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服孫權——洞察心理,把話說到心坎上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親率大軍南征。

八月,荊州牧劉表病死,九月,劉表最喜愛的小兒子劉琮在繼承了荊州牧官職後遣使奉送降表,迎曹操入荊州。

曹操占據荊州後,屯於樊城的劉備急忙率軍撤退。

曹操聞知劉備動向,親率輕騎五千追趕了一天一夜,最終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並將其大敗。

曹操就此占據了荊州的絕大部分領地,並收容荊州軍隊七八萬人。

實力大大增強的曹軍順流東下,準備進攻江南,徹底消滅劉備、孫權,一統天下。

生死存亡之際,劉備的謀臣諸葛亮建議劉備向孫權求救,合孫劉二人之力與曹軍一決勝負。

但是,當時劉備新敗於曹操,猶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可孫權所處的江東有著長江天險,進可攻退可守,未必願意和劉備一起冒此大險?到底採用什麼策略才能說服孫權和劉備合作呢?

諸葛亮首先通過孫權的重要謀臣魯肅來到東吳,面見孫權。

見到東吳集團的最具重量級決策人物孫權後,諸葛亮即以開門見山的溝通方式,直接點明孫權的「心病」:「如今天下大亂,曹操已先後攻克袁術、呂布、袁紹等人,現在又乘勢南下攻破荊州,聲勢足以威震四海。

我們劉將軍在漢水南岸招集兵馬,欲與曹操爭天下。

可惜沒有實力和曹操抗衡,只好暫且避難到這裡。

將軍您起兵,據有江東,不知下一步如何打算?」

短短几句話中,諸葛亮巧妙地暗示出,劉備之所以敗逃,不是其個人及集團能力不行,而是實力太弱,只好以退為進。

而袁術、呂布、袁紹等一方之霸,都早已成為曹操爭霸的祭品。

得勝的曹操在接下來的爭天下進程中,無疑會與你們東吳集團有所衝突,不知你們將會如何應對這不可避免的戰爭?

諸葛亮接著施展激將法:「將軍您啊,現在要儘快作出選擇:如果你們的實力足以抵抗曹操,那就趁早和曹操決一勝負;如果難以抵抗,那就趕緊放下武力,向曹操俯首稱臣。

如今將軍您表面上服從曹操,內心卻猶豫觀望,事到臨頭還不做出決斷,災禍難免啊!」

諸葛亮一語點破孫權的內心猶豫,並諷刺他如果不能抵抗,乾脆徹底投降。

這無疑刺到了孫權的心痛之處。

因此,孫權極為不爽地反譏道:「如果局勢真像你說的那樣明朗,那麼你們的主公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呢?」

這一問,正好落入諸葛亮的圈套之中。

諸葛亮慷慨答道:「昔日田橫,只不過是齊國一個壯士而已,卻能堅守大義,寧死不屈,何況劉豫州是當今皇族之後。

假使舉事失敗,那也只是天意,怎麼可能就此向曹操低頭呢?」

諸葛亮所說的田橫是秦朝末年齊國人,楚漢相爭時,他自立為齊王,對抗項羽、劉邦。

劉邦得到天下後,派人召喚,他不願稱臣,半途自盡。

消息傳出後,跟隨他的五百人也都自殺。

諸葛亮以田橫來比擬劉備,為的是表明劉備反抗到底的節義,並藉此反襯出孫權如果投降,將比田橫還不如,將會遭受他人的指責,同時也必然使其父孫堅、其兄長孫策的美名遭到玷污。

諸葛亮用田橫反將孫權一軍。

使得孫權若要保住父兄名聲及個人尊嚴,只能斷絕退路,硬著頭皮去對抗曹操。

於是孫權向諸葛亮表明絕不投降的決心,所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狠話雖然已經撂下,但他依然心存疑慮,如何抵抗曹操大軍?自己的實力自己最清楚,雖然有劉備做聯合,但劉備被曹操打剩下的那些殘弱兵力,還能有多少加分效果?

對於孫權的疑慮,諸葛亮早已準備好應對之詞,他指出:「我軍雖然新敗於長坂,但陸續歸隊的戰士,加上關羽的水軍,加起來差不多也有一萬餘人。

劉琦集合江夏郡的戰士也有一萬人。

雖有兩萬人,然而若與曹操大軍真正臨陣對抗,估計無異於以卵擊石。

諸葛亮像是看到孫權在心裡輕微嘆氣,因此在孫權質問之前,他又再次表明兵力數量的多少並不是最關鍵的,曹操的軍眾雖多,但未必有優勢。

諸葛亮分析曹操大軍雖多卻不足懼的理由是:

一、遠道而來疲於奔命的曹軍,已是強弩之末。

曹軍為追擊劉備軍隊,不惜日夜兼行奔馳三百多里,這是犯兵法大忌的,《孫子兵法·軍爭篇》說「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奔馳五十里之遠展開襲擊,一旦遇到意外,先頭部隊的將領將受挫),何況遠行百千里的曹軍?

二、曹軍多來自北方,不習慣水上作戰。

三、荊州民眾雖然投降曹操,但只是形勢所逼,不是真心降伏。

一旦孫劉聯合與曹操對抗,荊州民眾必然會對孫劉集團有所歸附。

最後,諸葛亮給孫權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如果孫權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劉備齊心協力共同作戰,那麼曹操軍隊必然被破。

曹操兵敗後,必北還,如此則孫、劉之勢加強,最後將形成孫、劉、曹三分天下的形勢。

從投降曹操做個俯首低眉的臣子,到擊敗曹操、三分天下,兩相對比,孫權怎能不心動?於是,他高高興興地接納了諸葛亮的建議,聯劉抗曹。

諸葛亮能夠成功說服孫權聯劉抗曹,關鍵在於他把握住了孫權的心理,能夠句句都說中孫權的所思所想。

在交際過程中,洞察對方心理,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是說服他人的一個絕妙策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舌戰群儒?他哪兒敢啊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記載的大不一樣。諸葛亮的加入,並沒有給劉備增加「火燒新野」之類軍事奇蹟。劉備在曹操面前照樣一敗塗地,龜縮江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諸葛亮的加入,給劉備集團帶來了更明確的...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此戰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

赤壁之戰的發生背景及後續

赤壁之戰時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三國時期大戰的最重要的一場,此戰之後,確定了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規模的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先來說...

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華容道只因這件大事所致

當時曹操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面對曹操的強勢進攻,孫權才聯合劉備,打了赤壁之戰共抗曹操。戰後周瑜對荊州垂涎欲滴,畢竟荊州居東吳上游,順流而下對東吳威脅太大。荊州又沃野千里,利盡南海。要不是聯...

舌戰群儒: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被稱為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統一全國的戰爭,而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大戰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剛剛當上了丞相,七月就發兵南征劉表。八月,劉...

赤壁之戰前的諸葛亮名不見經傳

毫無疑問,赤壁之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正是曹操兵敗赤壁,才形成了鼎足三分的歷史格局,中國的統一也因此延遲了半個多世紀。影響赤壁之戰勝負的關鍵因素自然就是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的聯合。促成孫劉的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