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曾威震中原,卻因性格缺點而兵敗被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話說,崛起於阡陌之中,數次奔波於各諸侯之間,數十年的蹉跎,仍然無法磨滅漢昭烈帝劉備內心的雄心壯志;曹操視他為最大威脅,袁紹提防他,劉表也只是拿他當「看門犬」;只有陶謙將徐州讓給了他,但卻被「白眼狼」呂布奪了去,劉備的前半生,寫盡了一個有抱負的男人的悲哀。
但劉備絕對是一個勵志人物,四十六歲得到諸葛亮之後,劉備的人生開始逆襲,先是通過赤壁之戰,奪得荊州半壁,後又通過張松和法正成功入蜀,接著北上漢中,傾盡蜀地所有民力物力,終於打敗了曹操,奪得漢中,大業初成,在六十歲的時候登基稱帝。
要說劉備麾下,除了諸葛亮以外,名氣最大的人是誰?還用說?當然非「五虎上將」莫屬。
其中在「五虎上將」中居首位的是關羽。
在公元184年,劉備第一次正式踏入歷史的舞台,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
但是劉備實在運氣太背,除了短暫得到過徐州一段時間之外,一直都是東奔西走,一路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可以說,劉備的勢力,從起兵開始到投靠劉表之時,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增長;而關羽,也曾短暫的被迫投降過曹操,還因隻身在萬軍叢中陣斬大將顏良而被封為漢壽亭侯。
但是當初終究是被迫投降曹操,而且當時劉備也的確不知所蹤,關羽無處可去,後來關羽得知了劉備去處,於是毅然而然「封金掛印」的離開,重新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當時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而關羽也因為這個故事留下了千古忠義之名,而且關羽之所以後來被封為「武聖」,與其作戰能力及個人勇武並無太大關係,論個人武力,關羽不說能項羽比,就是比同時期的呂布都要弱;若論作戰,歷史上超過關羽的人實在太多了;關羽主要就是以「忠義」而被封為「武聖」的。
其實所謂「五虎上將」,在當時並沒有,是後人編撰的,其實論戰績,前期的張飛絕對比關羽要更耀眼,只說入蜀戰役和漢中戰役,張飛的表現就很搶眼,但是關羽的人生最後一次戰役,實在太輝煌了,直接讓關羽成為當之無愧的「五虎上將」之首。
這場戰役就是襄樊之戰了,襄樊之戰發生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後;不過讓關於決定出征的原因卻是在漢中之戰前,當時曹操召曹仁為征南將軍,討伐關羽。
曹仁屯樊期間,大肆徵調徭役,南陽郡一帶軍民苦不堪言。
宛城太守侯音與衛開於是劫持太守造反,與關羽聯合。
曹仁率軍前往平亂,在攻破宛城後將侯音斬殺,並屠城。
而讓關羽發動這場戰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東吳政權已經和劉備政權簽訂了「湘水劃界」,劃定了疆域,關羽是一個頗為信奉盟約和道義的人,所以他認為東吳已經穩定了;而且當時孫權正在進攻合肥,曹魏的主力都駐守在淮南,中原空虛,只要突破了襄樊,之後的曹魏對關羽而言就是不設防的存在。
公元219年,關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軍三萬向樊城的曹仁進攻。
曹操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結果卻被關羽用水計給破,龐德兵敗被俘後被殺,而于禁則選擇了投降;之後關羽乘勝對樊城發起猛攻,樊城進水,城牆崩塌,樊城破城在即。
就連曹操最為倚重的名將曹仁,都想棄城而逃,可見當時情形之危急,結果曹仁還是在滿寵的勸說下,與將士們盟誓,以死守城。
關羽又派別的將領把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
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
甚至曹操都想遷都避其鋒芒,結果還是在司馬懿、蔣濟等勸阻下才沒有遷都,而且司馬懿還給曹操出了一招「驅狼並虎」之計,結果不會吹灰之力,就讓關羽被認為絕對不會來犯的東吳給滅了;但是「襄樊之戰」中,關羽對陣曹魏大軍,不僅以弱勝強,還贏得極為漂亮,而且這還是關羽獨立指揮的一場戰役。
但關羽敗也就終究敗在自己的性格之下,關羽性格太過孤傲。
對外,在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這讓孫權十分惱恨。
對內,關羽與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有嫌隙,導致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後來關羽還威脅這兩人,這兩人直接就投降了孫權……
在如此情況下,關羽即便前線戰役打得再漂亮又有什麼用?後方不穩,盟友偷襲,焉能不敗?當然,這也與劉備的安排有關,就不應該讓關羽一員武將在沒有制約的情況下鎮守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果當時諸葛亮或者法正或者黃權等人能在荊州輔佐關羽的話,想必又是另一番結局了吧。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關羽失荊州,走麥城以致兵敗身死?毛主席六個字評價
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諸葛亮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以荊州、襄陽之地作為往東北伐的基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盡地利之優勢。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之士出兵以向宛、洛,劉備身率...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蜀漢篇(一)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
關羽出兵襄樊:是為了響應隆中對戰略?
【導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率領劉備留守荊州的軍隊,進攻魏國駐守樊城的曹仁,襄樊之戰打響。戰役開始進展順利,藉助秋天的大雨,漢水泛濫,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關羽擒獲了于禁,還...
決定蜀漢國運的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即西元219年、農曆己亥年。建安二十四年概述:五月,劉備攻占漢中。至七月進位漢中王。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將曹仁於樊城。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軍來援助曹仁,被關羽水淹七軍,關羽擒于禁...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獨自鎮守荊州五年,面對兩大強敵,關羽都做了些什麼?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關羽是一種現象,他表明一個人可以在死後獲得和他生前的作為不相稱的名聲,因為關羽後來被封為武聖人,在很長時間裡和孔子一樣主宰著中國。然而史上的關羽因為「失...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歷史可能將被改寫
論歷史上的武將,無人能及「美髯公」關雲長之「武聖」地位。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種種事跡可謂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致於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和諸葛亮並稱神一般的存在。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關羽兵圍樊城之時,劉備和諸葛亮為何不率軍相助?實在是分身乏術
關羽絕對是三國時期的一員超級猛將,不論是在三國正史中還是在《三國演義》中(但這裡說的是正史);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後在涿郡與劉備、張飛皆為兄弟,開始了征伐天下的歷程。
無兵力支援的關羽為何還要發起襄樊之戰?
襄陽之戰是元朝統治者消滅南宋政權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歷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這次戰役從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宋呂文煥反包圍戰,張貴張順援襄之...
關羽北伐,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自己,性格決定命運,被俘斬首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