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對我們學習有什麼啟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一生,不僅一直在學習,而且學習方法也為後人稱道。

在隆中時,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等人一起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具體的學習訣竅是啥?千百年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

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學習旨趣,精讀與「觀其大略」並沒有優劣之別,關鍵看學習目的是啥。

諸葛亮的「大略」並不是「粗略」,否則就變成走馬觀花了。

觀其大略,實際上是尋求、獲取、研究其中的謀略和知識,具有明確的目的。

因此諸葛亮不是大而化之,而是從「大」處著眼,研究大方向、大問題。

來看看幾個人的區別。

諸葛亮經常對三位好友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只能做郡守一級的官職。

人們問他將來能幹啥,諸葛亮「笑而不語」。

諸葛亮後來成了丞相,而三人果然只做到郡守一級的官職。

由此人們可能覺得,是不是「觀其大略」式的學習方法,就能培養出頂尖級人才?

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三人比諸葛亮差嗎?這要看從哪個方面說。

三人在當時都是飽學之士,諸葛亮後來也感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他覺得三人可以勝任更高的官職。

諸葛亮明顯不是研究型、學術型人才,而是戰略人才。

那麼結論就很清楚了,諸葛亮是頂尖級的戰略人才,可以做「坐而論道」的三公級別的大官;而三位同學只能當干具體事務、做技術性工作,是士大夫級別。

諸葛亮對自身的定位,雖層次很高,但也有很大的風險,那就是「工作不好找」。

諸葛亮毫無疑問是頂尖級人才,但當時的劉表等人就沒當回事,「時人莫之許也」,正因為滿腹韜略無處施展,所以「常抱膝長嘯」。

若不是劉備大膽啟用,諸葛亮真有可能老死隆中,連郡守之類的官都當不上。

諸葛亮為劉備設計了「隆中對」,並且一生貫徹「聯吳抗曹」,都是觀其大略的學習方法的成果,所定戰略也是對的。

若他是「務於精熟」的技術型人才,可能就拿不出這樣的方略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魯家峰:也談諸葛亮的「觀其大略」

2016年10月8日的《學習時報》發表了曹猛先生的《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一文。本人在受教之餘,也有一些思考,提出來供大家討論。「觀其大略」之本意 李白曾認為「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說明對...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指的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法,就好比精讀與泛讀之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名人讀書方法,教你愛上讀書

諸葛亮 |「觀其大略」讀書法三國諸葛亮深通讀書之道,不僅好學,而且善學,並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謀」。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遊學。其他三人讀書學...

諸葛亮的醜媳婦

三國時的諸葛亮的妻子黃碩王碩身體壯碩,人如其名黃頭髮,黑皮膚皮,膚上起一些雞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諸葛亮與黃碩的成親也是破除世俗觀念的,沒有媒妁之言,是黃承彥自己找上門來問諸葛亮,聞君...

徐庶到曹營以後,怎麼從三國歷史上消失了?

徐庶到曹營以後「一言不發」,不影響三國歷史,羅貫中自然懶得寫。徐庶跟諸葛亮關係很好,兩人是一起讀書的好友,徐庶還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早年他們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

身處陋室,怎能名聲千里?孔明會怎麼告訴你

歷史上有很多牛人,生活在窮山僻野之處,但名聲遠播。古時,信息的傳播速度是非常慢的,一個小地方聽到的傳聞,可能已經發生在幾年之前的事,特別是好事。在俗語中有一句話是比較適合人性的:好事不出門,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