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了解,這個是與諸葛亮自己的人生定位有關。
諸葛亮在比較小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取了一個繼母, 後來沒有多久,父親也去世。
是跟著後母和叔父諸葛玄長大,又是從山東到荊州的南漂,是個有點複雜的人。
諸葛玄當時在給劉表做事,長兄諸葛瑾後來在孫吳做事,所以他會比較了解劉表、孫吳的做事風格。
他雖然出身平凡,曹操當時是名人,南陽地區當時是信息流通比較快速的地方,同時有機會與當時的名士(水鏡先生,徐元直、龐統)交流,
所以他更清楚曹操是什麼人,也分析當時不可一世的各路梟雄和名士。
又比較了解當時漢為什麼處在那樣的時代,當時看見東漢末年都是年少的皇帝,這樣不得不走上外戚(皇帝母親及皇帝母親的親人)與宦官(十常侍等太監)相爭的局面,同時各路諸侯想做皇帝的人又太多,又各次為政,在自然災害人民生活面臨嚴峻危機等原因下。
農民起義,各地紛爭。
雖然處在耕讀之家,沒有門第,但他心懷天下,對政治事務有相當的了解。
對當時形勢的分析(《隆中對》)也是非常經得起考驗,基本功也很紮實,《隆中對》一出劉備那麼有經驗和經歷的人都深深吸引。
所以他不會自比秦皇漢武的。
雖然劉備在白帝城說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後來的事大家也知道,蜀漢不是他的,他不是第一領導人,但他要全權負責,不是他自己家,但他要替人家當家。
他有很多很多的機會,像董卓、曹操對待他們的長官(皇帝)那樣,但他沒有那麼做,而是一次次的鞏固領導中心,所以他不自比秦皇漢武的,也是不想自比秦皇漢武的。
他寫的《誡子書》也可以成為佐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綜上所述,諸葛亮了解自己,也了解當時的形勢,所以他定位成為一個管仲樂毅的人。
後來他也是這麼做準備的。
雖然後來聯孫吳有裂痕,蜀漢是失敗的,也許你認為他是失敗的。
但我們大多數人是不會以他的成敗來評價他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大家一起討論。
[以上由」他說歷史與生活「發布,2017年9月16日]
仔細研究《隆中對》會發現,諸葛亮廣告全是為一人打的,此人是誰
諸葛亮做的什麼廣告呢?《三國志·孔明傳·隆中對》中寫得很清楚:「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在劉備三路茅廬前,諸葛亮的真實身份並不是農夫,他的背景不一般
三國名相諸葛亮當年在給劉禪上書《出師表》時曾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是如何預見諸葛亮功業難建
雖然諸葛亮用盡一生的精力來輔佐蜀漢,但最終失敗,而在隆中對之前,就有人已經料定諸葛亮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此人就是諸葛亮岳父黃承彥。黃承彥本是荊州名士,其妻是荊州劉表後妻蔡氏的姐姐,和大名士龐德公...
司馬懿為什麼敵不過諸葛亮看了才知道!
對於孔明在政務方面的能力大家都還是比較認可的,爭論最多的就是:諸葛亮到底善不擅長軍事,到底算不算的上是軍事家。我對易教授的三國觀也頗為欣賞,主要是他糾正了大家把演義當歷史看的問題,而且他還原了歷...
人物評述-淺議諸葛亮
人物評述-淺議諸葛亮文/衡茂縱觀整個三國歷史,其靈魂人物非諸葛亮莫屬。而三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對劉備的分析和預測的那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進行著,直至最後司馬取代曹魏建立...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並僅僅是裝逼吹牛,實則有更高的期望
諸葛亮年輕時,因為荊州多年太平,聚集了很多流亡人才,想出人頭地其實很難。他在隆中有兩個愛好,一是抱膝長嘯,這後來成了魏晉名士阮籍等人的標誌性動作;二是吟誦《梁父吟》。這兩個行為名士味道很濃,但是...
諸葛亮的「有為」與「無為」——令人既愛也恨
諸葛亮,蜀漢丞相,畢生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嚴格要求自己,為蜀漢基業的開創和維繫奉獻了他全部的心血(以個人作為和人生信念來看,諸葛亮可以說是當代公務員的楷模,真心不是衝著名利去的,而是踏踏實...
野史:諸葛亮好友輔佐曹操,哥哥輔佐孫權,他卻為此而輔佐劉備!
三國時期,諸葛亮身居南陽草廬之中,經常與好友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討論時事,四處遊歷,學習天下知識,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後來諸葛亮受到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決定與劉備出山,爭霸天下...
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樣應對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家喻戶曉,其中最精彩之一:三顧茅廬的片段。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麼應對三顧茅廬呢?不同的時候看同樣一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更別說不同的人了,如果你是諸葛亮...
此人名氣堪比諸葛亮,卻為何認為劉備成就不了大業?其實原因簡單
東漢末年,天下動亂不已,先有張角黃巾軍起義,後有各地諸侯混戰,彼此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和人口,大動干戈。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此時也出現了眾多傑出的文臣武將,其中我們大家熟知的謀士則有諸葛亮、徐庶,然...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自知「益州疲弊」的諸葛亮 為什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要北伐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隆中對都是和諸葛亮密不可分的,三分天下的格局是諸葛亮判斷出來的,劉備去世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照理說,諸葛亮當初的規劃已經完成。但是,為什麼諸葛亮卻要打破自...
你可知提議劉備三顧茅廬的人是誰嗎?
曹操北伐烏桓時,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許都襲取天子,劉表沒有接受(註:劉備原本在袁紹陣營,袁紹兵敗後,劉備投奔荊州,依附劉表)。等曹操凱旋迴到許都,劉表才對劉備說:"沒聽你的話,失去了大好機會。」劉備...
諸葛亮,一個被神化了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