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立國之初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
」清代詩人查慎行的這首《詠史》詩中千秋疑案的發生地——陳橋驛,在開封城東二十里。
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此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國歷史在一個小小的驛站被徹底改寫。
一個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的封建王朝於此肇端,一部既令人心馳神往又扼腕嘆息的跌宕歷史從此開始。
1.陳橋兵變
從安史之亂、黃巢之亂到藩鎮之亂,一百五十年間,戰事幾乎是接連不停的。
五代王朝總共五十四年,戰爭也連打了五十四年。
換句話說,在這二百年間,中原地區幾乎沒有一天不打仗。
五代王朝的經營者,幾乎全不顧人民生死,一律採行嚴刑峻法,加上層層重稅,使中原地區已到了完全破產的地步。
一直到後周王朝建立,郭威、柴榮連續兩代的勵精圖治,民間的經濟總算稍微有了復甦的機會。
但由於戰爭並末結束,自然仍無法做到較有系統的復員工作,整個中國已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了。
宋皇朝的政權便是建立在這個廢墟上面的。
趙匡胤本來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將,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
周世宗在世的時候,十分信任趙匡胤,派他做禁軍統帥,官名叫殿前都點檢。
世宗—死,軍權落在趙匡胤手裡。
公元960年春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
大臣們慌作一團,後來由范質、王溥作主,派趙匡胤帶兵抵抗。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調兵遣將,過了兩天,就帶了大軍從汴京出發。
跟隨他的還有他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
當天晚上,大軍到了離開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
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著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大夥聽了,都贊成這個意見,就推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先告訴趙匡義和趙普。
那個官員到趙匡義那裡,還沒有把話說完,將領們已經闖了進來,亮出明晃晃的刀,嚷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定了,非請點檢即位不可。
」趙匡義和趙普聽了,暗暗高興,一面叮囑大家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面趕快派人告訴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信、王審琦。
沒多久,這消息就傳遍了軍營。
將士們全起來了,大家鬧哄哄地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一直等到天色發白。
趙匡胤隔夜喝了點酒,睡得挺熟,一覺醒來,只聽得外面一片嘈雜的人聲,接著,就有人打開房門,高聲地叫嚷,說:「請點檢做皇帝!」趙匡胤趕快起床,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
大夥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
接著,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一起回京城。
趙匡胤騎在馬上,才開口說:「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們都能聽從嗎」?將士們齊聲回答說:「自然聽陛下命令。
」趙匡胤就發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後,要保護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搶掠國家倉庫。
執行命令的將來有重賞,否則就要嚴辦。
趙匡胤本來就是禁軍統帥,再加上有將領們擁護,誰敢不聽號令!將士們排好隊伍開往京城。
一路上軍容整齊,秋毫無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作內應,很快就拿下了京城。
將領們把范質、王溥找來。
趙匡胤見了他們,裝 出為難的模樣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
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怎麼辦?」范質等不知該怎麼回答。
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叫了起來:「我們沒有主人。
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王溥口下得趕快下拜。
周恭帝讓了位。
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國號叫宋,定都東京。
歷史上稱為北宋。
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經過五十多年混戰的五代時期,宣告結束。
2.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憑藉自己手中的軍權,輕而易舉地取代了後周,成為中國北方的統治者。
登基伊始,為了嘉獎參與「陳橋驛兵變」的將領,宋太祖分別任命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這樣一來,皇帝直轄的禁軍分別由這些老將統率。
如此安排固然在兵變之後迅速穩定了軍情,然而這些禁軍主要將領的威望與權力,很快就成為皇帝直接掌握禁軍的阻礙。
