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鴻武「漢上泛舟」風雲激盪定軍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中,有著「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荊襄,西控秦隴」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被兵家視為軍事要地。

三國時期,蜀漢把漢中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兵戎相見,用盡謀略,特別是作為著名古戰場的定軍山,更是在風雲激盪的歷史畫卷上留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天漢遙遙指劍關,逢人先問定軍山」。

位於勉縣的定軍山山巒起伏,狀若游龍,順漢水而下,逶迤二十餘里,凸起十二峰,一字擺開,人稱「十二連山一顆珠」,它與天盪山、古陽平關成為三角犄角之勢,是漢中盆地西端的天然屏障。

定軍山南麓,有一天然形成的小盆地,四面高山環繞,中部廣闊平坦,方圓約四五華里,名曰「仰天窪」,可屯兵數萬,相傳諸葛亮曾駐兵於此;北麓至漢江岸邊,襟山帶水,形成一天然平原,為當年諸葛亮推演「八陣圖」的武侯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定軍山雖山勢不高,風光也非奇絕,但它卻因一場戰爭而一舉成名。

公元219年,劉備為奪取漢中,和曹將夏侯淵在此交戰,經法正指點,老將黃忠率趁其不備,襲殺夏侯淵於定軍山西側,曹軍敗北,劉備遂占據漢中。

《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用寥寥數筆描繪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午時以後,法正見曹兵倦怠,銳氣已墮,多下馬坐息,乃將紅旗招展,鼓角齊鳴,喊聲大震,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大喝一聲,猶如雷吼。

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正是這場戰役的勝利,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黃忠在定軍山一戰成名,諸葛亮對定軍山也情有獨鍾。

公元227年至234 年,諸葛亮設相府於今定軍山下的武侯祠,對曹魏進行了五次北伐,每次失利,皆退還於此。

期間,諸葛亮在政治上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伺機北伐;在經濟上休士勸農,興修水利,開展屯田,發展生產;在軍事上「築漢、樂二城」、「治斜谷邸閣」,推演八陣圖、教兵演武,改革「十矢具發」的連弩,鑄造扎馬釘,對鞏固漢中的防禦和北伐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公元234年,憂勞成疾的諸葛亮病卒於岐山五丈原軍中,臨終遺言:「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按照其遺命,後主劉禪將其安葬在定軍山下,並於公元263年,為亮立廟於今勉縣武侯祠。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祀丞相墓。

」從此以後,來武侯墓祠祭祀、憑弔、拜謁、參觀者,紛至沓來,千年不絕。

據不完全統計,自陳壽《三國志》以後。

有數百種歷史典籍都紛紛翔實的記載當年在定軍山發生的三國故事,其中,《三國演義》120回中有80回多次提到漢中,有16回寫在定軍山下發生的故事。

特別是第七十回「老黃忠計奪天盪山」、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七十二回的「諸葛亮智取漢中」、七十三回的「玄德進位漢中王」 、第一百一十六回「武侯顯聖定軍山」章節中,把爭戰定軍山、火燒天盪山、劉備稱漢中王、武侯顯聖等故事寫的惟妙惟肖、細膩生動。

由於在三國歷史上有著顯赫的位置與影響,陸遊、王士禎、曾國藩、張英、李士瑛、趙貞吉、田種玉等著名詩人、文學家都以詩詞歌詠定軍山,中國第一部京劇和第一部無聲電影也以《定軍山》命名。

據《沔縣誌》記載:「定軍山,在縣(老城)東南十里,山下則武侯墓在焉。

相傳八陣圖亦在北山麓……山有諸葛岩。

山下有武侯督軍壇,其上有遮箭牌,斬將橋,琉璃井遺址。

」由於年代久遠,個別遺蹟已不復存。

然定軍山歷經千載盛譽卻經久不衰,特別是山下的武侯墓祠,更是名揚四海,聞名遐邇。

如今經過整理修葺過的定軍山,植被豐茂,樹木蔥蘢,古木交錯,山道盤桓,飲馬池碧光粼粼,雕塑群栩栩如生,遊覽步道逶迤山林,亭台樓閣點綴其間,儼然是一處環境優美的旅遊勝地。

登高望遠,遠處青山巍巍,天盪山巍然聳立;腳下漢水幽幽,漢江河碧水東流;眼前高樓林立,勉縣城富庶繁華。

想起變幻的三國風雲,跌宕的崢嶸歲月,如今都流逝於歲月,歸寂於塵土。

只有一通石碑矗立在山頂,連接著歷史和過去,吸引著今天的遊人來此追古撫今、唏噓憑弔,不僅想起《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作者簡介 紀鴻武,男,漢族,出生於七十年代,陝西勉縣老道寺人,市級機關工作人員,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漢中市作協會員,在中省市報刊雜誌發表作品200餘篇。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赤土嶺文協微信公眾號(CCEA2016)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台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324】

本期責編:凌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梁州之武侯沔縣

歷史上的古梁州,現轄區域在如今的陝西漢中境內,曾是古代九州之一。今天我來和大家聊聊古梁州之武侯沔縣,沔縣的歷史文化探究要從三國文化開始,它既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也是三國文化的繼承者和傳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