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張國燾8萬人擁兵自重,這也是為何要堅持黨指揮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祖國網消息 偉大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的奇蹟,也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長征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什麼?為什麼說長征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意義重大?《祖國》雜誌記者帶著這些重要問題走訪了中國軍事科學院軍史歷史專家陳伙成研究員。

中國軍事科學院軍史歷史專家陳伙成研究員

為什麼是毛澤東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曾經歷過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第一次就是1927年國共合作北伐戰爭的失敗,中國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開始武裝革命鬥爭,這一次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走過了幼年時期;第二次就是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被迫走向長征,這次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成熟。

主要有以下這幾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長征是由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戰爭指揮錯誤造成的,但是長征也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糾錯能力。

一個政黨的偉大不在於他不犯錯誤,而在於犯錯以後能不能自我糾正,有沒有糾錯的勇氣,有沒有糾錯的能力。

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過程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糾正了之前犯的錯誤。

第二,長征的艱險要求中國共產黨刻不容緩地解決黨的領導人問題,也促使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推出了自己的領袖。

因為之前中國共產黨一直與共產國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接受其領導,共產國際出於好心也一直想幫助、關懷、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可是它有些問題,它做得不對,它老是想給我們指派或選撥一個領袖,它選的領袖都是接受過蘇聯教育的,那一套不符合中國國情,不適應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所以使我們黨屢屢的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我們黨早期的領導人有很多都是海歸,且多數海歸都有在蘇聯學習的背景,而像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這些人也是海歸,但是卻是從西歐歸來的,這兩種海歸是不一樣的。

這些從蘇聯歸來的人,滿腦子蘇聯革命模式,他們把國內革命走上來的人都看做是山溝里出來的泥腿子,他們當時有一句話「山溝里沒有馬列主義」,他們認為中國本土的人就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所以那些早期紅軍的領袖一個也進不了中央,他們腦里就有一個模式,這些中國革命都是土革命,根本不符合馬列主義。

1937年,延安,毛澤東,周恩來,博古

博古1930年才從莫斯科回來,1931年9月就開始主持中央工作,當時他才24歲,這就好比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今年畢業,明年就當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

他根本就不具備領袖的素質,也不具備鬥爭經驗,所以他只能奉行在書本上學習到的東西,那就是教條主義。

其實中國革命的偉大也在於,其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培養偉大的領導人,當然這個培養和造就有一個過程,成功領導人的出現還要有機遇,是在長期的鬥爭中培養出來的。

在中國革命的鬥爭中也證明了,蘇聯派來的那些領導人沒有能力來領導中國革命,他只能把一個大的、好的局面搞砸了,搞得中國共產黨不得不帶著紅軍跑,當然也失去了和共產國際的聯繫。

那麼在遵義會議時,中國共產黨已經被逼到了如果不推出一個英明能幹的領袖,中國共產黨就面臨覆滅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就召開了遵義會議,把毛澤東推到了前台。

當然這個裡面還要談到周恩來的作用,周恩來在中央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實際上遵義會議是把紅軍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又託付給了毛澤東,並且真誠實意的輔佐毛澤東。

至於為什麼沒有直接把軍事指揮權交給毛澤東,那是因為中央那些從蘇聯回來的人當時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些錯誤只有得到大家公認以後,黨內才能凝聚一股力量把它糾正過來,在大家還沒有認識到這種錯誤時,當然也不會認識到毛澤東的正確,自然也不會把軍事指揮權交給毛澤東。

但是周恩來等一些人卻提前認識到了黨內領導的錯誤,並認同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看法,所以周恩來將軍事指揮權托給了毛澤東,這就是周恩來在這個過程發揮的作用:為中國共產黨選舉出一個英明的領袖發揮了推動作用。

遵義會議以後,中國共產黨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多次化險為夷,上述錯誤才得到黨內的公認,並得到糾正,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從此以後,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自己選撥領袖。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共產黨

長征雖然是紅軍因軍事失敗被迫採取的措施,但卻使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力大大增強了。

雖然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過程中損失了絕大部分力量,但是當中共中央走到陝北的時候,在長征過程中接觸過紅軍的各界人士,包括國民黨將領都認為共產黨了不起。

所以當紅軍長徵結束到達陝北以後,蔣介石雖然沒有放棄以武力消滅共產黨,但是蔣介石也認識到武力已不能徹底消滅紅軍,所以他已經開始通過國內和蘇聯渠道跟共產黨商量和談,當然他那個和談條件是十分苛刻的:中共把軍隊解散了,我在國民政府內給中共人士安排職位,中國共產黨自然不能答應。

楊虎城和張學良也和共產黨達成了不戰、共同抗日的共識;李宗仁和陳濟棠都派代表到延安來了,因為這時國內抗日形勢愈發嚴峻,大家都意識到不能再打內戰了,共產黨的影響力經過長征大大地提升了,反而成為國內政治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長征過程中,發生了張國燾擁兵自重,向黨要權力、鬧獨立。

這也警示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強化黨內團結,必須堅持黨指揮槍。

所以從那以後,中央一直強調黨內團結和黨指揮槍的原則,我們黨在這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好的傳統,否則,這個政黨是沒有希望的。

國民黨之所以敗退台灣,並在島內敗給民進黨,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黨內不團結。

也不能說共產黨內完全沒有鬥爭,但團結始終是主流,而且它有自我醫治能力,它沒有因為這個原因形成重大失誤,在中國共產黨之後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因分裂而造成大的錯誤,這就是一種好的傳統。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長征,那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長征是一場痛苦的考驗,但是這場考驗卻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了。

14年之後中國共產黨解放了全中國,這不是偶然的,這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後的歷史必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征精神」的隱微面

那麼隱微的「長征精神」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正確的政治路線指引下,建立在思想、戰略、組織高度統一基礎之上的,堅強有力的領導。在長征之前,這並不存在。是長徵實現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說,長...

遵義會議為什麼能確定毛主席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在我黨的歷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因為遵義會議過後,紅軍從此逃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保留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種子,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遵義會議,以及為...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評大型電視紀錄片《長征》

紀錄片《長征》依據黨史、戰史,以長征的真實歷史和豐厚資料再現長征,以長征的革命精神敘述長征。全片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把黨和紅軍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

長征中黨的三次重大道路抉擇是什麼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長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決策,都是思想路線的激烈碰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生命線勝利線——透過「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長征主題展覽感悟黨的三次重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