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為何叛魏自立?其實都是被曹室宗親的豬隊友逼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通過《征吳臨行詔司馬懿》中的「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一句可以看出,曹丕與司馬懿的君臣之情甚篤,如果歷史在此時定格,恐怕很難讓人相信司馬氏會在半個世紀後代魏自立。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司馬氏與曹魏王室關係的惡化呢?

司馬懿在年輕時真的對曹操極為忠心

成也曹室,敗也曹室。

曹丕臨終前以司馬懿、曹真、陳群為輔政大臣,然而後一任魏帝曹叡年紀雖輕卻能力超群,繼位後很快做到了政由已出,三大輔政大臣在其治理下也各有政績,曹魏國勢一時無二。

然而,這樣一位本應有所作為的皇帝卻比其父曹丕還短壽,三十六歲便病逝了,於是曹叡只能在其臨終前再次為幼子曹芳指定輔政大臣,這一次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是曹爽、司馬懿、劉放、孫資四人,而其中又以曹爽、司馬懿為首。

曹丕之後,曹氏一族將才再難出

曹叡不知道,這一次託孤即將成為曹氏與司馬氏決裂的起點。

曹爽在受命之初尚能兼聽兼信、謙虛謹慎,但隨著權柄日益擴大,逐漸走向專權亂政的地步。

曹爽本為曹魏皇族,其父曹真是曹操的養子,同時也是曹丕指定的輔政大臣,理當「匡君輔國,安魏興曹」,然而其專權之後對魏帝曹芳的態度卻絲毫不亞於曹操之於漢獻帝。

與此同時,曹爽極力打壓司馬懿,使後者成為無實權的太傅,由此朝綱獨斷。

老版《三國演義》里的司馬師

志大才疏的曹爽如何是司馬懿的對手。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一手策劃了高平陵事件,一舉殘殺曹爽派系,曹魏的政權由此為司馬氏父子所掌控。

不過司馬懿在其有生之年依然沒有僭位之心,曹芳策命其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司馬懿也固辭不受。

司馬氏的奪權的步伐,直到其子司馬師當政時期才漸漸加快。

老版《三國演義》里的司馬父子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去世,司馬師接替其權力任撫軍大將軍,並開始著手排除異己。

嘉平六年(254年),在誅殺李豐、夏侯玄、光張緝等曹室勢力後,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並另立曹髦為帝,曹魏天子從此被完全架空。

《軍師聯盟》中的司馬父子

當時的曹魏朝廷雖然已經司馬氏一手遮天,但曹魏地方尚不乏親曹將領——毌丘儉正是此中名將。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發布《罪狀司馬師表》,正式起兵討伐司馬師。

除了能征善戰之外,毌丘儉同時還是一個極具才華的文人,這一封《罪狀司馬師表》寫得古韻森森,極具氣魄,在歷數了司馬師十一項罪狀之後,如此道來:

毌丘儉同時還是一個極具才華的文人

「臣言當道,使師遜位避賢者,罷兵去備,如三皇舊法,則天下協同。

若師負勢恃眾不自退者,臣等率將所領,晝夜兼行,惟命是授。

臣等今日所奏,惟欲使大魏永存,使陛下得行君意,遠絕亡之禍,百姓安全,六合一體,使忠臣義士,不愧於三皇五帝耳……」

老版《三國演義》里的司馬昭

值得一提的是,毌丘儉在針對司馬師的同時,卻誇讚了司馬師之弟司馬昭:「弟昭,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不與師同。

」只可惜毌丘儉很快兵敗身亡,否則若看到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景象後,又不知要做何感想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虎嘯龍吟》之司馬懿「高平陵事件」

近日,開了一個優酷會員一口氣把《虎嘯龍吟》看到最新更新劇集,波叔炸裂演技真是讓我過足了眼癮。最新劇情發展到波叔裝病瞞天過海讓曹爽放鬆警惕進而發動政變,也就是「高平陵事件」,司馬氏專權由此開始,曹...

曹操時代那麼強大的曹魏,為什麼被司馬篡位了

三國時期,曹操與曹丕父子可謂是強權政治的代表。曹操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政客逐漸在政治賭博中獲取了實力,先「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漢獻帝成為自己手中的玩偶;然後位及丞相,九千歲加「九錫」,他自己...

為什麼司馬家能篡奪曹魏江山?這件事最關鍵!

我們都知道曹魏政權在歷史上被司馬氏代替,猶如當年曹丕篡漢一樣,歷史再一次上演,而且驚人的相似。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形容當時情形,司馬氏在歷史上真正掌握曹魏大權還要從他們奠基者司馬懿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