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增長氣質智慧,方能格物謀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是一位有傑出智慧的不朽人物。
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建立蜀國並成就為三國鼎立之國,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他「觀其大略」,有高瞻遠矚看清事物真相,從中萃取精要的戰略思維,不僅表現在統籌實踐之中,也體現在學習和讀書的方法上。
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每晨夕,從容抱膝長嘯。
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三人問其所至,亮笑而不言。
」後來諸葛亮至蜀漢丞相,而石廣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類的中級官職。
「觀其大略」,即提綱挈領地領會精神實質和要點的讀書方法。
大略,含戰略統領之意。
古人曾註:「略,謂舉其大綱。
」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籍,都有它的精粹部分,抓住了它再進行深鑽細研,就能較好地把握通篇的主旨精神,使所學知識紮實深刻而不淺薄,從而達到事半功倍、融會貫通的效果。
我們不是諸葛亮,但是,可以學習他「觀其大略」的思維方式。
古代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是資訊時代,讀一部論語也遠遠不夠,我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觀其大略」地學習特別適合時宜。
讀書要抓住其一言貫之的思想精華,找到其統領全盤的視點所在,愈精愈高愈見簡單深明其義。
這樣,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一些容易產生迷惑的字句。
比如,《老子》書中的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就有很多種解讀,要準確理解這句話不能單從字面上看,必需明確《道德經》全書「道法自然,無為而為」的八字思想,才能較好地去領會它:要順應自然與社會發展的必然,不可妄為,逆勢而為,要無為,而要順勢作為,即可有為,這就是非常道。
我們只能在一個特定的階段,說特定的話做特定的事,既不可能復辟歷史,也不可能過未來的生活。
我們把道放在宇宙和人類的當下,去理解就不難了。
可以說清楚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可以說清楚的名,就不是永恆存在的名。
道,萬物的本質規律;名,為表述,命名。
道,是老子哲學體系核心,它不具有任何質的形式,是微妙玄虛的精神實體。
人類的探索是與時俱進的,對其道的解釋,就有所處時代的局限性。
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只能探索到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人類,並符合當下自己的非常道;我們的道沒有不變的表述,其名,只是特徵方面情態的言說,所以說,名可名,非常名。
讀書,不是什麼也讀,還要讀得多麼苦,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恰恰是快樂的事。
讀書,是為了長見識的,發現了見識就好好讀,沒有多少可讀的東西可以一目十行。
經典的書,也要有觀其大略的讀法,咀嚼精微,棄之糟粕。
觀其大略的讀書,可以增長「神閒氣靜,智深勇沉」的氣質。
光有智慧,不一定能成大事,具有氣質的大智慧,才能格物謀事成就大業。
遇事不惱不怒、不慌不忙,有沉穩的心態、安祥的心神,處變不驚,智慧深謀,臨危不懼,勇力沉毅。
不經過非常的磨練,也難達到這樣的境界。
讀書,是在這樣的實踐中化育氣質的!
會讀書的人,也會寫書;儒者,多文為富。
有大見識,乃有大文章;妙文來自真知,真知來自真性,真性來自真涵養。
諸葛亮就是具有「觀其大略」讀書氣質涵養的人。
(李松陽20170625FCCF00383)
魯家峰:也談諸葛亮的「觀其大略」
2016年10月8日的《學習時報》發表了曹猛先生的《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一文。本人在受教之餘,也有一些思考,提出來供大家討論。「觀其大略」之本意 李白曾認為「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說明對...
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對我們學習有什麼啟示?
諸葛亮一生,不僅一直在學習,而且學習方法也為後人稱道。在隆中時,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等人一起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具體的學習訣竅是啥?千百年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
歷史上六位卓越文人學者的讀書方法,教你怎樣讀書
在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學者在歷史的舞台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傳奇,他們或是言語非凡,妙語連珠,或是筆鋒犀利,字字珠璣,留下一篇篇珠璣般美麗的詩章。這些文人學者的成功,跟他們好的讀書方法不無關係,今天小編...
淺談《道德經》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文帝(劉恆)的諱,才改為「常」,「常」即永恆。道可道,第一個「道」表示萬事萬物的真理,「可道」可以理解為「道說」。...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指的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法,就好比精讀與泛讀之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