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諸葛孔明的睿智 還是孫仲謀的遠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

"

千百年來,諸葛亮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成為了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一直為世人所傳頌,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善於辯論。

聯吳抗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力於諸葛亮精妙絕倫的口才。

曹操統一北方後,開始率領大軍南征,劉備勢單力薄,無力反擊,大有坐以待斃之勢力,以劉備的力量,絕對無法無曹操的勢力相抗衡,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與江東的孫權聯手。

此時,諸葛亮自願出使到江東做說客,他並不像一般人那樣低下氣的求孫權,卻採用了反客為主的方法,表現出一副強硬的態度,硬是激發了孫權的自尊心。

當時,東吳孫權自恃擁有江東全土和十萬精兵,又有長江天塹作為天然屏障,大有坐觀江北各路諸侯惡鬥的態勢。

他斷定諸葛亮此來是做說客,採取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等待著諸葛亮的哀求。

不想諸葛亮見到孫權,開門見山地說道:「現在正值天下大亂之際,將軍你舉兵江東,我主劉備募兵漢南,同時和曹操爭奪天下。

但是,曹操幾乎將天下完全平定了,現在正進軍荊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盡被其網羅,因為造成我主劉備今日之敗退,將軍你是否也要權衡自己的力量以處置目前的形式?如果將軍的軍勢足以與曹軍相抗衡,應儘快與曹軍斷交為好。

」諸葛亮隻字不提聯吳抗曹的請求,他知道孫權絕不會輕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

孫權聽完諸葛亮的一席話,雖然不高興,但不露聲色,反問道:「按你的說法,劉備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諸葛亮針對孫權的質問,答道:「你知道齊王田橫的故事嗎?他忠義可嘉,為了不服侍二主,在漢高帝招降時不願稱臣而自我了斷,更何況我主劉皇叔乃堂堂漢室之後。

欽慕劉皇叔之英邁資質,而投到他旗下的」優秀人才不計其數,不論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說是天意,怎可向曹操投降?」

雖然孫權決定和劉備聯手,但面對曹操八十萬大軍的勢力,心裡還存在不少疑惑——諸葛亮看出這一點,進一步採用分析事實的方法來說服孫權。

「曹操大軍長途遠征,這是兵家大忌。

他為追趕我軍,輕騎一整夜急行三百里,已是強弩之末。

且曹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性,不慣水戰。

再則荊州新失,城中百姓為曹操所脅,絕不會心悅誠服。

現在加入將軍的精兵和我們並肩作戰,定能大敗曹軍。

曹軍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這是難得的機會。

於是,孫權遂同意諸葛亮提出的孫劉聯手抗曹的主張,這才有後來舉世聞名的赤壁之戰。

諸葛亮的機智和敏銳讓人敬佩,更讓人折服。

正所謂:「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

」當對方的形跡未顯時,就用圓通靈活的手法去引導他,當對方的行跡已經顯露,就用一定的法則去衡量他。

先聲奪人,彰顯出威力,別人亦會嘆服。

諸葛亮博古通今,深的鬼谷精髓。

鬼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

這場戰爭最終奠定了三國格局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

三國故事:孔明巧舌答孫權 孫劉聯盟共御曹

東漢末年,曹操率兵南下,企圖奪取荊州。當時據守荊州的劉備勢單力薄,根本無力抵抗,一敗再敗,陷人困境。而要解除眼前的困局,辦法只有一個,那就畏與江東的孫權聯手共同抗曹。於是,諸葛亮主動請纓,前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