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何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汗青
「半部論語」這則成語常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言普山東人,所讀止《論譜》.....太宗嘗以此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
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原先是後周當節度使的趙匡胤手下的推官。
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兵變。
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宋太祖。
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一了全國。
後來,宋太祖任命他為宰相。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趙普仍然擔任宰相。
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山東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
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
但說他只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閒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
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篋,裡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
北宋初年宰相。
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縣令,祖父趙全寶,在唐末任澶州司馬,父趙迥,五代時任相州(今河南安陽)司馬。
趙普生於薊州,後唐末年,趙迥舉族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又遷至洛陽(今河南省洛陽)。
初任隴州巡官,王勛很看重他,後周顯德元年(955年)七月,趙普被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與楚昭輔、王仁贍同事。
顯德三年(956年),他成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的幕僚。
趙匡胤破南唐的滁州後趙普任幕府推官。
之後宰相范質奏調趙普任渭州(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死,柴宗訓即位,是年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
趙普是北宋初期的傑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士。
他15歲隨父遷居洛陽,自幼學習吏治,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三度為相,為一代名臣,從政50年,終年71歲。
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善吏道,後周顯德年間,先後為永興軍(治今陝西西安)節度使從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縣南)節度使趙匡胤推官、掌書記。
顯德七年(960)正月,普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
是年四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議宋太祖親征。
宋得勝還師後,升普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計,於建隆二年(961)「杯酒釋兵權」,削奪朝中諸將兵權;建隆四年(963),加強中央集權;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財權;乾德五年(967),加強中央禁軍建設;開寶二年(969),削奪節度使兵權;統一全國,先南後北。
乾德二年(964),普任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負宰相責任。
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職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
普入相後,堅於職守,對宋太祖忠貞不二。
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
有立功應升遷者,太祖不予升遷,普為其力請,直至宋太祖從其請。
開寶六年(973),普接受吳越王錢俶所送十瓶瓜子金,又違法從秦隴買來木材營建官邸,庇護部下貪贓枉法,宋太祖大怒。
普被罷相,出為河陽三城(治今河南商孟縣)節度、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繼遷太子少保。
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普升為司徒、梁國公,二次入相。
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計,不再傳位於皇弟趙廷美。
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職,出任武勝軍(治今河南鄧縣)節度、檢校太尉兼侍中。
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普上書力諫收兵息戰。
