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中的轉折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對於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來說,是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

在這次會議之前的1934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冒險主義的錯誤,中央蘇區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五次「圍剿」,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並實現北上抗日的目的。

遵義會議前夕,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後有大軍圍追,陷入被動挨打、瀕於全軍覆沒的危機。

在這個極其危險的歷史關頭召開的遵義會議,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革命,對紅軍長征的勝利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

遵義會議首先著重解決了當時最為急迫的軍事路線問題,使紅軍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長征走向勝利的關鍵一步。

遵義會議後,紅軍恢復了過去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作戰的正確原則,迂迴曲折地穿插於敵軍重兵之間,四渡赤水、兵臨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徹底擺脫了長征初期的被動局面。

遵義會議對中央領導機構進行了調整,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為奪取長征勝利提供了根本的組織保證。

遵義會議推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時決定取消長征前組成的「三人團」,改由周恩來、朱德指揮軍事。

隨後不久,又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中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我們黨對在黨內占統治地位長達4年之久的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糾正乃至對整個黨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以這次會議為開端的。

黨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和黨內的重大問題,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這次會議為標誌的。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從這次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

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時指出的:「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19日 06 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永遠的豐碑: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雲、博古,候補委員有王稼祥、劉少奇、鄧發、何克全(凱豐),還有紅軍總部和各軍...

長征中的王稼祥

在中國革命激盪的風雲中,安徽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誕生過無數的革命志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領導人、新中國優秀的外交家王稼祥便是其中突出的代...

長征——一部聲震寰宇的英雄史詩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紅軍將士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征」,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肩負起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

長征雄辯地說明:紅軍戰士是英雄好漢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兩萬五千里長征,八十年崢嶸歲月,一部人類精神的不朽詩篇。時值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回望歷史,感慨萬千,為...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評大型電視紀錄片《長征》

紀錄片《長征》依據黨史、戰史,以長征的真實歷史和豐厚資料再現長征,以長征的革命精神敘述長征。全片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把黨和紅軍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

長征中黨的三次重大道路抉擇是什麼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長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決策,都是思想路線的激烈碰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生命線勝利線——透過「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長征主題展覽感悟黨的三次重大道路...

遵義會議是長征畫龍點睛之筆

在紅軍長征的輝煌史冊中,畫龍點睛之筆是在哪裡一揮而就的?答案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的精神是「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民主團結」的偉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劉向東、蔡琳琳、李悅紅軍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鬥,書寫了人類史上最宏大壯麗、最動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