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關羽背了兩千年黑鍋:破壞孫劉聯盟的始作俑者另有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千年來,孫權一直背著一個黑鍋,那就是首先背信棄義撕毀孫劉盟約,在關羽背後捅刀子,而關羽也背了兩千年黑鍋:「大意失荊州」,這當然是拜演義小說所賜。

事實上《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都記載著,率先挑起孫劉戰端的,是關羽而不是孫權。

而關羽率先挑起戰端,也是迫不得已,這要怪劉備諸葛亮和糜芳。

孫權雖然背信棄義,關羽雖然有些驕傲,但破壞孫劉聯盟的始作俑者另有其人,或者說是關羽不守規矩的軍事行動,給了孫權襲取荊州的藉口,而劉備諸葛亮對關羽的違規行為不聞不問甚至可能是默許的,當然,也可以說關羽率先違約破壞孫劉聯盟,其實是被自己後方的大佬們逼的。

我們必須承認,沒有劉備的指令,關羽是不可能發動襄樊戰役的,而劉備的指令,自然來自謀主諸葛亮的建議。

關羽在襄樊之戰前期打得順風順水,但也埋下了禍根——隊伍擴編太快,後勤補給跟不上了。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帶領三萬大軍圍攻襄樊,擒于禁斬龐德之後,不但招降了「七軍」的三萬人馬,還收編了很多山賊水匪(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就連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降了關羽,這時候關羽手下已經有了近十萬大軍。

擁兵十萬,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人多勢眾,但也人多嘴雜。

十萬大軍就是十萬張嘴,都要關羽管飯,而關羽又不會種地,只能靠劉備和劉備的舅子(不知是大舅子還是小舅子)在後方接濟。

但是翻遍三國史料,都找不到哪怕一個字的記錄,說劉備從益州給關羽派來一兵一卒,也沒看見劉備供給關羽一粒米一捆草。

而劉備指派給關羽的後勤部長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士仁,不知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給關羽供應糧草也是時有時無,弄得關羽的部隊經常餓飯。

關羽自己的三萬人馬還好說,可是于禁七軍的殘餘降兵降將,那是為了吃飯活命才投降的,而孫狼(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那樣的賊寇之所以投靠關羽,除了要兵要官(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更主要的是要飯吃。

關羽愁白了頭髮也弄不到糧食,給孟達劉封寫信求援(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孟達劉封置之不理(不承羽命);派人到糜芳那裡催糧,糜芳也是置若罔聞,這才氣得關羽發狠:「還當治之」。

病急亂投醫的關羽甚至還像孫權求援,據《典略》記載,孫權也是口惠而實不至,甚至密令東吳援軍磨磨蹭蹭(敕使莫速進),這些事情都讓關羽抓狂,大罵孫權:「等我拿下樊城,回過頭來就收拾你(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熟知史實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斷糧三天,士兵就會失去戰鬥力,更何況關羽手下一大半都是新收編的烏合之眾,這些人一頓不吃就會鬧事,於是關羽想出了一個下策中的下策:到孫權的地盤上搶糧!據《資治通鑑》卷六十八記載:「羽得于禁等人馬數萬,糧食乏絕,擅取權湘關米。

」作為劉備陣營的頭號武將,萬人敵關羽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會激怒孫權,但是孫權的糧倉就擺在自己面前,而自己的士兵在挨餓。

搶糧,意味著得罪孫權,而不搶,襄樊前線的大好戰局就會逆轉——曹仁雖然被困但並沒挨餓(曹操給曹仁留下了足夠的糧草),徐晃帶著生力軍正在星夜馳援,自己的十萬餓兵隨時可能反水,再餓兩天,自己不是打道回府,就是被曹仁徐晃一舉擊潰,前期算是白忙乎了。

自己的大哥劉備(正史中應該是主公劉備)不給糧,王親國戚(劉備稱王未稱帝)糜芳又不靠譜,關羽只好咬著牙下令:「搶孫權的糧食!」於是《資治通簽》留下了這樣八個字:「權聞之,遂發兵襲羽。

」也正是這八個字,證明了關羽並非大意失荊州,而孫權屬於被動應戰。

這樣看來,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

原來孫劉聯盟破裂,責任並不在孫權:「是你關羽先動的手」,當然也不能怪關羽:「我的士兵在餓飯,不搶咋辦?」那麼孫劉聯盟破裂、關羽痛失荊州,責任究竟在誰呢?據筆者看到的史料分析,劉備諸葛亮都難辭其咎。

當然,人寫的史料也未必可靠,但是關羽在苦戰襄樊的半年的時間裡,沒有得到劉備諸葛亮一兵一卒救援和一粒米一把草補給,卻是沒有爭議的實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三國中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

看過三國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隆中對》的決策是待天下有變,益州和荊州兩路大軍同時北伐,一攻宛洛,一攻長安,使曹魏首尾不能兼顧。而關羽所率領的荊州軍僅是蜀漢的偏師。

關羽失去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主要原因曝光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幾乎要遷都。後來在曹操和孫權的聯合夾擊下,被徐晃打敗,呂蒙白衣渡江,奪得荊州,最後敗走麥城,劉封和孟達不救,最後被呂蒙所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