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說歷史: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是魏蜀吳?這是錯誤的歷史認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林俊傑演唱的《曹操》。

如果我們就以第一句詞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可以稱自己是英雄了。

的確,當下是全民閱讀時代,似乎誰都讀過《三國演義》,看過與三國有關的各類影視作品,就算是貪玩的孩子也多多少少玩過各種三國題材的遊戲,這其中還有一些三國發燒友和歷史愛好者,他們甚至還仔細的去品讀了一些正兒八經的三國史書,例如陳壽的《三國志》。

這樣看來,大家的確都算是英雄了。

但是,我發現一個很好玩的事情,我們這些「英雄」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那就是標題所說的:「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是魏蜀吳」,這確實是錯誤的認知。

三國演義

或許你會問了,三國難道不是魏國。

蜀國和吳國麼/怎麼可能?電視里書里都是這麼說的。

對了,就是這些書籍、影視作品傳遞給你的一個錯誤認知。

其實,我們常說的三國包括魏國、吳國,這是沒問題的,那也就是說問題出現在了「蜀國」上。

相信說到這裡,不少親們可能恍然大悟。

如果你還不明白,我們就來問問自己幾個問題了。

劉備

「蜀國」的創建者是誰?劉備。

劉備什麼身份?,是漢室貴胄。

是的,我們不要忘記劉備姓劉的。

我們大致回顧一下這個「蜀國」:劉備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罵曹操是「漢賊」,所以220年十月曹丕篡了漢獻帝劉協的皇位,221年四月,在「傳聞漢帝(劉協)見害」後,劉備就做了漢皇帝,建都成都。

劉備所以仍然沿用漢國號,在於顯示其政權的正統性,表明漢朝沒有結束,他的政權就是漢朝的延續;甚至劉備稱帝後啟用的第一個年號「章武」,也寓有彰顯光武帝劉秀及其第一個年號「建武」的意思。

其實,禪位後被封為山陽公的劉協是234年去世的,比劉備去世還晚。

223年四月,劉備駕崩,劉禪繼位,繼續沿用漢國號不改,直到263年十一月為魏國所滅。

咦,既然劉備、劉禪以「漢」為國號,那為什麼錯成了「蜀」呢?這個鍋誰來背?就是前面提到的陳壽和他的《三國志》了。

為什麼?因為他是以《蜀書》的名義來記述劉備、劉禪的「漢」的,然後我們大多數人了解的三國正史也源自於這裡。

三國志

那麼陳壽為何把劉備的政權叫做蜀而不是漢呢?這和他的身份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國志》分立《魏書》、《蜀書》、《吳書》,分別記述曹魏、劉漢、孫吳的歷史,並以曹魏為正統。

陳壽的這種處理方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陳壽雖然先為劉禪的臣子,在劉禪亡國後,陳壽畢竟又成了繼承曹魏的司馬氏的臣子,而按照傳統時代史家修史照例的做法,他修《三國志》,就必須以曹魏為正統,否則就等於否定了接替曹魏的司馬氏晉朝的合法性,所以,把劉備的政權稱蜀,這是依據地方命名的,其實這帶有一種「地方割據政權」的歧視感在裡邊,所以今天的我們本著客觀正確的歷史認知,應該把劉備政權稱漢。

其實,今天我們有一個比較中和的說法叫蜀漢,只不過大多數人似乎把重點落在了蜀上。

按照目前的史書來說,劉備劉禪的漢躲被稱為季漢,如明朝謝陛的《季漢書》,清人王復禮的《季漢五志》等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蜀吳三國為何都沒有笑到最後?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心。可為什麼這三方都沒有笑到最後,反而是被司馬氏得了天下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按理說,沒有誰能笑到最後。

魏蜀吳三國的正統之辨

何為正統?正統一詞出於《春秋》,泛指皇權、王朝、血緣、學派、禮儀等一脈相承,強調傳承有序、合法權威。在皇權正統中特別明確君臣之分、華夷之辨。關於三國時期魏蜀吳何為正統,曹丕、劉備、孫權誰是大漢...

蜀漢到底叫「蜀」,還是叫「漢」?不用爭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三國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到底叫「蜀」還是叫「漢」的爭論,爭論的原因是:劉備在建立政權的時候,國號叫「漢」,後來很多人把它叫成了「蜀」,蜀國,已經完全脫離了「漢」,起碼你得叫...

漢朝後面是哪個朝代?

漢朝擁有400多年的輝煌歷史,對我國的歷史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那漢朝後面是哪個朝代呢?其實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為漢朝末年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三國!三國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時期。

關羽為何身在曹營心在漢,而不是心在蜀國?

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乃是關羽的故事。其在兵敗與劉備失散之後,被曹操所俘虜。然其與曹操訂下契約,一、降漢不降曹;二、贍養劉備兩個夫人;三、一旦知道劉備消息,無論千里萬里赴湯蹈火也要投奔兄長。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