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

作者:曹猛

來源:學習時報

字數:884

圖片

1

《魏略》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每晨夕,從容抱膝長嘯。

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三人問其所至,亮笑而不言。

」後來諸葛亮官至蜀漢丞相,而石廣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級官職。

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即提綱挈領地領會精神實質和要點的讀書方法。

《三國演義》里多次寫到諸葛亮深夜還在勤奮讀書。

他的「觀其大略」讀書法,既不是精讀,也不是泛讀,而是一種略讀。

後來晉代陶淵明也用此法讀書,自稱「好讀書,不求甚解」。

唐代李白對這種讀書方法極為讚賞,他在《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中說:「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他自己也用此法「覽於載百家之書」。

事實上,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並非是對書籍作泛泛瀏覽、走馬觀花,而是分清主次輕重、求其精意、得其神蘊。

他不是在細枝末節上糾纏,而是在勤奮讀書中廣泛涉獵,對書籍作概括的認識,從中領會要旨,並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

「觀其大略」讀書法,從字面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無論站在什麼角度,無論高低遠近,橫看側觀都不能看清廬山全貌,因為「身在此山中」。

看清廬山的全貌,需要「觀其大略」。

觀察一個具體事物尚且如此,掌握一種理論,懂得一種思想,明白一個道理,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觀其大略」讀書法實在不是容易之事,必須站在可以「觀其大略」的方位上,而這個方位要有理論高度,還要有現實高度。

這個方位不好找,也不好站。

諸葛亮最喜歡先秦的《左傳》,可謂愛不釋手。

《左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以魯史為線索,以魯國十二位國君的諡號為次序,記載了春秋各國的重要史實。

他的父親也很重視《左傳》,還經常要求諸葛亮寫出認識和體會,而諸葛亮每次都一揮而就,切中要義。

正是因為諸葛亮具有很高的理論素養、深厚的文化知識、高超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做到讀書「觀其大略」。

每一本書都有它最精粹的東西,抓住了它就能較好地把握書的精髓要義,從而達到事半功倍和融會貫通之效。

「觀其大略」讀書法要求讀書者快速掌握書中的邏輯、方法和思路,不被局部所迷惑,不被細節所羈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

「務於精熟」與「觀其大略」,指的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法,就好比精讀與泛讀之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魯家峰:也談諸葛亮的「觀其大略」

2016年10月8日的《學習時報》發表了曹猛先生的《諸葛亮「觀其大略」讀書法》一文。本人在受教之餘,也有一些思考,提出來供大家討論。「觀其大略」之本意 李白曾認為「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說明對...

腹有詩書氣質華,看看古代名人的讀書方法

腹有詩書氣質華,古代名人的讀書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一、諸葛亮:「觀其大略」法諸葛亮一直是中華民族千年智慧的化身。《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人(石韜、徐庶、孟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蘇軾《題西林壁》之哲理

宋代詩人蘇軾的詩《題西林壁》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詩意為;「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