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如何講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開始講《三國》的一天,是1944年9月24日……後來用九百六十張講演票包了一架飛機。

老天爺給了曹家父子以文采,卻吝惜了道德上的修養;給了孫家父子以英雄氣概,給了劉家父子以維護漢朝正統的任務,卻吝惜了文采。

這邊是老天爺真正公平的地方:他不偏愛任何人,不讓任何人「十全十美」,有了權力、財富,又有幸福。

1.董卓

董卓很笨。

呂思勉批評的好:為了替國家選一個好皇帝,董卓是可以原諒的,然而他無此權力,也無此聲望;為了替自己篡位或攬權鋪路,董卓那就不免是自找麻煩。

一個糊塗的少帝,要比聰明的陳留王容易駕馭。

董卓生下不久,便被父親帶回涼州,和羌人混在一起。

那時候羌人已經占了涼州不少地方。

董卓天性好鬥,力氣不小,會騎馬,又會左右開弓,喜歡腰掛雙弓。

他能打仗,可以當小軍官,而不是將帥的材料;讀過兵法,卻食而不化,不會運用。

政治,他卻頗為擅長,可惜也只是長於權謀,不明大道。

2.呂布

在曹操戰勝他(呂布)以前,他在各地表現了強悍的戰鬥力,很有點所向無敵的樣子。

事實上,他只會騎馬耍戟;然而戰術的指示有限,戰略的學問毫無。

至於政治,他更是門外漢了。

他有勇無謀;而他的勇,也不過是比起匹夫之勇略微高些而已。

3.袁術

中國歷史上最窮的一個皇帝

袁術是司空袁逢的兒子,在血統上是袁紹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在法律上是袁紹的堂兄弟。

因為,袁紹已經過繼出去,當了袁術伯父袁成的嗣子。

袁術既不度德,又不量力,竟然在建安元年,積極準備,想過一過當皇帝的癮。

結果,他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窮的一個皇帝,窮到離開壽春京城,去投奔兩個老部下陳簡、雷薄。

4.劉備

劉備的物質力量雖小,精神力量卻很大。

誰有了劉備,就很足以升高自己的地位,增加自己的號召力。

劉備的精神力量,在於深得人心。

他之所以深得人心,一是對朋友有信義,二是對老百姓極仁慈。

劉備不曾進過軍事學校,所會的只是騎馬、射箭、舞刀舞劍,加上一些書本上的戰略常識。

因此,他打黃巾軍,綽有餘裕,幫公孫瓚的田楷掃蕩青州,也不甚吃力;等到與袁術、呂布、曹操這些人對壘,就很難應付了。

劉備的特殊可愛處,便是不把區區縣尉、縣丞、縣長,看成一生事業的巔峰而心滿意足、不求上進。

他志在澄清宇內,解救人民,所以得官不喜、丟官不憂,做了小官而隨時可走。

5.孫策

在三國時代的各方英雄之中,孫策可說是最配得上稱為英雄的一位。

從表面上看,孫策創造了他的事業,多少是有所憑藉於父親的基礎,事實上,他所繼承自孫堅的,並無寸土尺地,只不過是舊部官兵一千多人而已。

孫策不是一個專門把別人當部屬,或是只肯吸收庸才來供自己頤指氣使的大官僚或大軍閥,他所需要的,是意氣相投的,同樣有志氣、有抱負的人物,最好是與他相仲伯的,如同周瑜一樣的英雄。

臨死以前,他把吳侯、討逆將軍、會稽太守的印綬,掛在二弟孫權的身上,向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歷史的特性之一,是它的「不可深考性」。

沒有一件歷史的事實,曾經留下了全部的史料;在留下的局部或零碎的史料之中,又每每由於來源不一而相互牴牾;再加上傳寫史料與傳說史話的人,自然而然地加油添醋或張冠李戴,於是當年的真相就越傳越失真、越模糊,甚至越來越胡扯、越顛倒。

然而歷史這門學問,雖則有捕風捉影之嫌,卻不可廢。

先民過去的經驗,我們總不能不參考,總不能不研究。

「往事不忘,後事之師。

」要緊的是,研究知識,在方法上不可不謹嚴。

6.孫權

孫家兄弟五人,都很俊秀,而孫權的相貌最好:「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方頤,是骨骼堅強;大口,能吃四方;目有精光,是生命力十分充沛,好比成吉思汗幼年時的「眼中有火」。

孫權又有兩點異象:一是紫髯,一是長上短下。

紫髯,證明他血旺,或許也現實了祖先之中,夾雜有白種血統。

至於「長上短下」,是軀體長,而兩腿短。

站起來,矮;做下去,高。

只有不需要站著侍候人,而坐著由別人侍候的貴人才是如此。

孫權「性度弘朗,仁而多斷」。

孫策有時候和孫權談談謀略,孫權的看法每每頗為中肯,叫孫策自嘆不如。

7.諸葛亮

他(諸葛亮)最感動我們的地方,是他對劉備的一份生死不渝的義氣。

他明知由於荊州南郡之失與關羽之死,消滅曹魏已不可能。

然而他依然出兵六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的是什麼呢?為的是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

