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隆中對」方略,蜀漢以荊,益為基礎,東以荊聯吳,西以益出漢中取隴西聯西戎形成鉗形攻勢謀取天下。

東部荊州關羽貿然單方出兵,失荊州自亡,劉備罰吳失敗身故,造成鉗形攻勢的一邊自廢,進而益州內亂,諸葛亮在平定益州養兵三年而後北伐。

但由於馬謖剛愎自用,不聽副將王平之言,在山上安營紮寨,致使被魏將司馬懿將山團團圍住,並切斷了水道,致使蜀軍大敗。

諸葛亮也不得不選擇撤軍,回到蜀中休養生息。

那麼,如果馬謖能聽從王平的話,諸葛亮北伐會取得勝利嗎?

諸葛亮知人不善用,就不該派馬謖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孔明深知「街亭干係甚大,倘有失,大軍皆休」,且「司馬懿非等閒之輩,先鋒張郃乃魏之良將」,深恐「馬謖不能敵之」,更何況劉備在永安宮託孤時曾明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見,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

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

雖注重人才,卻不能知人善用,這樣也釀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劇。

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與諸葛亮截然不同,在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對馬謖如此評價並且告誡諸葛亮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務交託於他,並且要對他多加考察。

而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違背了劉備的話,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不顧眾人的反對,將馬謖任命為北伐魏國的先鋒,予其以大任,但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計劃,不聽旁人勸諫,一意孤行,導致了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

馬謖因此也獲罪,被諸葛亮揮淚斬首,年僅39歲。

魏蜀之戰,雙方國力民力差距較大,如果道口下寨,雙方血戰,必然拼不過魏軍,馬謖至少需要5萬大軍,但是這樣諸葛亮就無力派兵威脅長安了,司馬懿上任後擒拿叛將孟達,又出兵街亭直擊蜀軍糧道,北伐失敗已然註定,馬謖只能當替罪羊了。

蜀國自成立以來,好像沒有出現過一個拿得出手的英才,不比同時代的吳國,特別是魏國。

待諸葛丞相鞠躬盡瘁地累死在五丈原,而其他入川的老將等也一一病故後,一個魏國培養出來後投降過來的姜維,雖然文武雙全,英雄蓋世,又盡得丞相真傳,恩威不夠,又豈能夠獨自力挽狂瀾?所以蜀國也只有接受滅亡的結果了。

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悲哀。

蜀漢丟失了荊州,又逢夷陵大敗,北伐中原只是孔明的美麗夢想,其實不然;他的戰略途徑從開始的荊州、漢中出兵已經逐漸衍變成,出蜀,以有心算無意,占據雍州和荊州之地,如此也就有了與曹魏爭鋒的資本,遺憾的是街亭的失守,一切都提前結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真相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揮淚斬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侍中馬良之弟。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取蜀入川,之後曾經先後擔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職務。因為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國演義上說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其實三國志的記載很簡單,結合資治通鑑,諸葛亮從建興五年開始第一次出兵,前後共五次。這五次中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了祁山,第二次碰見赫昭死活守著陳倉...

諸葛亮明知馬謖會失街亭,為什麼還要派他去

最近一直在看吳秀波老師的《虎嘯龍吟》,今日看到馬謖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明知馬謖極有可能丟失街亭,自己有非常喜歡馬謖,但為什麼又要派馬謖去守街亭?今天我在這裡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跟家交流?大家...

此人如果熬過去,文彩四溢讓人不能不服!

司馬仲達乘勝追擊直趕漢中之中心點街亭。馬謖定下軍令狀,馬不停蹄守護街亭 。諸葛亮號令他和王平一起去,又叮囑高翔、魏延攜兵一萬稍後援助。馬謖不理睬王平的提議強制背離孔明的叮囑,私自在山上下寨,想用...

馬謖失街亭之後諸葛為什麼憤怒到一定要殺他

三國中有一段,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眼看就要成功的長驅直入殺入長安以威懾中原,建功立業就在眼前,可是曹魏此時在諸葛的逼迫下,不得以釋放了已成為階下囚的司馬懿。讓司馬懿去抵抗諸葛,司馬一到戰場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