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東道(治今湖北襄樊)節度,改封許國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冊封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
普整頓吏治,懲治不法官員,直至戳其身。
宋太宗按普建議,對党項人採取羈縻政策。
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辭相職,宋太宗不准,任普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
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請求辭歸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為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俸祿。
是年七月,普薨。
太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贈普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賜諡「忠獻」,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
咸平元年(998),追封普為韓王。
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
在北宋初期,趙普是出了名但並非顯赫的宰相。
他不是常出現在前台,而只是輔助君主在幕後出謀劃策。
然而,他所參與制訂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治狀況,關係到國運民命的大問題。
趙普讀書不多,自幼學習吏事。
成年後,被聘為永興軍節度使劉詞幕僚,後舉薦於朝廷,與趙匡胤同為後周世宗柴榮部下。
趙匡胤部破滁州後,欲斬盜百餘名,經趙普審訊,大部分盜賊而存活之。
趙匡胤奇之,遂用為同州節度使屬下的司法推官,旋用為宋州的書記官。
陳橋兵變 佐命殊勛
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去世,由遺孀佐幼主柴宗訓即位。
時趙匡胤執掌護衛皇帝之禁軍,擔任殿前都檢點要職。
建隆元年。
(960年)春,傳契丹勾結北漢入寇。
宰相范質倉促之間派趙匡胤率軍北征,而兵行開封東北四十里之要道陳橋驛時,將士託故不行,將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按律披龍袍即謀叛,趙匡胤在既成事實面前,假惺惺地從後周幼主恭帝手裡接過所謂「禪位」書而正式當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舊史記載這段歷史雖然也留有蛛絲馬跡,但認為趙匡胤是被迫的,按他的仁愛本性是決不會從寡婦孤兒手中奪取政權的。
然而,是誰煽動部將為謀富貴而擁立新主?為什麼留京守衛之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早已願意擁立趙匡胤呢?為什麼兵變前趙匡胤之弟趙匡義與掌書記趙普早已知情而不發?兵變之際又由他們枕戈待旦守護黃袍加身之趙匡胤呢?這些情況都不言而宣地說明,趙普在其中起了智囊軍師的特殊作用,而且他也做了新皇帝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
這些事是弄刀舞槍、迷信武力的將領,包括趙匡胤在內都計慮難周的。
所以,按政變的實際作用來說,這位從滁州戰役時就與趙匡胤聯宗的趙普,是建立了特殊功勳應獲頭功的。
然而,在論功行賞時,除了一批原來地位重要的擁戴趙匡胤的將領如石守信、高懷德等得到晉升要職以外,趙普僅得了個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的一般官職。
為什麼呢?工於心計的趙匡胤不能不繼續重用後周宰執范質,王溥以及魏仁甫為相,以維繫舊官員之心,而不致削弱剛剛接管的國家機器。
這一點,趙普是有所認識的.因此,他照舊要為新皇朝的穩固出力。
從征二李 位列樞使
宋太祖趙匡胤代周以後面臨的國內形勢,依然是五代十國以來的武臣弄權局面。
後周時義成軍節度使李筠,本來是個網羅亡命之徒的野心勃勃的將領,他不甘居下,拒絕新皇帝授予的兼中書令的高官,而於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結北漢劉鈞起兵反宋。
趙普看到形勢可慮,力主太祖親征並隨同前往。
六月,石守信、高懷德攻陷保澤州(今山西晉城),李筠自焚死。
時後周太祖郭威之甥、駐揚州之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已成為宋廷心腹之患。
李派翟守殉聯結北漢,中途被俘為宋太祖所用以後,宋廷採取賜李鐵券(免死牌)以穩其心,並令其移鎮青州(今山東濟南一帶)以便就近約束。
李重進扣押宋使,遂於七月起兵反宋。
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審琦征討,遷延未克。
趙普因以原後周之將士攻後周之貴戚為慮,勸太祖自行。
十一月從征揚州,—舉攻克,李重進全家自焚死。
二李叛亂的平定,從獻策親征之意義上來說,趙普之功顯著。
遂遷以兵部侍郎、樞密副使之職。
加強君權 杯酒釋兵權
在我國封建時代,不乏有新王朝之開國君主殺功臣、奪兵權之事。
西漢初定,遂有未央宮戮韓信之變,而後又有消滅異姓王之舉,都是出於鞏固君權之需要。
趙匡胤深知自己是部將擁立,
他不能採取武力解決的辦法,消滅二李事件已引起人心浮動。
而趙普一再以石守信等執掌禁軍為憂,並說細察石等皆非能統馭部下之將才,一旦部下也來個黃袍加身,情況就不妙了。
宋太祖頗然其說,並詢以和平解決和長治久安之策,於是,趙普提出了「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的方針。
趙匡胤是個觸類旁通的君主,聽其言就化成一整套加強君權、牽掣和削弱各方權力的政策與策略。
首要的任務當然是要解決擁兵以自重的將領問題。
某日下晚朝後,趙匡胤留下石守信等將領敘敘兄弟情誼。
有點醉意了,他向將領吐露做皇帝的苦處,夜不能安,防範變亂,不及你們做臣下的高枕無憂。
當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時又說,假如你們的部下謀富貴而起寥怎麼辦呢?又說人生在世所重者不過多積金錢,田宅,為子孫立不可動之產業;多置歌妓美女飲酒作樂以終天年。
