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弊端有哪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杯酒釋兵權只是宋太祖為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其後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

"杯酒釋兵權"做為一個成語,逐步引申為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結束以來的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為何呢?朕想結束天下的戰爭,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乃是天地之福,人神之福啊。

造成天下的混亂,並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主弱而臣子強。

如今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只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杯酒釋兵權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環諸高級將領飲酒。

酒至半酣,宋太祖對部下們說 「朕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

朕雖身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

當了皇帝之後,朕從來沒有好好睡過。

」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為什麼這麼說,現在天命已確定,誰敢再有異心?」太祖曰:「誰不想要富貴?有一天,你部下一樣對你黃袍加身,擁戴你當皇帝。

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 宋太祖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地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

降後官職

原任「侍衛都指揮使」兼「歸德節度使」的石守信,改為「天平節度使」,保留「侍衛都指揮使」的虛銜;

原任「殿前副都點檢」兼「忠武節度使」的高懷德,改為「歸德節度使」;

原任「殿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的王審琦,改為實任「忠正節度使」;

原任「侍衛都虞侯」兼「鎮安節度使」的張令鐸,改為「鎮安節度使」。

此後,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

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

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軍事體制改革

第一,建立不同於前朝的樞密院制度。

長官為樞密使和樞密副使,主管調動全國軍隊,分掌軍政大權。

樞密院與三衙統領各有所司。

三衙雖然掌握禁軍,但卻無調兵和發兵的權力。

樞密院有發兵、調兵之權,而不能直接掌握軍隊。

調兵權與領兵權分離,各自獨立,相互制約,有利於皇權的控制。

第二,內外相維政策。

宋太祖把全部軍隊分為兩半,一半屯駐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駐軍足以制止外地可能發生的變亂,也使外地駐軍合起來足以制止京城駐軍可能發生了內變。

內外軍隊互相制約,都不能發生變亂,而京城駐軍又多於外地任何一個地方,這樣皇帝也就可以保證牢牢控制全國的軍隊了。

第三,兵將分離政策。

無論駐屯京城的禁軍,還是駐在外地的禁軍都必須定期調動。

京城駐軍要輪流到外地或邊境戍守,有的則要到產糧的地方就糧,這種輪流駐防的辦法稱為「更戍法」。

這種方法名義上是鍛鍊士兵吃苦耐勞,實際上是借著士兵的經常換防,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

將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結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聲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對抗了。

地方政治改革

對地方藩鎮採用強幹弱枝之術,其措施主要有三項:

第一,削奪其權。

為削弱節度使的行政權力,把節度使駐地以外兼領的州郡——支郡直屬京師。

同時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縣等地方官。

3年一更換,直接對中央負責,向朝廷奏事,不再聽令於節度使。

對於一些五代以來一直盤踞一方的節度使,宋太祖又故伎重演,拿出「杯酒釋兵權」的辦法將其逐一罷免。

後來又設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權,利用通判與知州之間的相互制約,使一州之權不致為知州把持,防止偏離中央政府的統治軌道。

第二,制其錢穀。

宋初於各路設置轉運使,將一路所屬州縣財賦,除留少量應付日常經費外,其餘的錢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這樣地方的財權就完全收歸中央了。

第三,收其精兵。

乾德三年(965年)八月,宋太祖下令各州長官把藩鎮所轄軍隊中驍勇的人,都選送到京城補入禁軍。

又選強壯的士卒定為「兵樣」送到各路。

召募符合「兵樣」標準的人加以訓練,然後送到京城當禁軍。

這樣中央禁軍集中了全國精兵,而地方軍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編成廂軍,只供雜役,地方再也沒有軍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通過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那種專制一方的藩鎮,在宋初就逐漸消失了。

中央政治改革

在官僚制度方面,側重削弱宰相權力。

軍政大權歸樞密院掌握,而財政大權則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僅限於民政了。

在軍、財、民三權分立中,樞密使與宰相「對掌大政」號為二府。

皇帝利用這兩者間的異同發號施令,獨斷專行。

宋初不僅以三權分立的辦法削弱相權,而且設置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為宰相、樞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與各部門長官發生制約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門長官的權力。

此外,宋初還在設官分職、科舉制度等方面,也進行了有利於加強皇權的政策。

宋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強了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造成了統一的政治局面,為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但是由於「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一些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政策和措施,轉化成為它的對立面。

「冗官」、「冗兵」和「冗費」與日俱增,使宋封建國家陷於積貧積弱的局勢中。

這也是宋朝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

這裡,且不說「杯酒釋兵權」將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手中軍權剝奪了,讓他們靠邊站,對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是自斷己臂,自殘己足,作繭自縛,宋朝後來的飽受外族欺凌與蹂躪完全與此有關,單就「杯酒釋兵權」所開的一代風氣而言,其後果就真的是很嚴重。

仔細想想,「杯酒釋兵權」其實是宋太祖趙匡胤與整個武將集團的一場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為博弈雙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無本生利,不付代價。

很顯然,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武將集團所付出的代價是從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權」,而這「兵權」當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換來的則是皇帝趙匡胤金口許諾與賞賜的奢侈與享樂。

史載,在「杯酒釋兵權」時,趙匡胤曾開導眾武將說:「人生苦短,白駒過隙。

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

」那話的意思是再明顯不過了,只要眾將放下武器,不掌兵權,不再對他趙匡胤的皇位構成威脅,那麼,其他一切都好說,想要什麼都行。

僅此可見,趙匡胤在「釋兵權」時,表現得非常地慷慨——當然是慷國家、民族之慷,用《宋史·石守信傳》的原話說就是「賞賚甚厚」,給眾武將開出了極為優厚的價碼。

透過現象看本質,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說白了,其實不過是宋太祖趙匡胤「以腐敗換兵權」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杯酒釋兵權」,不啻是趙匡胤給整個武將集團頒發了一張「腐敗許可證」。

由於有了皇帝親自頒發的這張「腐敗許可證」為庇護,所以,從那之後,武將們都「理直氣壯」地進行腐敗。

據史料記載,太祖的武將們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貪財好色之徒。

這裡,不妨對太祖時期的一些著名武將的貪墨情況作一簡要列舉:如史書上稱石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巨萬」;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縱兵大掠蜀中;王仁贍破蜀之日,「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楚昭輔「頗吝嗇,前後賜予萬計,悉聚而畜之。

嘗引賓客故舊至藏中縱觀,且曰:『吾無汗馬勞,徒以際會得此,吾為國家守爾,後當獻於上。

』及罷機務,悉以市善田宅,時論鄙之。

」崔彥進「頻立戰功,然好聚財貨,所至無善政。

」曹翰「貪冒貨賂。

」張鐸「州官歲市馬,張鐸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萬貫,及擅借公帑錢萬餘緡,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餅。

」田景咸「性鄙吝,務聚斂,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

」王暉「性亦吝嗇,貲甚富,而妻子飯疏糲,縱部曲誅求,民甚苦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的背後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

趙匡胤的集權之路

經趙普的在三提醒下,趙匡胤確實感到害怕了,他深刻的認識到,武將在廢立皇帝改朝換代方面有著巨大的能量,於是下定決心要解決掉禁軍高級將領的軍權,對禁軍進行全面改革,吸取後周滅亡的教訓,加強對禁軍的控制!

深度解析北宋杯酒釋兵權的過程簡介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簡介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利弊大揭秘

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因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決策,所以史稱「杯酒釋兵權」。 事件的具體經過,據史料記載:建隆二年七...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

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4)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閒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趙匡胤是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出身軍人家庭,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治局面。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就是宋太祖。這皇位得來容易,鞏固起來可就不那麼簡單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