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統帥里誰最善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推薦:奇女子蔡文姬:一生三嫁,半老徐娘嫁給二十幾歲的小鮮肉
文/劉宏宇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
1969年11月生於北京。
資深編劇、實力派小說家、北京作協會員。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往事如煙》《大秦帝國》等,劇本驚險諜戰電視連續劇《九死一生》(2014年6~7月在CCTV-8「黃金強檔」播出30集版本,以「毛穎」署名第二編劇)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先說明:題目中的「統帥」,指的是某一方勢力的「首腦」(例如曹操、劉備、孫權)或這一方勢力中雖不是最高決策人但卻是涉及「戰」的最核心人物(例如諸葛亮、司馬懿、馬超),而不是哪個在某方勢力中衝鋒陷陣的將領。
接下來,說筆者認為的答案:劉備。
沒錯!
筆者認為,活躍在三國這段歷史時期的諸多割據勢力的諸多統帥中,最善戰的,是漢昭烈帝劉備劉玄德!
所謂「三國」,時代上講,迄今最被認同的起點是從公元二世紀晚期的「董卓進京」,終結於公元三世紀中後期的「司馬炎受禪」(西晉王朝的始端),前後七十餘年,涉及到最多4代人。
期間最為波瀾壯闊的段落,筆者以為,當屬曹操崛起到劉備去世之間的三十來年,時代上大致為公元二世紀末到三世紀前葉。
從眾多歷史資料和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來看,這比較靠前的「小半段」,跟正式形成「三國鼎力」局面、鬥爭格局相對清晰、戰爭取向相對單一的「後三國」階段相比,形勢更加跌宕起伏,局面更加成敗莫測,英豪群起、旌旗獵獵、金戈鐵馬、血海滔天!真正的「統帥」,大多在這個期間湧現、崛起、成就。
相比較來看,「後三國」階段的「統帥」們,要麼更多借重前人,典型例子是曹操死後的曹丕;要麼由於權力平衡、責任壓力、人員配備等各類的「問題」,難得大加施展,典型例子是劉備死後的諸葛亮;再要麼就是因為「出身」、「來歷」、「關係學」之類的因素,出於被制約甚至被壓制甚至「信用」缺失的「硬傷」,很難展現出真正的全部實力,比如司馬懿(實際是被曹操乃至曹丕暗自視為心腹大患的),比如姜維(降將,不得最高層信賴),再比如鄧艾(始終無法擺脫權爭)……後半段其他「做主」的人物,至少在軍事上,根本也到不了「統帥」「軍事統帥」的層級。
那麼,怎樣才算「統帥」、「軍事統帥」?
「軍事統帥」,按筆者想,須至少具備如下三個基本特徵之一:
一,懂軍事,有帶兵征戰經歷,並且在征戰中,處於軍事行動最高或最終決策人的位置;
二,處於所在政治集團的最高層或次高層,且期間軍事活動占據重要地位或優勢比重;
三,以軍事指揮為主業或活動最重心。
這樣說來,不糾結太多史料,就以《三國演義》小說為最主要參照,「從頭至尾」可以厘出的跟「軍事統帥」沾邊兒的人物,大致出不去下面這些位(按陣營和大致時代順序列):
魏——曹操、曹丕、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鄧艾;
蜀——劉備、諸葛亮、姜維;
吳——孫堅、孫策、周瑜、魯肅、孫權、呂蒙、陸遜;
其他——董卓、袁術、袁紹、李傕、郭汜、呂布、公孫瓚、馬騰、馬超……
這些人當中,有些其實「入圍」得挺勉強,比如勢力弱小的公孫瓚、馬騰,比如相對「偏科」的呂布、馬超(主要逞個人之勇)和魯肅、陸遜(本質上更是「文官」),再比如沾了地位高的光兒(如袁術、曹丕、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或僅僅「曇花一現」(如李傕、郭汜)。
認真「清理」下來,真正「指標硬實」的,大概有11位。
按「顯露」的時間順序,分別是:董卓、袁紹、曹操、劉備、孫策、周瑜、諸葛亮、孫權、司馬懿、姜維、鄧艾。
讓我們背靠《三國演義》,粗略「評估」一下這11位「真正的」軍事統帥。