我皇帝與你們結為親家,大家相互都沒有猜忌不是很好嘛?這一番話的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
於是,第二天紛紛辭去軍職,交出兵權,到地方做節度使去了。
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歷史故事。
趙普獻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殺的。
所以,建隆三年(962年),晉趙普為樞密使、檢校太保。
趙普深知鞏固君權還剛剛開始,他為太祖建功立業謀取富貴的前途也是無量的。
強幹弱枝 分化職權
「杯酒釋兵權」只是解決兵權的第一步。
中唐以來方鎮弄權的隱患和新執掌禁軍的弄權問題,仍是趙匡胤面前的當務之急。
關鍵是把趙普的十二字方針策略精神滲透到朝廷與地方的職官建置中去,改變權力結構中的獨立性,使之必須依附君權而運轉。
在趙普的參贊下,這套相互制約的職權體制終於制訂出來了。
這就是中央設副相、樞密使副與三司計相以分宰相之權,收相互牽掣之效。
樞密使直屬皇帝掌指揮權,而禁軍之侍衛馬、步軍都指揮和殿前都指揮負責訓練與護衛。
乾德元年(963年),用趙普謀,罷王彥超等地方節度使和漸削數十異姓王之權,安排他職,另以文臣取代武職,於是武臣方鎮失去弄權的基礎,另一方面,收廂兵之驍勇和荒年募精壯之丁為禁軍,於是天下精兵皆歸樞密院指揮。
地方雖無精兵,但地方廂兵合則仍可制約禁軍。
這就形成了強幹弱枝而內外上下相互制約之制。
地方則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職通判為行政官員.重要文獻需會簽有效.通判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設團練使副原為閒職,熙寧變法中有的成為負責義勇之主管。
制其錢糧,是指限制節度使的財政糧餉權限的一種辦法。
規定地方錢糧大部輸送中央,設轉運使副主其事。
熙寧變法中財稅增多,地方之府庫也很充盈,此時,節度使問題業已解決。
總之,趙普提出的這套方針、方略,確實在宋初起到了加強中央君主集權制及其軍、政、財、文權力分立,防止方鎮跋扈與地方各自為政的重要作用。
改變了五代十國時期武臣專權,政變頻繁的局面,使宋朝成為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國家。
但是這套方針反過來又成為宋朝長期存在養無用之冗兵,冗官而冗費負擔沉重,導致自我削弱各種權力結構之有效職能,而走向「積貧」、「積弱」之境的重要原因。
因為趙普的方針只是從防兵之變、防方鎮之跋扈、防官員之損害君權為出發點,而主要不是去提高國力、軍力、政權與財政的效力.這就是為什麼北宋空有軍隊一百二十萬,官員二萬餘,封椿庫存之錢財成堆,而在北宋與南宋的三百年統治時期,一直對外屈服於遼、夏、金民族政權,內不能消弭官亂於上、民變於下,而處於深重的統治危機的一個真正原因。
對此,趙普與宋太祖是要負歷史罪責的。
雪夜決策 先南後北
乾德二年(964年),趙匡胤部署中樞與地方政權既定,時機成熟,就盡罷留用後周之范質,王溥、魏仁甫三相,任命趙普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實際上是宰相職位.趙普於是更加用命。
某晚宋太祖與弟趙匡義雪夜訪趙普,趙普燃炭燒肉置酒以進.皇帝呼趙普妻為嫂,君臣甚為相得.談話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漢的問題.趙普認為;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不如等待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宋太祖表示深合心意。
這番談話表明在確定所謂「先南後北」的方針上,趙普襄贊有功。
關於先南後北決策的核心,是從契丹手中收回石敬瑭割讓之幽雲十六州的國土問題。
至於北漢之統一則是小事。
事實上,在後周、宋初時江南之南唐、吳越兩國早已不斷輸送大宗財富給後周與北宋政權。
所以趙匡胤所說的為戰備軍需而消滅兩國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而他建立封椿庫的第一目的是想贖買回十六州.然終北宋之世,實際上並未全力收回失地,熙寧時期的宋廷反而割讓七百里地以和遼。
可見先南後北不過是趙匡胤欺軟怕硬的遮羞布。
因此,對趙普的先南後北的「襄贊定策」的作用,應當另作評價了。
公忠其表 謀私寵衰
乾德五年(967年)春,趙普又得到右僕射和昭文殿大學士的職位與榮譽。
開寶三年(970年)春,宋太祖親自去看望病中的趙普,六年又至趙普家,突然發現廊下堆有海貨十瓶。
打開一看,全是小顆粒的瓜子黃金.趙普只好坦白說明,這是吳越王錢叔送來的。
宋太祖說,錢叔大概認為國家大事全由你決斷,所以送金子嘛。
口中雖說受之無妨,實際上觸及了趙匡胤獨攬大權和皇權尊嚴的要害問題。
趙匡胤是決不允許臣下來愚弄他,或者暗中奪他的權的.隨後又發現趙普違反禁令,私運木材擴展府第,又有官員冒充趙普名義經商等問題。
隨著考察的深入,又發現趙普子承宗竟然違反宰輔大臣間不得通婚的禁令,娶樞密使李崇矩之女為妻,這有架空皇權的危險,立即命令分開。
時翰林學士盧多遜及雷有鄰揭發趙普受賄,包庇抗拒皇命外任之官員,簡直更是欺君之罪了。
宋太祖設副相與趙普分掌權力,並監督相權,不久貶趙普為河陽三城節度使。
這些公忠其表、謀私其內的問題,使趙普逐漸失去宋太祖的寵信。
廷美疑案 兩度入相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崩,弟趙光義(避匡字諱)即位,是為宋太宗。
關於這段兄終弟繼的歷史,流傳有「燭影斧聲」的疑案.太平興國四年御駕親征北漢,高梁河之役宋師敗於契丹援軍.宋太宗一度失蹤,於是軍中有謀立太祖子趙德昭之說,為太宗所忌。
趙德昭又為北征將士請賞,益遭太宗怒斥而自殺,宋太祖父子之死,不能不引起宋太宗異母弟趙廷美之悲憤自危。
太平興國七年,朝中有人誣告趙廷美有不軌之謀而皆受封賞,趙廷美則被貶往洛陽.這種情況對於鬱郁不得志的趙普是有所觸動的。
他向宋太宗密陳,昭憲皇太后遺書由自己書寫,命太祖傳位於太宗,尚有使太宗傳位於廷美、廷美傳位於太祖子德昭的意思。
但趙普又說太宗道,難道太祖傳弟不傳子的歷史教訓你還不能吸取嗎?他又乘機說貶往洛陽之趙廷美毫無悔改之意,不能使之居於洛陽。
