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文章推薦指數: 72 %
投票人數:11人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

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亡,失荊州、走麥城。

千百年來,對於關羽的敗亡諸葛亮應該負多大的責任一直爭議不休、莫衷一是。

危機四伏的孫劉聯盟

公元219年的天下形勢,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劉備得漢中,使了吃奶勁;曹操亡大將,瞪眼白吃虧;遙想當年,孫權索江陵,碰了一臉灰。

一眼可見,劉備明著得罪了曹操,暗地又結怨於孫權。

赤壁戰後,主張連劉抗曹的魯肅將南郡的江陵暫借劉備作為棲身之地。

後來劉備又襲取了荊州南方四郡,勢力坐大,周瑜屢出計謀對付劉備,不料周瑜早夭,接任的魯肅是親劉派,雙方關係得以緩和,但劉備給孫權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214年劉備霸占益州,孫權再次派人索取零陵、長沙、桂陽三郡,被關羽一口拒絕,孫權氣的派呂蒙、魯肅各率軍跟關羽對峙,恰逢此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服了軟,將湘水以東的長沙、桂陽給了孫權才算了事,此間,關羽和魯肅在益陽相會,魯肅義正詞嚴地責備關羽,關羽無言以對。

長江在中國古代乃天險,尤其是中上游,扼咽喉所在,川楚位居要地且物產豐饒,順江東下如居高臨下,其勢如破竹,所以歷代長江防務都以中上游為主。

晉滅吳、隋滅陳,總有一路出川峽;金南下攻宋失利,還意圖由陝入川,順江東下;蒙古滅宋,也是由川陝突破,自西向東。

可見,長江上中游的戰略地位之重要。

劉備得益州和南郡的江陵等地,就扼住了孫權的咽喉。

北有勁敵曹操虎視眈眈,西有劉備據險而守,隨時可能東下,東吳的壓力委實不小。

孫劉聯盟的裂隙從劉備在江陵問題上的推三阻四、蠻橫無賴就開始與日俱增,何況劉備的坐大還威脅到了東吳的國防安全。

聯盟外衣下裹藏巨大分歧的和平不會長久,就如一場沒有感情的婚姻終將破裂。

關羽打襄樊,得意忘形、不自量力

215年,孫權趁曹軍主力遠在漢中,率十萬大軍進攻兵力單薄的合肥,意圖拔掉這個重鎮,結果被張遼、樂進、李典打的滿地找牙。

嘗到了曹魏的厲害,加上親劉的魯肅病逝,抗劉的呂蒙接任,東吳的矛頭毫無猶豫地選擇了對準荊州。

219年,關羽北上的前夕,劉備在漢中取得了大捷。

先是曹操得了漢中,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駐守,四年前劉備進攻漢中,被夏侯淵、張郃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這次劉備帶上除了關羽了之外的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馬岱、嚴顏和十幾萬大軍,而曹魏一方只有夏侯淵、張郃、郭淮三將,兵馬不過三萬人。

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劉備也沒占到什麼便宜,魏軍分兵據守,蜀軍集中兵力攻打張郃,夏侯淵撥兵去救援張郃,蜀軍就放火縱燒魏軍營寨前的鹿角、拒馬,夏侯淵率衛隊幾百人出來修補,被黃忠瞅見機會,率大隊人馬圍攻,亂軍中殺了夏侯淵。

但是,在郭淮的提議下,很快推舉張郃來領導漢中諸軍,局勢很快就穩定下來。

曹操聽說劉備打漢中,急忙率軍來救,劉備一看曹操來了,就據險而守不出戰,曹操一看沒轍,糧草又接濟不上,就索性把全部漢中讓給了劉備,魏軍撤走,劉備集團空前大勝,劉備趁此自稱漢中王。

此時是8月,劉備自封為漢中王之後,加封關羽前將軍、假節鉞。

前將軍,是王爵可封範圍之內的武將最高銜,前後左右四個名號將軍中地位最高,前即先,有先鋒之意;假節鉞,象徵著代表皇帝行使特權,軍事行動不用請示、自行做主。

這對關羽是相當大的精神鼓舞。

於是同月,關羽北上攻打襄樊。

客觀來講,關羽此時不該北上,理由有四,如下:其一,劉備打漢中,雖然是以多打少,實際上戰場對決優勢不明顯,漢中的勝利並不能證明劉備集團實力的強大導致曹操懼怕而撤退,反而在魏軍名將面前,蜀軍無可奈何,比如張郃;其二,駐守襄樊的曹仁雖然兵少,但是曹仁勇謀兼備,當年赤壁戰後,周瑜、劉備夾攻曹仁,曹仁尚且能全身而退,阻擋敵方攻勢,如今關羽智謀不及周瑜,兵勢不及孫劉聯軍,關羽輕視了曹仁;其三,北上有江陵、公安後顧之憂,吳蜀聯盟關係此時微妙,面和心不和;其四,孤軍北上,外無援兵、接濟,益州道路險塞、交通不便,漢中一路被曹魏掐斷。