(董卓)
第一位,董卓——
其實並不怎麼會打仗,但的確養了一隻無比強悍的隊伍,麾下猛將厲害得緊(李傕、郭汜、華雄,還有後來「爭取」過來的呂布),在他的時代,他統帥的西涼兵幾乎所向披靡;要不是「生活作風」出了重大紕漏,或許稱霸時間會長些。
另外,不管這傢伙多麼不堪多麼暴虐,畢竟可以算是「三國」這段歷史的「揭幕人」。
「善戰度」綜合評分:5分。
(袁紹)
第二位,袁紹——
四世三公,擁兵百萬,天下九州據其四(冀、青、幽、並),幾乎控制整個北方,麾下人才濟濟,文有田豐、許攸領銜,武有顏良、文丑、張郃壓陣,權勢熏天、不可一世,會盟18路諸侯討伐董卓,很顯英雄氣概。
他的失敗,不在於「弱」,而恰恰因為太「強」。
當然,論起機謀詭譎,他遠不如最終打得他一敗塗地的曹操。
雖然生活作風沒出什麼被後人嚴重指摘的問題,可作為統帥,他沒能讓強大的集團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因為個人的「任性」,使其內耗,終致慘敗。
「善戰度」綜合評分:4分。
(曹操)
第三位,曹操——
出身不高,家底豐厚,審時度勢,適時崛起,開局就是「十萬青州兵」外加好幾位有能耐的親戚(夏侯惇、曹洪、夏侯淵、曹仁),並且超腦地抓住時機,搶得無法複製的「無價」政治資本——天子。
不僅「起步」很高,而且全無「廢招」!
知人善任,領導力強,麾下謀士如雲,勇將林立;一生征戰,精於機謀,料事在先,善於歸納,大膽決策,敢勝敢敗。
生活作風有點兒問題,還險些栽在這上面。
大體講,平生只犯過三個致命錯誤,一是放跑了劉備,二是赤壁失策,三是沒殺司馬懿。
「善戰度」綜合評分:9分。
第四位,劉備——
出身草莽,胸懷大志,善於包裝,勇於奮鬥;起點很低,但能牢牢攏住關鍵人才;政治成熟,始終自居正統、標榜仁義,贏得廣泛道義支持;任何時候都能看清局勢,機謀深險卻含而不露,雄才大略卻善於藏拙。
縱觀古今,真正「馬背上的皇帝」,屈指可數,他可能是在馬背上時間最長的一位。
數百兵卒、兩元裨將(關羽、張飛),就敢起兵,魄力之大,三國七十餘年無出其右者!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矢志不渝,堅定信念,更有不管敗成什麼慘狀都能逃出生天的超能力(包括最後一次夷陵大敗,也還是逃了出來,那時已63歲),可見「單兵作戰」能力不弱!
他畢生戎馬,遭遇眾多對手,無論是悍勇的呂布,還是強大的曹操,他都敢與之正面較量;他比任何一個同時期的統帥,都更明白可以從身邊助手那裡得到什麼,以及,可以給他們什麼。
可謂文武兼備、頑強無比。
「善戰度」綜合評分:10分!
(孫策)
第五位,孫策——
有點兒出身,有點兒家底,稱霸意識強烈,武力卓絕,能結交、任用賢能(太史慈、周瑜),但政治上不成熟,承擔了並承擔不起的時代重任,表面看是死於「事故」;稍稍「深層」看看,便可知一切註定!
他的秉性、能力、命運,真的挺貼「小霸王」的綽號。
相比「霸王」項羽,或許,他在政治上還成熟些。
但論「英雄氣」,最多也就是「小霸王」。
「善戰度」綜合評分:4分。
(周瑜)
第六位,周瑜——
可謂文武全才,赤壁一戰,盡顯其能。
但其最大的「軍事建樹」,是為東吳培養了「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水軍,以及,苦心經營出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將領體系!
被形容「氣量小」,實在冤枉。
或許,他的確有刻薄的一面,但被用作形容其「氣量小」的那些「事跡」,其實並不能說明問題。
可以說,他針對劉備諸葛亮集團的所有那些「氣量小」的決策,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沒能「得逞」,自然跟劉備的機敏狡黠、諸葛亮的聰明多能有關,但最根本的,還在於「內因」;具體講,是在於作為無可爭議的軍事統帥,跟年輕的最高決策人孫權之間的「信任危機」。
這一點,不用參看太多資料,僅從《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精細品味、理性推敲,就可清晰感知!
