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舌戰群儒?他哪兒敢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記載的大不一樣。
諸葛亮的加入,並沒有給劉備增加「火燒新野」之類軍事奇蹟。
劉備在曹操面前照樣一敗塗地,龜縮江夏。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諸葛亮的加入,給劉備集團帶來了更明確的戰略規劃和外交路線。
因此一到江夏,諸葛亮立刻向劉備提出建議:現在情況緊急,必須立刻向孫權求助了!
這似乎是輕描淡寫,順理成章的一句。
但在當時,能看出這一點並果斷推行也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十多年來,江東孫氏和荊州的劉表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當初孫堅就是被劉表的軍隊射死的,而孫權繼位之後,七八年來最主要的軍事行動就是不斷在江夏一帶和劉表拉鋸戰。
兩家可謂苦大仇深。
也只有隆中高臥多年的諸葛亮,才能果斷地看穿「孫劉世仇」的迷霧,把孫權定位在戰略盟友的位置上。
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
就算劉家肯放下架子主動求援,孫家怎麼想?諸葛亮準備不管好歹,憑藉自己的才能,龍潭虎穴也闖他一闖。
能不能說服孫權?這就要看臨場發揮了。
大約是天道酬勤,在劉備已經山窮水盡的當口,上天又送給諸葛亮一個對方陣營內的同志。
那就是孫權的謀臣魯肅。
曹操南下,對孫權的震動也很大。
孫仲謀屯兵柴桑,準備見機行事。
魯肅呢,他是主動請纓來荊州探看虛實的。
這位「忠厚長者」也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戰略家。
在他心中,同樣早就把曹操當做了假想敵,而「聯合劉備」則是他作為東吳謀臣的一個大膽創意。
因此,他竟然申請前往荊州為頭號仇敵劉表弔喪,為先前孫劉兩家完全敵對的固態進行了第一次「破冰」。
諸葛亮與魯肅身在兩家陣營,卻有共同的戰略規劃。
兩人一拍即合,同時也堅定了劉備聯孫抗曹的信念。
於是,諸葛亮和魯肅交上了朋友。
隨即,他作為劉備的全權代表,東下柴桑回訪孫權。
但當時東吳的決策相當糾結。
這也難怪,對劉備集團而言,曹操是不共戴天的死敵,除了抵抗曹操,沒有別的路子可走。
但孫權至少還有「求和」一項選擇。
東吳很多官員畏懼曹操,都持這一看法。
東吳內部主戰、主和兩派的鬥爭正是白熱化階段。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諸葛亮到江東後,主要幹了三件大事,一是「舌戰群儒」,駁倒了東吳的主和派大臣;二是說服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三是用「綠帽子」激將法,促使主戰派周瑜堅定了決戰的信念。
其實這裡面,舌戰群儒和智激周瑜都是虛構的。
尤其「舌戰群儒」,諸葛亮在休息室里把對方大臣全部一個個痛罵一遍,看似威風凜凜,其實相當得罪人,與大聯盟的宗旨是相悖的。
再說這種嘴巴上的爭鬥,就算巧舌如簧,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人家口服心不服,照樣和你對著幹,完全於事無補。
被舌戰的「群儒」裡面,步騭、虞翻等都是文武雙全的名士,曾經臨陣血戰,統兵開疆,《演義》中卻成了畏曹如虎,只知道賣弄唇舌的腐儒。
《演義》中「智激周瑜」一段也不盡合理。
歷史上的孫權對周瑜雖然信任,卻不是完全地託付;不解決孫權的決心問題,光把周瑜激得暴跳如雷是沒意義的。
但「說服孫權」一條,卻是實實在在的。
諸葛亮不愧是戰略分析的大家。
面對比自己小一歲的年輕君主孫權,他展開了有條有理,逐層推進的剖析:
第一部分,諸葛亮開門見山地把當前戰略形勢說明:現在操哥眼看就要統一天下,大軍已經到了荊州。
您自己得趕緊拿個主意,要麼投降,要麼豁出去拚命,不要再想存僥倖心理拖延了!這是闡明大勢,迫使孫權下決心。
孫權反問,那您家劉備幹嘛不投降呢?諸葛亮正中下懷,當即拋出第二部分:秦末的田橫寧死都不肯投降劉邦,我家劉備是大英雄啊!他要和操哥決一死戰,就算戰敗那也是得其所歸,怎麼會投降呢!這是用劉備做例子,在進一步刺激孫權。
果然,孫權畢竟只有27歲,血氣方剛,熱血噌的一下就竄起來了:「劉備都能這樣勇敢,我怎能投降曹操?」不過孫權還有顧慮,劉備被打得大敗,還有力量和我配合麼?
