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代名將關羽的人生巔峰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伐襄樊是關羽人生之中最為輝煌的巔峰時刻,史書稱之為「威震華夏」。

「威震華夏」一詞不僅在史書《三國志》中為關羽所獨享,即便在其他史書中也是極為罕見。

華夏,是中國的代名詞。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楚失華夏。

」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

漢族於先秦時自稱華夏族。

後因漢王朝的文治武功故後人而又自稱漢族,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因。

關羽北伐襄樊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北伐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

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魏署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都聞風而降,「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

」,一時威震華夏,連曹操聞之都欲徙許昌以避其銳。

後來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

荊州為東吳和曹魏兩家占有,蜀漢失去荊州,襄樊之戰以蜀漢的失利而告終。

襄樊之戰是三國戰爭史上比較出名的一場規模性戰役。

從投入兵力上看,因無史料明確記載,只能估算而來,雖有偏差,只是為了表明雙方的大體戰鬥態勢。

蜀漢方面,關羽荊襄兵士約估在3-4萬人左右。

《三國志先主傳》「建安二十年,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

」前後相差4年時間,仍依此數。

曹魏方面,曹仁守軍約2千人,據《三國志 曹仁傳》記載: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

于禁所率七軍約3萬人,(據《華陽國志》記載: 魏王遣左將軍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漢水暴長,皆為羽所獲。

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增兵1萬人。

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每營以千計,約一萬二千。

《徐晃傳》「晃所將多新卒」約3000人。

保守估計:雙方關羽對曹魏的兵力約3萬人對7萬人。

孫吳因屬偷襲,無統計數字。

從曹孫兩方對陣關羽投入的名將來看:

曹魏: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張遼(在路上)等;

孫吳:呂蒙、陸遜、朱然、蔣欽、潘璋等;

以上可謂曹孫雙方精銳盡出,陣容不可謂不強大。

襄樊之戰是如何引發的,關公為何要北伐襄樊?

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是蜀漢政權的戰略大方向。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關羽忠於蜀漢政權,貫徹執行既定的戰略方針,自然一直也在等候時局變化。

西線劉備主力攻漢中、進取關隴,東線孫權主力進攻合肥,魏國內部在發生叛亂:侯音宛城(漢五都之一)叛亂、耿紀許都(天子駐所)叛亂、魏諷鄴城(曹魏根據地)叛亂,曹操被迫退出漢中。

曹操內憂外患,岌岌可危。

關羽鎮守荊州,正處在三方結合部,實屬戰略要害之地,牽一髮而動全身。

荊州正面的即是襄樊。

襄樊的地理位置,據漢水之畔,北窺宛洛,東逼江左,西接漢中。

這是個四通八達的軍事要塞,魏據襄樊則既扼守漢水交通要道,又把握中原門戶。

若要南侵,出襄、樊可直接進軍江陵,向東可順水路擊吳,向西可溯漢水擊蜀。

關公進攻襄樊,無論是否攻下,都會對各方態勢造成積極的策應,對曹軍主力產生極大的影響。

這是關公北伐襄樊的時局背景。

關羽積極策劃和響應魏國腹地之內的反曹力量,也顯示了關羽的全局戰略眼光

《三國志武帝紀》:「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

侯音反曹,為何曹操要派遣曹仁討伐關羽?因為關羽一直在跟反曹力量聯絡,給予支持和配合。

《曹瞞傳》記載: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南陽功曹宗子卿往說音曰:「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莫不望風;然執郡將,逆而無益,何不遣之。

吾與子共戳力,比曹公軍來,關羽兵亦至矣。

」音從之,即釋遣太守。

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與太守收餘民圍音,會曹仁軍至,共滅之。

不僅如此,《三國志胡昭傳》:「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

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

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

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

狼等遂南附關羽。

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

關羽計劃實施,並成功策反了梁、郟、陸渾等地的起義軍。

這些起義軍都在遠方接受了關羽的任命,關羽授以他們印信,助給兵器,使這些人在曹操心腹之地造反,嚴重破壞曹操地方政權的統治。

從關羽初期取得的成果來看:

俘七軍主帥于禁、降剌史胡修、太守傅方,殺大將龐德,俘獲曹軍主力3萬以上。

以致中原震撼、四方皆驚。

與赤壁之戰相比,赤壁之戰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關羽北伐襄樊是以少敵多,在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之前,關羽部隊一直占據主動。

所以,關羽一開始北伐襄樊的目的就非常明確:

一是時間上準備充分,戰略物資齊備。

二是曹操分兵作戰,疲於奔命,關羽中鋒一出,會給曹操強大的震撼。

三是關羽已經成功策劃曹操腹地的起義軍將士,內外響應,會更具殺傷力。

四是配合劉封、孟達占據上庸後,可以鞏固勝利成果,實現荊、益首尾相顧。

五是以襄樊為攻擊目標從而實現擴大荊州基地,從而為實現「隆中對」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六是如果能夠順利拿下襄樊,向北戰線推進,漢中與荊州的北部通道相連,曹魏南面門戶大開,打敗曹魏,興復漢室,就指日可待了。

襄樊之戰關羽威震華夏,中原各處民眾紛紛起兵響應,曹操都欲遷都以避其鋒。

可惜的是,孫權的背盟棄義,導致功敗垂成。

這是關羽始料不及的。

所以說:寧要神一樣的對手,不要豬一樣的戰友。

而且還是一頭會背叛的豬。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的最後一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襄樊戰爭,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漢大將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蜀漢失荊州,與東吳關係惡化,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關羽人生最大的污點,一手促成蜀漢滅亡!

人一旦成功,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在自我膨脹的泥潭裡越陷越深!關羽在後世人的心裡到底有多神?從《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很少直呼關羽,而是稱其為關公。在今天,整個亞洲範圍內,很多地方都在...

關羽為什麼可以「威震華夏」?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或觀眾一定很熟悉這個大名鼎鼎的成語。但不少人心裡又會很迷惑:關羽只是水淹七軍,擒了于禁,斬了龐德,感覺也就普通名將水平,怎麼就威震了華夏了?別急,接下來為你一剖析。二十四年...

關羽襄樊之戰失敗辨析

背景湘水劃界後,劉備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破張郃、斬夏侯淵,曹操自長安舉眾南征無果,夏,曹操引軍還;劉備遂取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宛城侯音叛亂,...

如果呂蒙不偷襲荊州,關羽可以打敗曹操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領兵北伐,圍攻樊城。當年七月,逢天降大雨,關羽引大水灌城,即歷史上著名的水淹七軍。此役,關羽生擒五子良將之首、曹魏外姓第一大將于禁,斬首西涼猛將龐德,史書評價「威震華夏」。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

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典故,由於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方遭到孫權的偷襲,關羽兵敗,被東吳擒殺,導致劉備永久的失去荊州,那麼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呢?劉備是否知道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呢?對於這個...

決定蜀漢國運的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四年,即西元219年、農曆己亥年。建安二十四年概述:五月,劉備攻占漢中。至七月進位漢中王。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將曹仁於樊城。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軍來援助曹仁,被關羽水淹七軍,關羽擒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