「善戰度」綜合評分:8分。
第七位,諸葛亮——
因為所謂的「布衣」出身,便承蒙了後世眾多知識分子和很可能也是同樣「布衣」出身的《三國演義》作者極深厚的「愛」,以至於有意無意放大了他的「本事」。
應該承認,他有學問,懂戰略,戰術也堪稱精妙;但總體來講,屬於戰略強於戰術,攻心精於攻城。
他不像曹操,掌控著說一不二的決策權;劉備在世時,也並不擁有周瑜那樣的在軍事集團中無可爭議的威望;至於跨馬持刃式的「一線實戰」,不能說「極弱」,但的確未見正面形容;劉備死後,他其實也沒能真正完全把控蜀漢軍事集團,以至於最終選擇降將姜維作為繼任者(筆者斷不肯信,蜀漢軍事集團中,文韜武略,竟無一人可與姜維比肩)……
饒是如此,他還是建樹了可謂輝煌的戰績;更成就了流芳千古的美名。
「善戰度」綜合評分:8.5分。
(孫權)
第八位,孫權——
天資聰慧,膽氣過人,政治上成長迅猛。
按年齡、論輩分,他當屬曹操劉備這些統帥的晚輩,但卻在很短時間裡,成長為可與他們比肩的傑出政治家,實在難得!
他視野開闊,權謀精湛,善於把控各方面內外關係,敢用人,善用人,進退得法,收放自如;面對周瑜的強大、呂蒙的蠻勇、陸遜的深厚背景和詭譎多智,他一方面充分令其發揮才智、能量,一方面又有力制約,並讓整個集團的「氣候」順應他設定的政治基調。
能做到這些,決不是一般的「聰明」就可以的,需要大智大勇!
論打仗,他只親自指揮過一次,就是逍遙津,軍事上敗得不要不要的,但政治上,卻贏了一局豪賭。
「善戰度」綜合評分:5分。
(司馬懿)
第九位,司馬懿——
比諸葛亮略遜一籌,比曹操差一檔,跟劉備「參數」對應程度低,缺乏單對單的可比性。
但毋庸多辯,在曹魏中後期,特別是曹丕死後,他是整個曹魏集團軍事上的「靈魂人物」;其實政治上也是;但相比較看,他的後半生,基本還得用「戎馬生涯」來形容。
「善戰度」綜合評分:7分。
(鄧艾)
姜維、鄧艾,可以算「並列第十」。
這二位,雖個人情況不同,卻是「對頭」的長期對手。
在他們的軍事統帥生涯中,最主要的「任務」或說「追求」之一,就是戰勝對方;相比前輩們,這個「格局」實在有點兒沒法比;過程上看,也似略遜;結果,其實都挺悲催的……
「善戰度」綜合評分:一碗水端平吧,都是6分。
「評分」完全是自說自話,實在不必認真。
認真地講,軍事鬥爭,無論有多麼勇悍的將,多麼機智的謀士,最終決定成敗的,還是更在乎於「統帥」的綜合素質和鬥爭意志。
僅由此論,拋棄「評分」,劉備的「冠軍」地位,也該還是經得住推敲、考問的。
(三國統帥里誰最善戰)
推薦:
宋江的錢、李逵的命,施耐庵老先生在警示什麼呢?
清朝三位用心良苦的良心官吏
《三國演義》100位名將、名士、美女是怎麼死的
在談及三國英雄時,常會問一句他最後是怎麼死的。在此總結了《三國演義》中100位名人的十類死法。一些人在正史上的歸宿可能與演義有所不同,對此本文不做太多探討。一.戰死:華雄、孫堅、典韋、顏良、文丑...
三國十大軍事才能最高名將,關羽倒數第二,第一名毫無爭議
軍事才能,是衡量一個將軍的最佳的標準,無論是攻城,還是守城,是為將者必須掌握的。俗話說:將能、兵勇、糧足、地險、城固,是打勝仗的基本條件,在三國這個閃爍著無數璀璨的將星年代,到底有多少位具有最高...
