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陳壽為何煞費苦心作《蜀書》,史書細節牽扯著當時政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有關三國的作品,往往會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什麼錯誤呢?就是時常性的將劉備建立的漢政權說成蜀政權,看過一些穿越小說,回到三國時期,整天說我蜀漢怎麼怎麼,或者說我蜀國如何如何,甚至一些影視作品裡出現「蜀」的旗幟,但是這都是胡扯,假如回到三國時期的四川,你說蜀漢蜀國,那輕者別人不知你說什麼玩意,重者則直接將你送官判刑,至於以蜀為名的旗幟,根本是不存在的。

(假如看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出現蜀的旗幟,那基本都是演義,不符歷史的。

為什麼呢?因為三國中劉備建立的政權是漢政權,是繼承西漢東漢之後的漢,當時劉備國號就是一個「漢」,根本沒有什麼蜀漢,更不用說什麼蜀國了,這蜀漢是日後別人加上去的,當時根本沒有這種叫法,就好像什麼後唐南唐,也都是一個國號「唐」,南唐後唐這些只是後人為了記憶方便加上去的稱呼,你要是穿越回去說現在是後唐,那就是要被人砍頭的。

(劉備還有諸葛亮一直想建立和光復的是漢朝,而不是蜀,這點是基本歷史常識)

一般後人稱呼國號相同的政權,會尋找其中的特點,比如說西漢東漢,就是一個京城在西邊的長安,一個京城在東邊的洛陽,當然也有更簡單的稱呼為前漢後漢的,那就是以朝代次序為名。

而三國中劉備建立的漢政權被稱為蜀漢,這是因為三國志中,陳壽在描述劉備政權的時候,寫的是《蜀書》,三國志影響大,後來的歷史書和小說演義都延續了他的命名方式,一般稱其為蜀漢了。

不過呢,陳壽這樣做是刻意如此,為什麼呢?《三國志》中,其他兩個政權都是以國號為名《魏書》《吳書》,唯獨蜀漢明明是以漢為國號,陳壽卻寫《蜀書》,為何?

(三國志是人寫的,人寫的自然有傾向,即便孔子和太史公司馬遷都免不了,何況陳壽。

一來,假如寫《漢書》,這與班固的《漢書》重名,當然,這不是最關鍵的,畢竟還可以做《季漢書》之類,但是陳壽不敢寫啊,雖然說陳壽是出名的史學家,而且《三國志》寫的確實很好,但是陳壽畢竟是個人,而且其品德嘛,根據遺留的史料看,陳壽的品德也只能說一般,要他違抗當權者寫史是不太現實的,而且陳壽還是蜀漢降臣,本來就戰戰兢兢過日子,能以降臣的身份寫史書都不錯了,還指望他舉著已經滅亡的大漢旗幟更不現實。

所以呢,陳壽在《三國志》中將曹魏列為正統,這並非是討好曹魏,畢竟當時曹魏也滅亡了,而是討好司馬氏,因為司馬氏是從曹魏手中得到禪讓的,假如曹魏不是正統,那司馬氏也不是了,所以陳壽一定要把曹魏列為正統,而後世史學家沒有這個忌諱,就有些是反對這點的。

另外陳壽做了更關鍵的一點,就是把劉備政權歷史的史書命名為《蜀書》,不以國號命名,這也是煞費苦心,因為雖然蜀漢滅亡的時候,還是曹魏當權,但是司馬氏已經掌握了實權,要是按國號為名,總免不了司馬氏滅漢的說法,而司馬氏作為漢朝就興盛的大士族,並不想背負這種名聲,而改成《蜀書》,就變成了曹魏或者司馬氏滅蜀,而不是滅漢了。

(這種命名方式其實是錯的,但是我們都習慣了。

為了作實《蜀書》,陳壽還刻意把劉備之前的蜀中劉焉劉璋父子寫進去,按理說這兩位根本沒有建國,和後世劉備政權完全沒有關係,按蜀書的寫法,《魏書》第一章也應該把曹操起家之前的兗州牧劉岱加進去,《吳書》第一章也要加進孫策之前的揚州牧劉繇了。

所以說《蜀書》不管是命名還是起始人物都完全和其他史書甚至《三國志》中的《魏書》《吳書》完全相悖。

只是為了迎合當時當權者司馬氏,當然,這點的好處就是能夠不受妨礙的廣傳天下了,據說當時不少人想寫或者寫了有關三國的史書,但是看了陳壽的《三國志》都放棄了,不單是陳壽的文筆好,陳壽的腦子也好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讀經典|《三國志》

怎樣讀《三國志》沈伯俊 | 文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應該指出的是,《後漢書》儘管所記歷史在三國時期之前,卻是南朝劉宋時期...

揭秘為何三國大墓多疑冢 非反盜墓刻意隱藏

自2008年底河南安陽西高穴漢魏墓(假曹操墓)考古之後,三國名人墓就引起了廣泛了民間關注。曹操墓地、劉備墓地、孫權墓地在學術界和民間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三國疑冢多。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裡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