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關羽背了兩千年黑鍋:破壞孫劉聯盟的始作俑者另有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兩千年來,孫權一直背著一個黑鍋,那就是首先背信棄義撕毀孫劉盟約,在關羽背後捅刀子,而關羽也背了兩千年黑鍋:「大意失荊州」,這當然是拜演義小說所賜。
事實上《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都記載著,率先挑起孫劉戰端的,是關羽而不是孫權。
而關羽率先挑起戰端,也是迫不得已,這要怪劉備諸葛亮和糜芳。
孫權雖然背信棄義,關羽雖然有些驕傲,但破壞孫劉聯盟的始作俑者另有其人,或者說是關羽不守規矩的軍事行動,給了孫權襲取荊州的藉口,而劉備諸葛亮對關羽的違規行為不聞不問甚至可能是默許的,當然,也可以說關羽率先違約破壞孫劉聯盟,其實是被自己後方的大佬們逼的。
我們必須承認,沒有劉備的指令,關羽是不可能發動襄樊戰役的,而劉備的指令,自然來自謀主諸葛亮的建議。
關羽在襄樊之戰前期打得順風順水,但也埋下了禍根——隊伍擴編太快,後勤補給跟不上了。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帶領三萬大軍圍攻襄樊,擒于禁斬龐德之後,不但招降了「七軍」的三萬人馬,還收編了很多山賊水匪(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就連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降了關羽,這時候關羽手下已經有了近十萬大軍。
擁兵十萬,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人多勢眾,但也人多嘴雜。
十萬大軍就是十萬張嘴,都要關羽管飯,而關羽又不會種地,只能靠劉備和劉備的舅子(不知是大舅子還是小舅子)在後方接濟。
但是翻遍三國史料,都找不到哪怕一個字的記錄,說劉備從益州給關羽派來一兵一卒,也沒看見劉備供給關羽一粒米一捆草。
而劉備指派給關羽的後勤部長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士仁,不知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給關羽供應糧草也是時有時無,弄得關羽的部隊經常餓飯。
關羽自己的三萬人馬還好說,可是于禁七軍的殘餘降兵降將,那是為了吃飯活命才投降的,而孫狼(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那樣的賊寇之所以投靠關羽,除了要兵要官(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更主要的是要飯吃。
關羽愁白了頭髮也弄不到糧食,給孟達劉封寫信求援(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孟達劉封置之不理(不承羽命);派人到糜芳那裡催糧,糜芳也是置若罔聞,這才氣得關羽發狠:「還當治之」。
病急亂投醫的關羽甚至還像孫權求援,據《典略》記載,孫權也是口惠而實不至,甚至密令東吳援軍磨磨蹭蹭(敕使莫速進),這些事情都讓關羽抓狂,大罵孫權:「等我拿下樊城,回過頭來就收拾你(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熟知史實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斷糧三天,士兵就會失去戰鬥力,更何況關羽手下一大半都是新收編的烏合之眾,這些人一頓不吃就會鬧事,於是關羽想出了一個下策中的下策:到孫權的地盤上搶糧!據《資治通鑑》卷六十八記載:「羽得于禁等人馬數萬,糧食乏絕,擅取權湘關米。
」作為劉備陣營的頭號武將,萬人敵關羽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會激怒孫權,但是孫權的糧倉就擺在自己面前,而自己的士兵在挨餓。
搶糧,意味著得罪孫權,而不搶,襄樊前線的大好戰局就會逆轉——曹仁雖然被困但並沒挨餓(曹操給曹仁留下了足夠的糧草),徐晃帶著生力軍正在星夜馳援,自己的十萬餓兵隨時可能反水,再餓兩天,自己不是打道回府,就是被曹仁徐晃一舉擊潰,前期算是白忙乎了。
自己的大哥劉備(正史中應該是主公劉備)不給糧,王親國戚(劉備稱王未稱帝)糜芳又不靠譜,關羽只好咬著牙下令:「搶孫權的糧食!」於是《資治通簽》留下了這樣八個字:「權聞之,遂發兵襲羽。
」也正是這八個字,證明了關羽並非大意失荊州,而孫權屬於被動應戰。
這樣看來,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原來孫劉聯盟破裂,責任並不在孫權:「是你關羽先動的手」,當然也不能怪關羽:「我的士兵在餓飯,不搶咋辦?」那麼孫劉聯盟破裂、關羽痛失荊州,責任究竟在誰呢?據筆者看到的史料分析,劉備諸葛亮都難辭其咎。
當然,人寫的史料也未必可靠,但是關羽在苦戰襄樊的半年的時間裡,沒有得到劉備諸葛亮一兵一卒救援和一粒米一把草補給,卻是沒有爭議的實事……
此人蜀漢名將,獨戰魏吳兩國13位一流大將,還能從山賊中培養大將
此人是蜀漢的名將,他獨戰過魏吳兩國13位一流的大將,他還能從山賊中培養出大將來,而對於他,引用那國外的話,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對於喜歡三國的朋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諸葛亮曾說法正能阻止劉備伐吳?其實這句話後半句才是他真實想法
看三國演義,似乎劉備帶著七十多萬人馬伐吳,在夷陵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而劉備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聽趙雲和諸葛亮的勸諫,以至於被火燒連營,還搭上了老將黃忠的性命。但是翻遍史料,也沒找到諸葛亮反對劉...
毛主席說關羽可悲、愚蠢,那麼誰才是大意失荊州的根本責任人呢?
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布布局是奪取西川,兼擁荊州,等待天下時局變化。然而當劉備取西川遇阻,諸葛亮率軍支援劉備時,關羽自告奮勇鎮守荊州,自此重任在肩,守衛東方荊襄九郡。
襄樊之戰,所有的倒霉事都被關羽遇到了,導致敗亡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攻打樊城,將曹仁打的不敢出戰,曹操派于禁督七軍和龐德一起救援樊城,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後來,曹操又派徐晃和張遼救援樊城,還採用司馬懿和蔣濟的計策,勾結孫權偷襲...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是藉機出掉結拜兄弟還是其它原因?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
大意失荊州:責任關羽七成,劉備兩成,諸葛亮也要承擔一成責任
所謂的「大意失荊州」是指三國演義中關羽提兵發動襄樊之戰攻打曹仁時被孫權趁虛白衣渡江襲擊關羽鎮守的荊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導致劉備一方重要的根基之一荊州失陷。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關羽丟失荊州不是大...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魏延如果守荊州,是不是最好的人選?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把樊城守將曹仁打的不敢出來,曹仁向曹操告急,曹操派大將于禁督七軍救援樊城,結果遇到秋雨,漢水暴漲,于禁七軍全軍覆沒,本人也被關羽生擒,大將龐德被殺,關羽威震華夏,取得輝煌勝利,...
關羽失去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主要原因曝光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幾乎要遷都。後來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夾擊下,被徐晃打敗,呂蒙白衣渡江,奪得荊州,最後敗走麥城,劉封和孟達不救,最後被呂蒙所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談到...
劉備諸葛亮不做這兩件事 荊州未必丟 即使丟了荊州關羽也未必會死
蜀漢陣營,或者說劉備集團由盛轉衰,關鍵的轉折點就在荊州丟失,夷陵慘敗不過是雪上加霜而已。現在很多人都把荊州丟失歸咎於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關羽被演義小說描寫得飛揚跋扈,正是因為關羽沒搞好內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