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君主世系圖,都沒有熬過三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曹魏——司馬氏重演曹氏代漢
建安二十五年(220)十月,魏王曹丕廢漢獻帝自立,改國號魏,都洛陽。
曹操在北方的數十載經營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其打擊豪強,任人唯才而不拘泥名聲品行,依法查辦曹洪賓客仗勢拒絕應徵案的長社縣令楊沛、強迫豪族劉節充軍服役的濟南郡管長司馬芝等均被擢升提拔。
另曹操興桑田,輕徭賦,使北方農業生產大為改觀,以致戰亂期間赴遼東避難的青州流民紛紛浮海返歸故土。
上述各項措施,在魏文帝曹丕時繼續得到貫徹執行,而曹丕以後諸帝長期過著養尊處優的宮廷生活,缺乏進取精神及治國才幹。
魏明帝曹叡雖有破鮮卑,使之種族離散,強者遠遁,弱者服帖及擊殺公孫淵,降服遼東的高光亮點,然後期卻極盡奢華,耽於享樂,朝政日趨腐敗。
而齊王曹芳時,輔政重臣司馬懿利用大將軍曹爽隨帝出謁明帝高平陵之際,發動政變迫使幼帝罷免曹爽職務,自此軍國大政逐漸落入世家大族司馬氏掌中。
司馬師繼父執掌朝政後廢曹芳,另立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而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秉政時,進封晉公,篡奪曹魏之心已路人皆知。
曹髦不甘充當傀儡,於260年持劍登輦,率宮中宿衛、僕役討伐司馬昭,失敗被弒,可謂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
265年,司馬昭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立,重演了曹丕代漢的「禪讓」故事。
222年,陸遜火燒蜀軍「樹柵連營七百餘里」,劉備退居奉節白帝城抑鬱而終,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受託孤輔政。
失去荊州的蜀漢政權在三國中處於相對弱小的地位,然憑藉諸葛亮的殫精竭慮,蜀地「倉廩實,器械利」,得以長久與魏、吳呈鼎足之勢,並剿撫南中安定內部。
時南中益州郡大姓雍闓發難反蜀,而牂牁(zāng kē)太守朱褒和越嶲xī豪酋高定則起兵響應,一時間南中諸郡「並皆叛亂」。
諸葛亮親往征討,俘殺高定,渡瀘水(金沙江)深入蠻荒地,七擒孟獲使其誠心歸附,自此南中地區成為蜀漢穩固的戰略大後方。
234年,諸葛亮積勞成疾病亡五丈原後,蜀漢國勢漸次衰弱。
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寵信宦官黃皓,朝廷烏煙瘴氣。
諸葛亮以後的執政者蔣琬、費煒尚能維持蜀漢安定,而姜維秉政後,因畏懼黃皓迫害屢次伐魏,「玩戎黷武,民勞卒敝」。
263年,魏將鍾會、鄧艾入成都,劉禪出降,蜀漢滅亡。
後司馬昭在洛陽設宴,劉禪竟只知聞樂,不思蜀也,毫無亡國悲痛。
3.東吳——苟延殘喘待戮頸
東吳的興衰成敗,同開國君主孫權的立國方略和政策措施息息相關。
秉承「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國策的孫權,在與東南豪強勢力聯盟後「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其晚年卻失去銳意進取精神,且對文武臣僚常懷戒備,殺戮頗多。
孫權子孫亮、孫休統治時期,權臣相爭及宗室相殘的悲劇一再上演,其中孫亮即被權臣孫綝lín廢黜為會稽王。
景帝孫休崩逝後,群臣謀立年長者為君,以應對蜀漢消亡,交趾叛亂的混沌局面。
由此時年23歲的孫皓被推舉為風雨飄搖的東吳舵手。
然孫皓卻枉顧期許,淪為荒淫殘暴之君,其舉政錯亂,肆意誅殺,又奢侈靡費,橫徵暴斂,致使東吳「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幸虧陸抗等重臣的全力支撐才得以苟延殘喘。
280年,晉軍攻入建業,孫皓出降,東吳亡。
自董卓之亂開始,延續90餘年的分裂局面至此終結。
別再噴阿斗扶不起了,沒有孔明,自己又扛起30年
提起劉阿斗,在中國可以說老少皆知,阿斗是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的小名,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之子。「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就是為他量身定做,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是形容一個人糊塗、無用、白痴,即使有人大力...
司馬氏為何叛魏自立?其實都是被曹室宗親的豬隊友逼的
文 | 江隱龍通過《征吳臨行詔司馬懿》中的「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一句可以看出,曹丕與司馬懿的君臣之情甚篤,如果歷史在此時定格,恐怕很難讓人相信司馬氏會在半個世紀後代魏自立。那是什麼原因導致...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
諸葛亮謀略過人,為什麼他的兒子很平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在劉備白...
三國時期有哪些皇帝或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末期,司馬家族是如何一統天下的(含軍事作戰圖)
三國鼎力時代後期,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去高平陵給魏明帝掃墓的機會,發動高平陵事變。消滅曹爽勢力,夷其三族,剪除了曹魏陣營帝王曹芳的巨大羽翼。從此,曹魏政權旁落司馬氏。司馬家族拉開了統一天下...
魏蜀吳三國皇帝世系,感覺一代不如一代
魏國魏明帝曹叡是曹丕長子,其攘外安內,頗有建樹。屢次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遣司馬懿擊殺公孫淵,收復遼東,且安定北疆,使鮮卑「種族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但曹叡是一時明主,並未思慮維護...
三國時代論國力,曹魏和東吳都要比蜀漢強大,但蜀漢是最穩當的
不贊同這個評價,阿斗並不是窩囊廢。三國時代論國力,曹魏和東吳都要比蜀漢強大。但蜀漢的政局卻是最穩定的。曹丕篡漢,劉備就找理由登基了。過幾年,孫權也掛出了「大帝」的牌子。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前面還有一句,一直被世人忽略
三國時期雖然能臣武將眾多,劉備,孫權,曹操,都各自占有自己的一分天下!但最終得到整個天下者,卻非劉備,亦非曹操孫權!而是司馬氏得了整個天下!公元280年,司馬氏先後滅掉了西蜀,東吳,最終司馬炎建...
只能靠諸葛亮:三國「第一大家族」的結局究竟如何?
漢末三國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開始興盛並最終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因此這一時期的天下政壇上湧現了很多頗具影響的大家族,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笑到最後的司馬氏等等。但要說三國時期的「第一大家族」非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