也許,劉備拜訪了諸葛亮三次,三次都見到了,而且也都暢談了。

第一次談得就很「投機」,所以第二次再來,第三次又來,前後談了三次以後,諸葛亮完全說服了劉備,劉備也說服了諸葛亮。

劉備答應諸葛亮,採納他所建議的政略與戰略;諸葛亮也答應了劉備,離開隆中的草廬,跟劉備去新野,從此為他效勞,到死為止。

8.司馬懿

司馬懿不曾「力征經營」,打下這個天下。

這個天下,是曹操留下來給曹丕、曹叡、曹芳的。

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個「篡」字。

司馬懿父子祖孫,所犯的不僅是「篡」,還加上一個「竊」字。

司馬懿被後世的史學家批評為「以狐媚取天下」。

這狐媚二字很恰當,一點兒也不冤枉。

他會「媚」,會騙,先騙了曹操,後騙了曹丕,最後又騙了曹叡。

他騙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個「媚」字。

9.姜維

《三國演義》說姜維「九伐中原」,錯了三個字,只有「九」字不曾錯。

姜維前後一共有九次用兵,但地點都不在中原。

姜維在內心實在不願意投降。

他的投降,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他有一套及苦心、極大膽的「陰謀」,而目的在於消滅已經入侵的魏軍,讓後主重新登上皇帝的寶座,先回復漢的益州領土,再收復整個的江山。

他的辦法是:勸鍾會第一步除掉鄧艾,第二步申討司馬昭,第三步自為天子。

他留下了一個第四步,不曾告訴鍾會。

他的第四步,是殺掉鍾會,讓後主再做天子。

10.曹操

曹操愛朋友,戀舊,恩怨分明,有恩必報,有怨必報。

報恩,是他的美德;報怨,倘若不出「直」的範圍,值得原諒、同情。

可惜,曹操在報怨之時,每每過分殘忍。

他的另一缺點,是志氣高,慾望也高,搞到了想「掇」天上的月亮,自找失望。

曹操不僅把中國的極大部分,東漢十三州部之中的九個州一個部,與荊州的一半,都統一於設在許縣的中央政府之下,並且把這些地方的行政與司法都辦得很好。

他清除了貪官污吏和盜匪,也根絕了東漢的宦官外戚的老毛病。

曹操並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只是借重天子的名義,討伐諸州諸郡的割據之雄,加以削平。

他欠漢朝的,正是這「天子的名義」,他自己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一直到死,不肯篡位,讓兒子去篡。

(以上摘自《細說三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10大遺憾人物!

「三國」本就是一部勵志大作,出身卑微的曹操、「擺地攤」起家的劉備、「借船出海」的孫策,各自開創了數十年基業。「更正苗紅」等著「接班」的二袁、二劉為他人作嫁衣裳。當然,司馬懿更是從文員起步成就晉朝...

每日讀書:透過《三國》看理財

首先,我不是一個三國迷,說寫的觀點僅僅是個人看法,那些歷史大拿們還是放過爾等小民,多用包容的眼光看這篇文章,謝謝。昨天,在看了一下午的《三國》。恰巧看到,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五丈原的那一塊。然後腦...

三國英雄中,那些很牛的父親和兒子

虎父無犬子,一部三國,寫了好多很牛的父子,代表人物要數孫堅和他的兩個兒子孫策、孫權。 孫堅本人就有「萬人敵」的本領,十七歲他就隨父親出兵,曾經孤身一人在船上抓捕江賊,當場殺了賊人的首領。黃巾造反...

曹操關羽諸葛亮,到底哪個才是三國的真正主角

一部《三國演義》,就是英雄的大戲,男人的舞台。三國中塑造了諸多良謀猛將,忠臣明君,何止百人。其中又以「謀臣之絕諸葛亮」「奸雄之絕曹操」「名將之絕關羽」而聞名。那麼,在群英譜的《三國演義》中,如果...

三國時哪幾對親兄弟最厲害?諸葛兄弟不是最強

俗話說,「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其中就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親兄弟,或各有作為,或兄終弟及,都作出了一番事業。五、最不團結的兄弟——袁紹、袁術司空袁逢之子,說起他們,大...

三國演義中各名將死因大搜集

一.被其他武將斬掉:夏侯淵、魏延、典韋夏侯淵(第七十一回):定軍山之戰。蜀魏對陣漢中,定軍山夏侯淵來迎黃忠。黃忠從定軍山對山飛馬而下斬卻夏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