出身軍旅,又經過「黃袍披身」的皇帝深知兵權的重要性,在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趙匡胤當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看到國內局勢已經得到控制,便決心解除這些禁軍將領的兵權。
這一年的閏三月,趙匡胤解除了慕容延釗與韓令坤等人的禁軍統帥職務,讓他們到外地出任藩鎮節度使,並宣布殿前都檢點一職不再設置。
在此之後,趙普幾次建議趙匡胤進而解除石守信等人的軍職,宋太祖起初不以為然,認為他們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
於是趙普對他說:「如果石守信的部下有人貪圖富貴,擁戴他們仿效陳橋驛兵變,將黃袍披到石守信的身上後,這些人還會繼續忠於您嗎?」這番話讓宋太祖憂心重重,決心徹底解決禁軍將領兵權問題。
同年七月,宋太祖在宮裡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出。
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幹了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地位。
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
不瞞各位說,這一錸,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麼緣故。
宋太祖說:「這酥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石守信等人連忙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
你們想不干,能行嗎?」石守信等聽到這裡,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閒官,買點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
我和你們結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
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
宋太祖馬上照准,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各自回鄉。
過了一段時期,又有一些節度使到京城來朝見。
宋太祖在御花園舉行宴會。
太祖說:「你們都是國家老臣,現在藩鎮的事務那麼繁忙,還要你們幹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有個乖巧的節度使馬上接口說:「我本來沒什麼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告老回鄉。
」第二天,宋太祖把這些節度使的兵權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
通過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開始穩定下來。
3.總攬威柄
武將這個最棘手的難題算是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體制問題。
為了讓趙家王朝永延國祚,宋太祖精心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又複雜的官僚體系,層層疊加的政府部門,強幹弱枝的軍政制度與文人出身的官吏是這個體系的最大特色。
然而在宋太祖看來,即使將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也並沒有真正解決中唐五代以來「君弱臣強」的問題,因而需要進一步牽制和削弱文武百官的權力,使由地方集中到朝廷的權力,最後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以達到趙氏皇帝「總攬威柄」、「獨制天下」的目的。
中國自秦朝以後,實行的政府體制是在皇帝獨裁下的中央集權制度。
從理論上說,皇帝應該對一切國家事務擁有決定權,但由於受個人能力和精力的限制,實際上這是辦不到的。
因此,皇帝必須依賴官僚群體的力量實行其統治。
主要方法就是在他周圍設置一些決策和執行的機構,以分擔他的權力和各種事務。
這些機構就成為「中樞權力圈」,其中特別重要的就是宰相及其所轄的政府機構。
宰相作為百官之長、群僚之首,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為皇帝處理絕大部分日常事務。
按照中國歷史上傳統的說法,理想的政治格局就是所謂的「聖君賢相」。
「聖君」善於擇相,「賢相」竭誠事君;「聖君」垂拱而治,「賢相」負責處理一切政務。
由此,天子不妨世襲,宰相永遠傳賢;皇位傳子可以保證政權的穩定,宰相求賢則可保證國家大治;兩者永遠和衷共濟,相輔相成。
很可惜,這只能是儒家學者的一種理想和期待,而歷史的事實卻與之相去甚遠。
自中國有君相之分後,雙方的齟齬和較量就從未間斷過,只不過是衝突的緩激程度不同而已。
商朝有伊尹放太甲,周代有成王疑周公,到君主專制時代,皇權與相權的鬥爭就更不勝枚舉了。
因此,如何來限制相權,成為帝王權術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幾乎貫穿於中國古代的全部政治史。
這樣,百官之中權力最重的宰相,就成為宋太祖首先開刀的「對象」。
宋太祖取代後周以後,以范質為侍中,稱為昭文相;以王溥為司空,稱為史館相;以魏仁浦為右僕射,稱為集賢相。
三位宰相併設,而不置副宰相。
以上幾人都是五代的舊臣,早在後周就進人朝廷的權力中樞,范質更是後周世宗柴榮的託孤重臣。
宋太祖對他們忌諱甚深,之所以使他們出任要職,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鞏固統治,並趁機將其由要害部門調出而已。
就在這一年,宋太祖的心腹趙普取代了范質、王溥;開始主持掌握軍機的樞密院,朝廷政務實際上操縱在宋太祖和趙普等人手中。
這一時期,宋朝中央機構的運作遠不能說是一種正常狀態,擔任樞密使的趙普所起到的是宰相的作用,地位比趙普更尊崇的范質等人反而類似副宰相;只是處理一般政務,只起輔助作用而已。
就算三位宰相的權力已經被巧妙的架空,他們百官之首的身份依舊讓宋太祖覺得不安。
按照封建王朝的傳統禮儀,宰相同皇帝商議重大事,隋時,皇帝必須賜予他們座位,君臣對坐討論政事,這就是三公坐而論道的「坐論之禮」。