顯然,被漢中勝利極大鼓舞的關羽,沒有認識到上述幾點。

整個戰役經過大體是:駐守襄樊的曹仁兵少將寡,被圍困在樊城;曹操遣于禁、龐德率七軍來救,因秋汛漢水暴漲,魏軍軍營被淹,于禁勢竭投降,龐德力戰不屈、被俘受戮;漢水淹沒樊城,距離城牆垛子僅有幾尺高,曹仁、滿寵激勵將士,死守不退,關羽頓兵城下;曹操調徐晃、張遼來救,徐晃進兵樊城,數次擊敗關羽,關羽撤退;呂蒙、陸遜襲擊江陵、公安,關羽後方淪陷;關羽向西撤退,被圍麥城,兵少食盡,突圍被俘。

縱觀整個戰役,關羽的輝煌,正如司馬懿、蔣濟所言,不過降于禁、斬龐德而已:于禁的兵馬戰敗全靠一場洪水,並非被關羽打敗;威震華夏,不過幾個土匪鬧事,打著關羽旗號而已。

曹魏雖然損失了兵馬,對整個集團的損失微乎其微。

所以,襄樊戰役,關羽就不該打。

關羽之敗,誰負其責?

蜀漢第一大將關羽在荊州兵敗身死,這對蜀漢的打擊是沉重的,亡了大將,丟了要地。

整個襄樊戰役從打響到關羽全線潰敗,就三個月的時間。

不僅關羽沒想到,劉備沒想到,孫權沒想到,甚至曹操都沒想到,因為派去了徐晃之外,還派去了張遼,可見沒把握。

至於諸葛亮,那就更不會想到了:一路捷報頻傳,潰敗只在半月之間。

有人說,這是執行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的計劃,顯然不對:其一,沒有兩路出兵,時機是錯開的;其二,天下無變,曹魏政權如日中天;其三,關羽非上將人選,和曹仁、張遼、張郃、周瑜、呂蒙這類智勇雙全的上將沒法比。

以此為理由,將責任推給諸葛亮顯然不合理。

還有人說,諸葛亮作為軍師,應該勸諫劉備或者關羽,或者增派援兵。

問題是,當時這些事不歸諸葛亮管,而且諸葛亮此時不受信任。

劉備和諸葛亮其實是存在路線分歧的,劉備當年請諸葛亮出山有言「欲申大義於天下」,然而劉備的做法,不過是打個政治口號而已,哪裡是什麼匡扶漢室,這和諸葛亮的理想當然格格不入;所以劉備入川帶的是龐統,打漢中帶的是法正,諸葛亮已經不是御前高級軍事顧問了,此時的軍師是法正,諸葛亮的責任是籌劃糧草;而劉備、諸葛亮的微妙關係,加上劉備和關羽的特殊關係,眼前形勢一片大好,劉備又好大喜功、沾沾自喜,諸葛亮也不可能多言;最後就是捷報頻傳,好似勝利在望,都沒預料到關羽敗的那麼快,即使增援也來不及。

歸根結底,諸葛亮不用負責任;關羽輕浮狂傲,擅自出戰,是其敗亡的根本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的最後一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襄樊戰爭,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漢大將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蜀漢失荊州,與東吳關係惡化,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全明星陣容演繹漢末版《獵場》(二)

  2曹魏宗室頭號雙花紅棍從來不需要存在感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親率主力北攻襄陽。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一說為前鋒接戰不利,又遭遇疫病於是退兵),劉...

「關羽敗走麥城」誰應負責任?

關羽敗走麥城大事記。219年5月,曹操放棄漢中,將軍隊撤至長安一線。219年6月,劉備命養子劉封從漢中(今陝西漢中東)順沔水(今漢水)而下,統率孟達攻打上庸219年7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大封群臣...

武聖關羽的傳奇一生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

面對曹操和孫權,關羽如何獨自鎮守荊州五年?

荊州,《三國志》中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劉備借到荊州後派誰鎮守顯得尤為重要。趙雲應該是最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