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之三:杯酒釋兵權就是老趙的一場戲,核心就是重文輕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把各將官的兵權削了,武臣不再帶兵,自然也不准再管地方民政。

寧欣《中華文化通志》:「杯酒釋兵權的和平方式以防範、遏制武將勢力的發展,並以文臣知軍事,重文輕武遂成定局。

北宋建國後,一改唐末五代之重武風尚,實施重文抑武政策。

重文抑武,「武」並不是指軍隊和武事,而是統領軍隊的武臣或武將。

武將出身的趙匡胤深知軍隊的重要性,削奪武將權力使軍隊歸己掌握。

宋太祖趙匡胤

剝奪武將權力,首先從禁軍入手。

降低禁軍武將的政治地位。

當時,禁軍最高長官殿前都點檢不但為正二品,而且與文臣宰相處於相同官階,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官階也僅次於宰相。

通過「杯酒釋兵權」等方式,禁軍5個最高軍職被廢。

宋太祖將禁軍兩司分成三司:殿前司、侍衛馬司、侍衛步司。

三司均設置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侯。

其中,殿前都指揮使從二品,副都指揮使為正四品,而侍衛馬、步兩司的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僅為正五品,三司的都虞侯僅為從五品。

趙匡胤處心積慮地廢除兩司的5個最高軍職,而代之以品秩較低的9個三司長官掌軍,其意圖十分明顯——降低武將地位。

北宋除了將禁軍的最高軍職品秩降低外,武臣的品位在整個官品中官階也相對降低了。

宋初,節度使、節度觀察留後、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刺史為武階之最高者。

宋中葉後,重文抑武進一步加強,武將官品下降。

節度使降為從三品,節度觀察使為正四品,觀察使為正五品,防禦使、團練使、諸州刺史為從五品。

節度使本是武官的最高職銜,到宋朝時已不再是武將的專利,而成為宗室、外戚及前宰相、執政的加銜。

因此,對於武官來說官品降低了。

相反,文臣最高官職中書令和尚書令為正一品。

這一降一升的結果是大大降低了武將的政治地位。

宋朝文官

其次,將發兵權和統兵權分離。

趙匡胤任用中級將領分掌禁軍,但不授予調兵發兵權;設置樞密院以掌握調兵發兵權,但樞密院無權直接掌握軍隊,發兵須有皇帝的命令。

這樣,禁軍的兵權實際上是掌握在皇帝手裡,這就改變自中唐以來禁軍高級將領手握重兵、尾大不掉的現狀。

接著,他又將矛頭對準地方武將——藩鎮。

北宋中央政府採取削減轄區、剝奪司法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等措施,極大削弱了地方藩鎮的權力。

通過這些措施,宋代統治者把禁軍以及原來藩鎮掌握的諸多權力逐步收歸中央,事權的歸一極大限度地抑制了武將,唐末、五代那種專制一方甲兵、錢穀、司法權的藩鎮就不復存在了。

最後,將武將的權力收歸中央後,宋朝統治者還對帶兵出戰的武將進行限權。

古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歷朝名將均能享受這一權力,唯獨北宋武將不能。

整個宋朝,只有狄青平南時能專權,而狄青在北宋武將中如鶴立雞群和其悲慘際遇,也體現了北宋重文抑武政策實施之嚴。

宋代沿用了唐代的宦官監軍。

宋太祖即位後,差遣宦官充當監軍藉以削弱主帥兵權。

如宋太祖進攻北漢時,宦官竇神寶、李神公式從征;曹彬伐江南,又派宦官王繼恩率兵會討,遂成制度。

宋太宗即位後,實行「將從中御」,賦予監軍們更大的監督權,縱容他們在軍中胡作非為。

監軍設置泛濫成為武將行動的掣肘,在北宋釀成多幕悲劇。

宋太宗第二次征遼期間,名將楊業被監軍王公式逼死。

除縱容監軍外,宋代帝王還喜歡自繪陣圖,親授作戰方案,閉門造車。

宋代特設一種官叫做「走馬承受公事」,其職責是負責傳遞皇帝各種軍令,擔任這種職務的多是內侍。

本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北宋的將領在外作戰,凡事都要請示朝廷,在前線作戰的將領如果不依照皇帝的陣圖打仗,失敗了要罪加一等,即使打勝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獎勵。

這在其他朝代看來是匪夷所思,而在宋朝則是稀鬆平常之事。

為配合這一政策的有效實施,宋朝廷往往任用那些「謹慎能御下」的平庸將領,對那些有勇有謀的武將多加壓制,呼延贊、楊業等抗遼名將的悲慘遭遇即是明證。

狄青出征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文臣的禮遇有加

宋太祖在太廟寢殿的夾室內刻了一塊誓約石碑,每當有新皇帝繼位,朝拜完太廟之後,必須打開封閉的夾室默誦誓詞,除了一個不識字的宦官,其他人只能遠遠恭候。

正因為如此,只有歷任皇帝才知道誓約內容。

直到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攻占大宋都城東京,為了搜羅金銀財寶,金兵打開皇宮的所有宮門,將太廟和宮廷的祭祀禮器席捲而去,人們才看到此碑。

宋太祖在誓碑上命令子孫為皇帝者,要優待前朝宗室之後裔,且不得濫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之人,否則天必討滅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祖碑誓」。

無論老趙對之前「杯酒釋兵權」的老兄弟們、老戰友們如何拉攏,如何皇恩浩蕩,以其後世子孫對軍人武臣的嚴加控制和百般苛刻行為而論,其重文輕武之心從未放下。

下一篇我們將會重點聊聊文官士大夫們在大宋王朝里,那一幕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幸福生活。


敬請關注本頭條號「愛野史」,獲取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簡單介紹 結果如何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發生在宋朝時候的事情,在宋朝剛建立的時候,趙匡胤想到自己是被部下擁戴當上皇帝的,他一直擔心自己手下的武將也有可能被手下們黃袍加身。後來,趙匡胤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這些武將對...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故事簡介

司馬懿當年趁著曹爽出城祭拜,發動了高平陵政變,等司馬懿死後告誡自己的後人不要祭拜自己,以免被人效仿兵變只事。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黃袍加身,當然他也不傻,為了防止有人和他一樣趙匡胤就來了一手杯酒...

趙匡胤身上有太多的謎讓後人去揭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

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弊端有哪些?

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利弊大揭秘

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因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決策,所以史稱「杯酒釋兵權」。 事件的具體經過,據史料記載:建隆二年七...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