這種待遇無疑是宰相地位崇高的體現,自然也是增強皇權的阻礙。
一天早朝,宋太祖忽然對范質和王溥說:「我眼睛有些昏花了,你們把奏疏送上來。
」在范、王二人離開座位時,宮廷侍衛乘機將他們的凳子搬走。
這一動作到底意味著什麼,久經官場的宰相們心領神會。
從此在朝會的時候,他們便主動將奏摺遞交皇帝,不久又上疏要求廢止「坐論之禮」。
宋太祖當然接受了這一建議,從此宰相們只能和尋常官員一樣站立在朝堂之上。
4.兄終弟及
開寶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正值盛年的宋太祖忽然駕崩,時年50歲,死前並無任何暴疾的徵兆。
開寶九年(976)十月二十一日,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並打破常例,即改當年為太平興國元年。
即位以後,太宗下令太祖和皇弟廷美的子女,與自己的子女一樣,都稱皇子皇女;讓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後改封秦王,表明自己沿用太祖時皇弟尹京的舊制;太祖之子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與廷美都位在宰相之上。
然而這不過是穩定人心、鞏固地位的權宜之舉。
等皇位穩固以後,他就礙難與太祖之子「共保富貴」了。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在攻滅北漢以後,太宗乘勝北征契丹,不料受到遼軍重創,他也中箭潰逃。
宋軍夜驚,不知太宗所在,便有人準備推戴隨征的德昭。
旋即知道了太宗的下落,這才作罷。
太宗由此感受到懷念太祖的潛勢力之可怕。
回師以後,太宗因北征失利,對剪除北漢的功臣也久不行賞。
德昭提醒他,他衝著德昭大怒道:「等你做了皇帝,賞也不晚!」這顯然是扭住軍中擁立之事不放,德昭回去就自刎而死。
太祖的兒子德昭和德芳一死,秦王廷美的准皇儲地位就成為太宗的一大心病。
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太宗的早年幕僚柴禹錫告發廷美「將有陰謀」。
「將有」云云,即「莫須有」,也表明太宗將對廷美下手。
但時距德芳之死僅隔半年,倘再興大獄,太宗惟恐壓不住陣腳。
於是,他斷然召見了趙普,藉助於這位有舉足輕重影響的開國元勛。
趙普自從在太祖晚年罷相出朝,以同平章事任河陽三城節度使,給他一個使相的名義。
太宗即位,對他宿恨未消,派與他有隙的高保寅出任其所屬支郡懷州的知州,保寅一上任就說趙普抑制他,要求罷節鎮領其支郡。
趙普見自己提出的「削奪其權」的力『針被用來對付自己,便在太平興國二年請求人京參加太祖入陵葬儀,太宗順勢罷其使相之職。
其後,趙普雖以太子少保的榮銜留在於京師奉朝請,但形同高級寓公,備受太宗的冷落和宰相盧多遜的逼壓,不僅嘗夠了失去權勢以後的世態炎涼,再如此下去,恐怕連身家性命都岌岌可危。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趙普受到了太宗的召見,他當即表示「願備樞軸,以察奸變」。
退朝以後,趙普立即上了份密奏,說明自己早年曾有奏札論及皇位繼承事,還受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后的顧命,書寫過一份金匱之盟,兩者現都在宮中,希望太宗尋訪。
按照民間的說法,太祖、太宗和秦玉趙廷美兄弟三人的生母杜太后,在臨終前曾召當時的宰相趙普進宮聽受遺命。
杜太后問太祖道:「你自己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到江山嗎?」太祖嗚咽哭啼不止,不能回答。
杜太后見此;便責備太祖說:「我是自己老死的,你哭也沒有用。
我剛才跟你談的是國家的大事,你怎麼只知道哭泣呢?!」杜太后又問剛才的那個問題,太祖這次回答說:「我之所以得天下,全靠了祖先的余德,太后的庇蔭。
」杜太后說:「你說的不對!你能得天下,是因為周世宗讓幼兒即位做了皇帝,人心不附造成的。
倘若周朝有一位年長的君主,你能得到天下做皇帝嗎?」接著,杜太后又教訓太祖,為了防止後周那種幼兒主天下而失天下的情況出現,宋朝要繼立長君。
她要求太祖死後要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光義,光義死後要傳位給小弟秦王廷美,廷美死後則傳位給太祖之子德昭。
最後杜太后說:「四海至廣,萬機至眾,能立年長者為君主,實在是國家社稷的福分。
」太祖叩謝母親的臨終教誨,哭著說:「我一定按照母親的教導來辦。
」為了監督太祖實施;杜太后又讓趙普把自己的話記 下來做為將來皇位繼承的依據。
趙普隨即在杜太后床前按照太后的意思寫好了誓書,並在誓書末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太祖便將誓書鎖於金匱,交由謹慎可靠的宮人管理,秘藏宮中。
太宗果然都找到了,立即再召見趙普,當面致歉道:「人誰無過,朕不到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他還就今後皇位繼承試探趙普,趙普就回答了一句:「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太宗連連頷首。
於是,趙普次日就重登相位,且位兼侍中,這是宋初德高望重的宰相的加銜。
至此,太宗與趙普這對昔日的冤家捐棄前嫌,為了各自不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是宋的開國皇帝。涿州人,父趙弘殷為後唐、後晉和後漢軍官。趙匡胤在後漢初年應募入伍,成為郭威的部下。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他積極參與,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
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第一篇《北疆狼煙》:第五集、陳橋兵變
五、陳橋兵變 上一講咱們講到,周世宗在彌留之際,為了確保後周江山和兒子皇位的穩固,費盡心思安排了一個個人能力突出、人人相互牽制、各方力量平衡的文武顧命大臣集團。周世宗去世後,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
閒敘歷史之—「黃袍加身趙匡胤」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後死去,由年才七歲的兒子柴世訓接替皇位,就是周恭帝。周恭帝即位的時候,年紀太小,由宰相范質、王溥輔政。後周的政局不穩。京城裡人心浮動,謠言紛紛,說趙匡胤(音yin)快...
