的戰略眼光。
這裡就有問題了,既然大家都盯著「荊益」,那麼這個「跨有荊益」和「外結孫權」就矛盾了。
如果周瑜不死,荊州在周瑜手裡,周瑜也要取西川,那劉備還怎麼「跨有荊益」?如果劉備硬跟周瑜搶(貌似還搶不過,也不敢搶)那又怎麼「外結孫權」呢?好在天佑劉備,周瑜道遇暴疾,遺恨巴丘,魯肅再推劉備一把,借了南郡給大耳朵,劉備這才取了西川,總算完成「隆中對」里最關鍵的「跨有荊益」這一步。
可是這完全是建立在「周瑜早亡」的意外上啊。
而且矛盾也只是一時化解,後來東吳討還荊州,矛盾終於不可調和,聯盟瓦解、戰事一觸即發。
偶就沒明白,有如此明顯硬傷的「隆中對」為何如此受後世推崇,大讚特贊?不過說到「隆中對」順應「天意」真有點神乎懸乎,怎麼關鍵時刻老天就讓周瑜死了呢?真應了羅灌水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瑜亮相剋(準確地說是周瑜克諸葛亮),要成就諸葛亮,周瑜就必須死啊。
鬱悶~`` 此乃個人拙見,諸葛亮的扇子表打偶,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還有一個關於周瑜死後「借荊州」問題。
個人不看好魯肅之謀,因為歷史證明「借荊州」使得劉備坐大,阻擋了孫瑜西進,也就是斷送了東吳最後一個向外擴張的機會。
曹魏強勢,北方不可圖,偶一直對孫權屢次打合肥持懷疑態度,事實上他打了N次也打不下來,所以西進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兩分天下才有實力與曹魏爭衡。
並且「借荊州」為孫劉聯盟的破裂賣下隱患,最後雙方動刀動槍,弱國自耗。
但是清代史學家李安溪又說「規圖荊、益,及制曹、劉之策……周瑜在則可,如無瑜者,權必不能獨擋曹,無玄德則無吳耳,子敬之謀未為非也。
」他認為以周瑜之才可以規圖荊益,制衡曹劉。
但是周瑜死了,東吳就沒有這樣能威懾曹劉、左右時勢的人物了,東吳必不能獨擋曹操,和劉備就成了唇亡齒寒的關係,所以子敬之謀是不得已而為之。
既然東吳除了周瑜沒有可以牽制利用劉備的人,又不能滅掉他,那就只有扶持他,「多操之敵」
。
這裡的關鍵問題是在「多操之敵」這點上,劉備集團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如果不「借荊州」會不會更糟?會不會加速天下一統的步伐?歡迎大家討論。
個人認為不管借不借荊州,劉備都肯定是曹操的敵人,曹操打來了,劉備只有和東吳緊緊團結在一起才有活路。
周瑜遺書薦魯肅(「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網上瑜派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周瑜知道沒人能繼承自己的遺志,所以藝術地推翻以前的計劃,讓親劉的魯肅繼任能確保聯盟,共抗曹操。
另一種認為周瑜主要是想讓魯肅繼任南郡太守,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荊州,因為一來魯肅與劉備交好,而劉備在荊州頗有人望,多多少少賣魯肅面子,對魯肅管理荊州有好處,事實上後來程普就管不下來,由此可見周瑜的行政能力也非常強。
並且如果荊州成了魯肅的地盤,魯大叔就不會捨得把它送給大耳朵了。
按周瑜生前的戰略意圖和遺書來看,應該兩個意思都有,保住荊州肯定對東吳有大大的好處,並且可以限制劉備坐大,同時保持聯盟威懾曹操也很重要。
可惜孫權還是讓程普做了南郡太守(也許是認為魯肅武略不足),後荊州易主,東吳終為他人做嫁衣
。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江東的大都督們為何在位時間都不長?是誰搞的鬼
三國時期的東吳本是幾塊小的根據地在孫堅和孫策的征戰下大致統一下來,在孫權的幾個大都督的征戰下統一完整,後來魏蜀的諸侯稱帝後,孫權也稱帝,讓江東真正成為一個國家!這些離不開三國著名的四位大都督。但...
隆中對其實錯誤,世有二人已經在阻止他們,可惜其中一人死去!
諸葛亮這個人物已經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不僅聰明睿智,而且鞠躬盡瘁,可以說是古代中國人的楷模了。諸葛亮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的《隆中對》。隆中對之遠大,直接在天下紛擾的時候就判斷出了將來的天...
三分鐘了解東吳五十年戰略演變,孫權諸葛亮合謀瓜分曹魏帝國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建安年間前期,諸侯間的主戰爭基本位於北方,那自赤壁之戰之後,長江以南也開始「誠多務也」。先是劉備得荊州四郡,再是魯肅為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並組成孫劉聯盟,再後來劉備應劉璋之...
即使關羽沒有主動出手,孫權方面也一定會進攻荊州
公元219年,在漢中大戰剛剛結束的情況下,劉備的大將關羽便率領荊州地區的主力北上進攻曹操。雖然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赫赫戰功,但是結果是大家都清楚的,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殺害。很多人譴責關羽打...
簡單讀三國:劉備入蜀(02)蛟龍始得雲雨
建安十五年,孫權分豫章為番陽郡,步騭為太守;分長沙為漢昌郡,魯肅為太守,並借南郡給劉備。史稱「借荊州」。劉備從孫權手中借得南郡,以關羽為襄陽太守駐守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轉在江陵,劉備自屯公安。...
「諸葛亮三氣周瑜」,前者智慧超群,後者心胸狹窄,非也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經典作品中的經典橋段,酣暢淋漓,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前者的足智多謀和後者的胸懷狹窄。 咱們先看一看在羅貫中筆下孔明先生是怎樣故意欺負公瑾同志的:
赤壁一戰,其實並不需要東風!
赤壁之戰只是曹滅劉的一個局部戰爭,但是產生的影響很深遠。第一點,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不再把追求國家統一當做第一要務了。赤壁的失敗,給了曹魏軍事集團當頭棒喝,同時也給北方一些面和心違的各個小集團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