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備受推崇甚至能與唐太宗並列,他到底有哪些過人的功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趙匡胤的四大過人功績,並不遜色於唐太宗李世民

一、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後周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之中,趙匡胤指使他人謊報軍情,稱遼與北漢雙雙出兵,聯合入侵後周。

於是,朝廷派遣趙匡胤率殿前、侍衛二司精兵北上抗擊。

正月初三,趙匡胤率軍北上,當晚到達離京40里、黃河邊上陳橋驛站(今河南封丘南,當時的黃河南岸,如今已經變成黃河北岸)。

這時,慕容延釗所率的先鋒部隊已經渡過黃河北上,對兵變不會構成阻力。

當天,軍中議論紛紛,有的說,看到天上兩個太陽搏鬥;有的說,當今皇上年幼無知,我們冒死出征,即使死了,天子也不知道我們的功勞,還不如先立趙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不遲。

將士們情緒一度非常激動,然後紛紛到驛站門前聚集,要擁戴趙匡胤做皇帝。

當晚,趙匡胤的二弟趙光義與趙普、李處耘等人商定,大軍次日返回京城,奪取政權。

同時,禁止軍士在兵變過程中搶劫,以穩定民心。

取得將領們的一致承諾後,趙普與趙光義一起,向趙匡胤匯報了進展情況,並與趙匡胤商定,立即進行下一步的相關部署。

他們連夜派人潛回京城,通知石守信、王審琦做好內應。

初四清晨,將士們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然後一齊跪拜在地,山呼萬歲。

趙匡胤稍作推辭,便把黃袍穿上,重申不得搶劫,更不能凌辱後周太后、少皇帝和公卿大臣,然後率軍返京。

在石守信的接應下,部隊順利入城。

對於范質等一班德高望重的大臣,趙匡胤決定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儘量不兵戎相見。

為此,他先安排潘美去找范質通報兵變情況,然後,他回到殿前司公署,脫下黃袍,讓人把范質等大臣請來商議國事。

范質來後,當面質問趙匡胤,說先帝待你如子,今屍骨未寒,為何如此?趙匡胤裝出委屈的樣子,痛苦流涕地說,我受世宗厚恩,今為六軍所迫,實屬無奈。

這時,他身邊的大將們舉刀威脅,范質如若不從,可能遭到不測,范質無奈,只得依從。

但范質作為顧命大臣,當年對臨死的柴榮是有承諾的,要照顧好柴氏孤兒寡母。

所以,他向趙匡胤提出,如果要大臣們服從,必須遵循三個條件:一是要趙匡胤行禪讓之禮,接受少帝禪讓;二是事太后如母,即柴榮的妻子,要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尊敬柴榮的妻子;三是要照顧好柴宗訓。

趙匡胤都一一答應了。

於是,范質、王溥跪拜新主。

隨後,在崇元殿舉行禪讓典禮,趙匡胤正式登基,國號宋,是為宋太祖,改後周顯德七年為宋建隆元年,定都開封,史稱北宋。

二、刻立誓碑,確定與文人共治天下的國策。

據陸遊《避暑漫抄》記載,建隆三年(962),趙匡胤秘密安排人刻了一塊碑,立於太廟(帝王的祖廟)寢殿的夾室里,取名「誓碑」。

他規定,每次新皇帝登基,均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引領新皇帝進去,焚香,跪拜,默讀「誓碑」,然後離開,直到下一代皇帝再來例行手續。

碑文如下: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有違背此誓的,天打雷劈。

這一近乎毒誓的「誓碑」,就是趙匡胤的底線,這一底線伴隨著他處理兵變、即位前後的所有善後事宜,伴隨他處理所有的內政外交,甚至他還以他的最大能耐,用這一底線影響著後來的繼位者,成為了宋朝貫徹持久的家規、國策。

三、杯酒釋兵權,實現國家穩定。

據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建隆二年七月條記載,一天,趙匡胤召來趙普問道:「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意思是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換了八姓十二個皇帝,弄得兵革不息,生民塗炭,倘要息兵養民,保持國家長治久安,有什麼好辦法呢?

趙普回答說:「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無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這些禍亂,原因無他,只因藩鎮權力太大,君弱臣強而已。

如今要長治久安,惟有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三管齊下,天下自然安定。

趙普話未說完,宋太祖連連稱善。

於是,立即實行這三項措施。

通過這三項措施的施行,宋太祖最終消除了節度使以兵權篡奪政權的危險,達到了集權於中央的目的。

從此,節度使實際上只是禮遇很高的州(府) 級行政長官,與刺史、知州(府)在職權上沒有本質的區別。

而且,每有節度使空缺出來,太祖就叫文官去接替,後來的節度使,基本都是文官而非武將了,因此,節度使不再是獨霸一方的藩鎮,對皇權構成威脅的可能性不復存在。

四、太祖雪夜訪趙普,確定統一規劃,最後實現了基本統一。

宋太祖鞏固了帝位後,將全國統一的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

那時,宋的周圍,南有荊南、武平、南漢,西有後蜀,東南有吳越、南唐,北有北漢,依然是群雄並峙的局面。

加上北邊還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國、西北有党項族建立的夏國,虎視眈眈。

面對小國林立、群雄割據,統一工作千頭萬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所以,制定一個統一的長遠計劃,是實現統一目標的堅強基礎。

這便有了「太祖雪夜訪趙普」的故事。

據《宋史•趙普傳》載,在一個大雪紛飛的隆冬之夜,趙普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他開門一看,大吃一驚,宋太祖站在門外。

宋太祖說已經約好了皇弟趙光義。

不久,光義到了。

君臣三人圍爐而坐,烤肉喝酒。

宋太祖切入正題,與趙普商量統一大事,他意思是先北後南,先取北漢,再揮師南下,問趙普意見如何。

趙普回答說,北漢與遼接壤,是宋與遼的天然屏障,若先滅北漢,遼兵一旦南下,則只有宋獨擋。

不如先平南方,再揮師北上,那北漢彈丸之地,便插翅難逃了。

」宋太祖大笑說:「正合我意,先前的話,不過是試探你罷了。

」這樣,君臣定下了先北後南的統一策略。

接著,宋太祖調兵遣將,著手將這一計劃一一付諸實施:乾德元年(963),命慕容延釗平荊南,接著滅湖南。

乾德三年(965),命王全斌收後蜀。

開寶四年(971),命潘美克南漢。

開寶八年(975),命曹彬滅南唐。

國家實現基本統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雪夜訪趙普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雪夜訪趙普趙汗青我這裡說的趙普肯定不是中央電視台的播音主持人。他是一千多年前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宋宰相趙普。趙普,字則平,北宋政治家。後梁龍德二年(922)生於幽州薊州(今北...

為何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為何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汗青「半部論語」這則成語常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言普山東人,所讀止《論譜》.....太宗嘗以此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徹底顛覆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個快要被談爛了的話題,但是本文所講的陳橋兵變絕不是大家熟悉的那個老生常談的內容。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深度剖析事情背後真實的,甚至可以說是駭人聽聞的,是完全顛覆歷史傳統觀點的寫照

陳橋兵變中被掩蓋的真相,歷史真的經不起推敲

在宋朝歷史的記載中,陳橋兵變是一場沒有預謀、不流血的兵變,趙匡胤在兵變前是毫不知情,是被將士擁立的。但近些年來很多學者發現,陳橋兵變大有疑點,趙匡胤並不是如史書中記載的那樣毫不知情,這是一場預謀...

宋太祖是如何坐上皇帝的 宋太祖的年號叫什麼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