於是宋太宗又貶趙廷美至房州涪陵小縣。
趙普的這番密陳,第一,證明太宗承兄位之合乎祖宗遺旨;第二,擁護太宗傳子不傳弟;第三,為太宗清除趙廷美繼位之威脅。
這幾點就使趙普與宋太宗結成了特殊的關係,而立即獲得司徒兼侍中的職位,兩度任相。
帶來的結果是趙廷美以三十八歲盛年而夭折,宋太宗長子趙元佐因為替趙廷美申不平面發狂成終身之疾。
從這裡,可以看到趙普失寵於宋太祖,而又得寵於宋太宗,在兩度任相、東山再起的歷程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月,趙普因故罷相,貶為武勝軍節度使,具體原因不明.但從宋太宗作詩餞別,而趙普感激涕零,表示要勒詩金石的情形看,趙普一定有什麼短處而不得不貶謫。
至於趙普說來世效犬馬之力,則完全是政治表態。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為報高梁河之辱而親征幽薊,戰事遷延,進退維艱。
趙普看到又是表忠的好機會而提出「兵久生變」,要求班師。
宋太宗為嘉獎他三進疏陳,而在次年移趙普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改封梁國公為許國公。
與此同時,宋太宗次子昭成太子、陳王元僖也表請再委政於元老趙普。
當然,德昭之死,廷美之死為元僖提供了繼位的機會,而趙普勸宋太宗之傳子不傳弟,使趙普贏得了元僖的美言和授為太保兼侍中的相位。
從趙普三次任相中,可以看到趙普善於夤緣附驥於有政治前途者,並不惜犧牲品格去趨奉。
哀榮功過 試與評說
淳化三年(992年),趙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請求告老。
詔慰留,並加太師銜、封魏國公,享受宰相待遇。
是年七月,趙普走完了生命的歷程,終年七十一歲。
宋太宗派員治喪,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諡號「忠獻」。
趙普有一子名承宗,羽林大將軍,曾知潭、鄆州,頗有政聲。
有女二人,皆已成年。
趙普妻堅請准予出家為尼。
詔授以智果、智園大師。
趙普一生在政治舞台上活動了五十年。
作為封建時代地主階級的政治家來說,是一個有一定遠見的歷史人物。
他所佐治制定的鞏固中央君主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方針、政策,對於結束長期政治動亂、實現中原統一是有貢獻的。
對於深刻的消極後果來說,他同樣是負有歷史的責任.作為一代名相,他胸中缺少學問,而以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這當然妨礙他作出更積極的貢獻。
趙普以個人對君主的忠誠三次任相.在整個居相期間,看不到他造福人民的政績,這是最大的缺憾。
才思敏捷的趙普
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功臣,他的功勞可以和漢朝的張良和蕭何相比,一次,宋太祖問趙普:「天下什麼東西最大?」趙普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頭腦正在快速地思考著。
他想,當然不可能是某種有形的東西了。
那麼,應回作父母最大呢,還是皇帝的皇權最大呢?就在趙普還沒考慮好答案的時候,宋太祖又問道:「世界上什麼東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趙普又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世界上道理最大。
」宋太祖當即拍手稱讚說:「對,對,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當皇帝的,也要服從道理,你回答得妙極了。
」
(綜合宋史、網絡)
北宋開國功臣宰相趙普生平 趙普為何建議朝廷削弱地方勢力
在北宋初期,出了一個聲名並非顯赫的宰相。他並不是常出現在前台,而只是輔助君主在幕後出謀畫策。然而,他所參與制訂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治狀況,關係到國運民命的大問題。這位宰相...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生平簡介 趙普是怎麼死的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雪夜訪趙普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雪夜訪趙普趙汗青我這裡說的趙普肯定不是中央電視台的播音主持人。他是一千多年前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宋宰相趙普。趙普,字則平,北宋政治家。後梁龍德二年(922)生於幽州薊州(今北...
「少林俗家弟子」趙匡胤是靠不斷地暗殺爬上皇位的
趙匡胤青年時代,英雄逢時,作為少林俗家弟子,一出山正趕上五代最後一位英明帝君周世宗,有幸跟從這位"偉大領袖"東征西殺,得顯威名。其成名一戰,當屬周世宗登基後御駕親征北漢劉崇的巴公原之役。當時,...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在杯酒釋兵權中交出兵權的開國元勛石守信,後來的人生怎麼樣了?
石守信在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累官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與趙匡胤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義社十兄弟」的成員。北宋建立後,率軍討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出任馬步軍副侍衛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
北宋宰相趙普三起三落,作為功臣他的結局如何?
北宋初期。出了個很有名的宰相,他在幕後出謀劃策,參與制定各種方針政策。一直影響著宋朝300年的統治。這位宰相就是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今天就給大家擺擺他三起三落的龍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