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皇帝世系,感覺一代不如一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國

魏明帝曹叡是曹丕長子,其攘外安內,頗有建樹。

屢次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遣司馬懿擊殺公孫淵,收復遼東,且安定北疆,使鮮卑「種族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

但曹叡是一時明主,並未思慮維護綱常倫理的道德風範,亦沒有鞏固使皇權穩定的政策方略,致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

故在其英年早逝後,司馬氏家族逐漸竊奪軍國大政。

曹叡養子曹芳在位時,輔政重臣司馬懿趁皇帝拜謁高平陵之際(高平陵是曹叡陵墓,在洛陽以南九十里),親自率軍逼迫曹芳罷免曹爽官職,自此升任丞相的司馬懿獨攬曹魏大權。

而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繼掌朝政後更是以沉迷女色、棄辱儒士等理由廢黜曹芳,另立高貴鄉公曹髦。

等到了司馬師之弟司馬昭執政時,篡奪曹魏之心已經是「路人皆知」,曹髦正是不滿傀儡命運,才率領僮僕數百人討伐司馬昭,結果在司馬昭心腹賈充指使下,被武士成濟弒殺。

魏滅蜀後,司馬昭因功封晉王,曹魏即將易主。

265年十二月,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立,改國號為晉。

280年三月,晉軍攻克建業,東吳亡,結束將近百載的分裂割據局面。

吳國

接替太祖孫權繼任東吳皇帝的是虛齡十歲的孫亮。

孫亮乃孫權幼子,前面還有六個哥哥,那孫亮為何能後來居上被欽定為皇位繼承人呢?因為孫亮登位時,大哥孫登、二哥孫慮已亡,三哥孫和與四哥孫霸因製造黨爭而兩敗俱傷,孫和遭陷害被廢黜太子尊位,魯王孫霸則被賜死,而五哥孫奮和六哥孫休因才能平庸不被重視,這樣天資聰慧,可塑性強的孫亮自然進入孫權視野。

252年孫亮繼位,257年親政,但次年就被權臣孫綝chēn廢為會稽王。

當時孫亮打算誅殺擅權跋扈的孫綝,但因依仗的外戚謀事不慎,致使消息泄露而反遭敵人先行下手。

經此變故後,孫權第六子孫休被迎立為帝。

孫休在位時,依靠左將軍張布和丁奉,在臘祭之日,以設宴為名誅殺了權傾朝野的孫綝。

但孫休卻因為舊有的交情恩惠,執意重用濮陽興和張布等人,不能選拔良才,雖然仁善好學,又怎能挽救內憂外患的困局呢?而正是濮陽興等人,在孫休暴斃後,採納諸臣選立年長之君的建議,摒棄了尚在幼齡的孫休之子,而迎立了孫休侄子、前廢太子孫和之子孫皓承繼皇統。

孫皓是出了名的荒淫暴虐,其施政錯亂,肆意誅殺,又橫徵暴斂,大興土木,在失去蜀漢的屏蔽後竟屢次北伐晉朝, 東吳的家底經此折騰,已是「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

280年三月中旬,晉將王濬jùn、唐彬統領「卒八萬,方舟百里」入建業,孫皓降,東吳亡。


蜀漢

蜀漢僅歷兩代,即昭烈帝劉備和後主劉禪。

劉禪在諸葛亮死後雖然仍在位二十載,但此時的蜀漢已漸趨衰落。

繼任諸葛亮執政的蔣琬、費煒,按照諸葛亮制定的聯吳抗曹、穩固後方和發展生產等方針政策治國理政,尚能維持蜀漢安定,但宦官黃皓肆無忌憚的專擅朝政後,連蜀漢後期的軍事柱石姜維也被迫屯田沓中,不敢回成都。

而姜維屢次興師伐魏,亦使「民勞卒敝」,蜀漢的實力漸漸被掏空。

東吳使臣蔣珝對蜀漢的評價是:主上昏聵不知其過錯,臣下苟且偷安以求不要罪責加身,入其朝堂沒有聽聞合於正道的話,經其郊野民眾皆是菜色(菜色指用野菜充飢而顯出的營養不良的臉色)。

263年,魏將鍾會在劍閣牽制姜維,鄧艾率軍偷渡陰平直驅成都,劉禪出降,蜀漢滅亡。

劉禪第五子劉諶見勸阻無效,便在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殺妻滅子後自戕而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中國歷代帝王簡史6(三國)

從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禪位,正式登基稱帝建立魏國起,到公元280年吳國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向西晉投降,東吳正式滅亡止,這整整一個甲子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被稱為三國時代。三...

三國各有多少位皇帝?他們在位期間做過什麼?

三國,東漢到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三國分別是魏、漢、吳三個政權,後世史學家多稱為「曹魏」、「蜀漢」、「東吳」。曹操、劉備、孫權各霸一方,互相對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關於三國...

三國時期有哪些皇帝或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孫休——東吳政權的最後一縷曙光

元興元年(公元265年)七月,吳國都城建業皇宮之中一片慌亂,內侍和宮女的身影進進出出,哀傷和絕望籠罩著整個大殿。此時,一個身著高等官員官服的身影步履匆匆,穿過忙碌的眾人,直接踏入殿中。侍衛並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