被趙匡胤篡位的後周小皇帝柴宗訓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後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籍貫邢州堯山(今邢台市),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早就預謀的嗎?達到目的了嗎
周世宗在位的時候,手下有個重要大將,叫趙匡胤。他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愛好練武,投奔到郭威部下,後來又跟隨周世宗東征西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周世宗對他非常信任,提拔他為殿前都點檢,讓他做了...
揭秘: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創造了大宋盛世,也埋下了無盡的禍端!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生平簡介 趙普是怎麼死的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北宋開國功臣宰相趙普生平 趙普為何建議朝廷削弱地方勢力
在北宋初期,出了一個聲名並非顯赫的宰相。他並不是常出現在前台,而只是輔助君主在幕後出謀畫策。然而,他所參與制訂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治狀況,關係到國運民命的大問題。這位宰相...
不流血而建立的大宋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是宋的開國皇帝。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
趙匡胤一生最慚愧的事:別人一提,他無言以對,滿臉通紅
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行伍,雖然以兵變的方式奪位,但他性情忠厚,為人頗重義氣。在趙匡胤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情讓他始終抬不起頭,一般人不敢提及,如果有人說這件事的話,他總是無言以對,滿...
趙匡胤陳橋兵變,揭秘「黃袍加身」真相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面對剛剛即位的七歲的小皇帝,後周大將趙匡胤終於按捺不住對「萬人之上」地位的渴望。他聯合屬下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如願以償地坐上了龍椅。從此,自唐末以來五十餘年的...
宋太祖趙匡胤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著名軍事統帥、軍事家,祖籍涿州人(今屬河北)。後周殿前都點檢,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
宋史:趙匡胤是怎樣當上皇帝的?一個大陰謀,內幕讓人不齒
陳橋兵變,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場事變。有人說這是一場以外的加冕,也有人說這是蓄謀已久的陰謀。但這件事情的經過和真相,卻少有人知。今天跳跳就來細細揭秘。960年的春節,漫天的雪花給後周京城汴京披上...
他在春節喝醉酒後被黃袍加身,他改朝換代的背後又有多少秘密?
公元960年,農曆大年初一,東京城內,文武百官正在宰相范質和王溥的帶領下向七歲的周恭帝說新年好,同時說了句很切合氣氛的祝酒詞,幹了這碗酒啊,後周帝業永久啊,並祝後周帝業永久,新年大吉。不料話音...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小心漏掉一個人,15年後此人成為皇帝
本文「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小心漏掉一個人,15年後此人成為皇帝」由南娛北史獨家原創發布,如有抄襲,必維權!在中國古代,從夏朝到清朝為止,一共三十二個朝代,其中國祚最長者的周代,有856年,...
趙匡胤陳橋兵變,揭秘「黃袍加身」真相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面對剛剛即位的七歲的小皇帝,後周大將趙匡胤終於按捺不住對「萬人之上」地位的渴望。他聯合屬下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如願以償地坐上了龍椅。從此,自唐末以來五十餘年的...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宰相臉上畫圈圈?
面對昔日的兄弟,今天的臣子,如何儘快的明確身份,趙匡胤頗費了一番功夫。 按照慣例,大臣入見之時,可是坐著回話,有一天,趙匡胤召見丞相議事,藉口說,我眼睛不好,麻煩把奏章拿到近前來吧。宰相范質於是...
「少林俗家弟子」趙匡胤是靠不斷地暗殺爬上皇位的
趙匡胤青年時代,英雄逢時,作為少林俗家弟子,一出山正趕上五代最後一位英明帝君周世宗,有幸跟從這位"偉大領袖"東征西殺,得顯威名。其成名一戰,當屬周世宗登基後御駕親征北漢劉崇的巴公原之役。當時,...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贏為什麼就能輕而易舉的奪得皇位?
話說到了五代時期末年,後周皇帝柴榮雖然英明神武、很有作為,但卻是個短命鬼,不到40歲就死了。他死後,後周皇位傳到了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手裡,7歲的兒童懂什麼,由符太后垂簾聽政,宰相范質、王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