三國英雄的感嘆,你認為誰才是最無奈的人,是非成敗轉頭空
漢朝末期天下三分,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這期間魏、蜀、吳三家各自出現了許多豪傑,似乎三國時期是中華大地上人才最鼎盛的時期。許多人為了自己的主公與敵人拚死爭鬥著,但英雄終究是人,即使是諸葛亮也沒能完...
三國最牛的五大謀將,有他們當統帥,請軍師的錢都省了!
什麼是謀將呢?謀將字面的意思就是有謀略的武將。也就是既能統帥千軍萬馬,也能充當自己的軍師為自己出謀劃策的人。三國中文武全才的人是不少,但是出色的謀將卻不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三國有哪些厲害的謀將。
《三國演義》每回簡單概述,用極簡的字概述整本小說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
六位真正出現在三國時期的名將:呂蒙上榜,關羽第五,張遼第二
中國歷史上,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時代,應該就是三國時期了。有金戈鐵馬,也有兒女情長,猛將的比拼,謀士的爭鋒,儒將的風采,在這個時期,只要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在這個時期都能找到相似的情況,真的不得不讓人...
盤點三國名將:曹魏、東吳人才輩出 蜀漢名將寥寥
為將者,應指揮千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應象韓信那樣指師百萬縱橫弛騁於沙場,攻城撥寨無堅不摧;如霍去病那樣千里閃擊漠北王庭,殺敵於臥榻之中。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名將雲集的時代,前後近百年,...
三國五大軍事統帥:諸葛亮第二,第一名最沒有爭議
在三國這個歷史階段,雖然誕生了呂布、趙雲等一流武將,也有郭嘉、賈詡等頂級謀士。但是,不管是武將還是謀士,都不一定能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事統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特彆強調「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影響《三國演義》格局的八個人裡面都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豪傑。」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豪傑」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世界豪傑,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固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切是影響...
誰是三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關羽難進前五,司馬懿屈居第三
在一些三國類型的遊戲里,通常會有這幾樣人物的屬性,例如武力、智力、政治、統率等等,而對三國武將的武力和智力排行,也有各樣的版本,基本上也是眾人熟知的一些謀臣猛將占據在榜上,如果在三國人物中以統率...
70年前如何講三國?
我開始講《三國》的一天,是1944年9月24日……後來用九百六十張講演票包了一架飛機。老天爺給了曹家父子以文采,卻吝惜了道德上的修養;給了孫家父子以英雄氣概,給了劉家父子以維護漢朝正統的任務,卻...
三國的五大帥才,司馬懿沒有上榜,諸葛亮只排第二
東漢末期,宦官當道,外戚弄權,朝廷腐敗。東漢的敗亡勢頭已經顯露無疑,而在爭霸的時節,戰亂自然不斷,所以不少的能臣謀士,悍將梟雄紛紛出現。不過在混亂的時代中,還有一種人物能夠起到的作用更大,我們把...
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國時期哪些人可稱名將?
「名將」一詞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離,秦之名將也。」所謂名將,就是著名的將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軍事家。我國古代史上三國並立的時候其實很多,比如前秦、前燕和東晉,比如北周、北齊和南陳,再比
從三國最牛統帥名單中就能一眼看出三國的結局
統帥作為一軍之首,負責運籌帷幄、制定戰略,統帥的強弱輕則關乎城池得失,重則關乎國家的安全穩定。在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出現過很多軍事統帥,比如有曹操、周瑜、孫策、諸葛亮、曹真、司馬懿、呂蒙、陸遜、...
三國十大頂級統帥前期看曹操周瑜,中期陸遜諸葛亮,後期鄧艾陸抗
三國十大頂級統帥,總體來看主要有曹操、周瑜、孫策、諸葛亮、司馬懿、呂蒙、陸遜、鄧艾、姜維、陸抗十位,排名不分先後。其中若論對時局的影響力而言,大概有六位有著全局性的影響,是對三國大局的形成、發展...
三國10大用兵高手,其中5個是絕頂高手,1個是兵仙
三國十大用兵高手三國時期武將、謀士非常多,武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武力,謀士最重要的能力是智力。有一個職位集合了武將和謀士,稱之為統帥。通俗說就是用兵的高手。【第10 姜維】姜維在三國裡面算是一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