這時諸葛亮又開始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
從友軍來說呢,我家劉備雖然兵敗,加上關羽和劉琦的部隊,還有兩三萬人;從敵軍來說,曹操遠道而來,為了追趕劉備,搶占江陵,更是一路加急行軍,非常疲憊,所謂「強弩之末」,已經沒啥精神頭了。
而且他帶著北方的軍隊千里迢迢來到南方,水土不服,一群旱鴨子更不會水戰;荊州當地的軍民雖然在他的脅迫下歸順,並不是真心擁戴,不會豁出去給操哥賣命。
最後諸葛亮的結論是:只要您派幾萬精兵和我家劉備共同抵抗曹操,一定能打敗他。
之後,咱們兩家就能在南方發展勢力,與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這是在誘之以利。
在諸葛亮的「威逼利誘」下,孫權終於接受了聯合抗曹的提議,當即調兵遣將,準備陪操哥好好玩一把。
諸葛亮的重要外交使命,至此順利完成。
這也是他在劉備帳下立下的第一樁大功。
在赤壁之戰前,東吳內部的戰和爭議,是相當激烈的。
除了諸葛亮之外,周瑜、魯肅等主戰派也都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勸解。
他們作為孫權的部下,說的話自然更容易被孫權接受。
其中,周瑜主要是從軍事角度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指出曹操軍隊雖多,犯了四大忌諱,第一是關西的馬超韓遂還沒平定,是曹操的後患;第二是北方的士兵不習水戰;第三是時值冬天,糧食尤其是馬匹的草料很匱乏;第四是大隊人馬遠道而來水土不服,容易患病。
我們東吳只要努力作戰,定能生擒老賊,匡扶漢室,充分展現軍事家的雄姿英發。
魯肅則是從政治角度分析,告訴孫權,我們當屬下的可以投降曹操,您作為主公決不能投降曹操,投降了就沒有今天的地位了,充分展現政治家的深謀遠慮。
相對來說,諸葛亮站在「外陣營使臣」角度的這篇分析,則是面面俱到,由戰略而人情,由人情而軍事,逐個誘發孫權潛意識裡「積極抗戰」的要素,而打消其顧慮心態,最終達到目的。
可以說,這三位對於促成赤壁之戰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操哥統一天下的偉業,就在這三位的嘴皮子下面灰飛煙滅了。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劉備憑實力打下荊州五郡,為什麼孫權總說他有借無還?
荊州有八郡,赤壁之戰還未發生之前,劉表作為一方諸侯,坐領荊州牧。諸葛亮還在隆重籌劃三分天下的決策,劉備由北往南一路上被曹操追著打。劉表看劉備可憐,顧念同宗,收留了他。劉備時來運轉,也就發生在這一...
魯肅沒有周瑜呂蒙陸遜的戰功,憑什麼位列東吳四都督?
東吳四都督里,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為東吳贏得生存之機,呂蒙力奪荊州,東吳得以有完整的江水防線,陸遜夷陵敗劉備、石亭敗曹休,同樣是有大功。唯獨魯肅,拿不出實打實的戰功,卻位列東吳四都督,這是為什麼?
此人比肩周瑜,令諸葛亮佩服,若非此人,東吳至少提前50年滅亡
亂世三國時期,曹操以絕對的優勢占領了北方地區,孫權則靠著哥哥孫策打下的基業,立足於江東之地,劉備則擁有川蜀之地。論人才方面,曹操先後有郭嘉、荀彧及司馬懿(未被重用)等人出謀劃策,劉備帳下有諸葛亮...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諸葛亮的建議能發揮作用,並非激將,而是講出了事實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不過,此時荊州局勢的發展出乎了魯肅的想像。就在魯肅趕到夏口之時,曹操的大軍已經深入了荊州的腹地;魯肅剛剛來到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就已經帶領荊州士民投降,力主抗擊曹操...
為什麼說荊州是東吳借給劉備的?(上)夢三國英雄說
坐斷「東南」戰未休——說說《赤壁之戰》的隱情與誤載 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敗,孫劉聯軍勝,三家鼎立的局勢由此逐漸形成,赤壁之戰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一次戰役。在《三國演義》中,圍繞赤壁之戰的渲染與細...
舌戰群儒: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赤壁之戰被稱為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統一全國的戰爭,而對於孫權和劉備來說,則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大戰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剛剛當上了丞相,七月就發兵南征劉表。八月,劉...
醉夢三國(三十四)魯肅為何為劉備借荊州作保?只因戰略策劃需要
赤壁之戰後,孫劉兩方因荊州問題逐漸產生摩擦,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矛盾有著擴大化的趨勢。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他立足的根本。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也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核心所在。從孫權的觀點來看...
從舌戰罵死王朗到遊說孫劉聯合抗曹看諸葛亮的說話藝術
三國演義突出了一個義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關雲長義釋曹操、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張翼德義釋嚴顏……都突出了一個義字,三國演義也反映了什麼是「智慧...
赤壁之戰背後的秘密,諸葛亮兩招讓劉備鹹魚翻生
說到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等影視劇中的經典鏡頭,不過隨著對歷史的深入了解,以及一些網絡文章的引導,很多人都知道,關於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和周瑜的鬥爭完全就是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