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皇帝列表(魏蜀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魏武帝曹操(155-220)

沒有稱帝

曹操,字孟德,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後經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職不斷提升,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曹操頒布「屯田令」,大力發展生產,為以後的魏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任人唯賢,不斷壯大勢力,先後滅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於赤壁敗於孫劉聯軍,形成三國局面。

曹操死於220年,時年66歲。

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

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

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稱帝,

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兒子。

220年廢漢獻帝自立,國號「魏」。

他繼續推行曹操的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方針,確立了「九品中正制」。

死於226年,時年40歲。

魏明帝曹睿(203-238)

226年即位,

在位13年

曹睿,曹丕的兒子。

即位後以司馬懿為大將軍,多次打敗蜀相諸葛亮的進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

魏國政治開始衰落。

他死於239年,時年36歲。

魏齊王曹芳(232-274)

(239-254)在位,

在位15年

曹芳,曹操的曾孫,曹楷的兒子。

明帝無子,死後由曹芳即位。

在位時被司馬懿篡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254年,曹芳被廢,274年死,時年43歲。

魏高貴鄉公曹髦(241-260)

(254-260)在位,

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孫,曹霖的兒子。

十四歲即位,260年,被司馬昭殺死。

時年19歲。

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諺語。

魏元帝曹奐(246-302)

(260-265)在位,

在位6年

曹奐,曹操孫,燕王曹宇的兒子。

265年被司馬炎所廢,被封為陳留王。

死於302年,時年57歲。

  蜀漢(公元221年-263年),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共2帝。

三國時期最弱小的國家,擁有四川,漢中,荊州等地,後關羽大意失荊州,使蜀漢地域更加狹小。

  

昭烈帝劉備(162-223)

221年稱帝,

在位3年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縣人。

小時家境貧寒。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後,他鎮壓有功,任徐州牧。

後經一系列征戰,取荊州,益州,漢中,與魏,吳成三國鼎立之勢。

221年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

219年,吳蜀江陵一戰孫權奪荊州,關羽敗死,劉備為收復荊州,於221年發動彝陵之戰,後被吳將陸遜擊敗,223年,劉備死於白帝城,時年62歲。

託孤於諸葛亮。

後主劉禪(206-271)

(223-263)年在位,

在位41年

後主劉禪,劉備的兒子,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時年17歲。

劉禪雖然無能,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漢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諸葛亮吸取了劉備的失敗教訓,採取聯吳攻魏的方針,但諸葛亮數次伐魏,均告失敗,於234年死於五丈原。

後,蜀漢政治腐敗,國力日弱,於263年被魏國所滅。

劉禪被擒到洛陽,死於271年,時年65歲。

為後人留下「樂不思蜀」的笑柄。

  三國時的吳國(公元222年-280年),始於吳大帝孫權,終於烏程侯孫皓,共4帝。

吳國在三國中擁有地利,依靠長江天險與魏國抗衡。

  

吳大帝孫權

(182-252)

222年稱帝,

在位30年

吳大帝孫權,字仲謀,父孫堅,兄,孫策經征戰,據有江東六郡,200年孫策死,孫權襲職,208年,於赤壁打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222年,孫權稱帝於武昌,後遷都建業(南京)。

孫權制國有術,致使曹操也不無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死於252年,時年71歲,諡大皇帝,廟號太祖。

會稽王孫亮

(243-)

252年即位,

在位6年

會稽王孫亮,孫權幼子,250年立為太子,252年即位時才10歲,16歲時,被權臣孫琳所廢,貶為會稽王。

吳景帝孫休

(234-264)

258年即位,

在位6年

吳景帝孫休,孫權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殺權臣孫琳,264年孫休死,時年30歲。

烏程侯孫皓

(242-283)

264年即位,

在位17年

孫皓,孫權的孫子,父孫和。

孫皓即位後,大修宮舍,殘暴好殺,窮奢極欲,終於於280年,被晉武帝司馬炎所滅,死於283年,時年42歲。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比較著名的一段時期,自赤壁之戰(公元208年)起,至西晉統一中國(公元280年)止。

期間,曹氏的魏國,劉氏的蜀國和孫氏的吳國三國鼎立,故而,稱為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天下各路諸侯聯軍討伐。

其中,作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參與了討伐。

從此之後,曹操勢力日益強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漢獻帝於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消滅北方的袁術、呂布、張繡、袁紹等人,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餘萬大軍,準備一舉擊潰東吳孫權的勢力;此時,劉備的謀士的諸葛亮力勸東吳與其聯手,合力抗曹。

孫權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並在赤壁一戰中以火攻擊潰了兵力占優的曹軍,而劉備則趁機奪取了漢中與蜀地,三國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曹操

公元215年,曹操趁劉備與孫權為荊州開戰之機,出兵攻占了漢中,直接威脅著劉備的蜀地。

劉備與孫權和解回兵漢中,擊潰曹軍,並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

公元219年,劉備軍大將關羽進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與東吳聯盟。

孫權的大將呂蒙也建議藉機襲取江陵。

於是孫曹兩軍夾擊,斬關羽於麥城。

孫劉聯盟被徹底破壞,北方的局勢得以緩和。

次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獻帝退位,自立為帝,國號為魏。

隨後,劉備與孫權分別在成都建業稱帝。

劉備因身為漢室宗親,故國號仍為漢,但其僅有益州一隅之地,故稱為蜀漢。

劉備

公元222年,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發兵大舉進攻東吳,但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

劉備兵敗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於白帝城的永安宮。

劉備死後,其子劉禪繼位,是為蜀後主,由諸葛亮等人的輔助。

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諸葛亮自蜀建興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於公元 234 年卒於兩軍陣前。

此間,魏帝曹丕已於魏黃初七薨(公元226年)。

其子曹睿繼位,以司馬懿為輔政大臣。

此後,魏國大權逐漸落入司馬氏手中。

司馬懿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他多次出兵漢中,與諸葛亮、姜維等蜀將交戰,遏制了蜀國的北擴。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遣鍾會、鄧艾等數路人馬伐蜀,並於當年攻占成都,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

孫權

魏滅蜀之後,蜀吳聯盟不攻自破,吳國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司馬炎是為晉武帝。

此時,東吳的皇位已傳於孫皓。

吳主孫皓沉於逸樂,不問國事,致使司馬炎大舉發兵伐吳。

晉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公元280年,晉軍攻克建業,孫皓面縛請降,至此西晉統一全國。

自東漢末年,由於連年戰亂,使中國人口數量下降,經濟水平大幅降低,而持續了近八十年的三國鼎立局面進一步加深了經濟的惡化。

無論蜀吳,都曾因糧食問題而不能完成其軍事行動。

故而,蜀漢魏氏及吳氏在其統治期間都將農業生產放於首要地位。

而由於戰爭的需要,金屬冶煉及造船等技術,在三國時期都有較大進步。

但是,連年的征戰畢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較緩慢的時期。

三國鼎立局面在中國共維持了七十二年的時間,但三國時期人才眾多,其中不乏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

被譽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就是以此段歷史為背景寫成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代帝王簡史6(三國)

從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禪位,正式登基稱帝建立魏國起,到公元280年吳國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向西晉投降,東吳正式滅亡止,這整整一個甲子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被稱為三國時代。三...

三國中孫權最晚稱帝,卻讓諸葛亮十分為難

蜀漢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占武都、陰平二郡(具體見上一篇文章),多年的北伐終於有了成果,後主劉禪也很高興,頒布詔書熱情洋溢地讚揚這次北伐,並恢復了諸葛亮丞相之職(因第一次北伐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