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即位疑雲 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光義即位之事頗有疑雲,是為「燭影斧聲」事件,民間也一直傳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

為確保政權的合法性,趙光義拋出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

趙光義穩固統治皇位後,繼續國家統一事業,先是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及吳越錢氏歸降,其後再滅亡北漢。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趙光義不顧大臣反對,趁滅亡北漢的餘威,從太原出發進行北伐遼國,起初一度收復易州和涿州。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軍隊駐紮在宋州。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後改為東京(開封),並設陪都西京(洛陽)。

宋太祖所面臨的另外一項事業就是統一全國。

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統一全國之步驟。

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楚。

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

太祖一心希望統一全國,還設立封樁庫來儲蓄錢財布匹,希望日後能夠從遼國手中贖買燕雲十六州。

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進行北伐。

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燭影斧聲」的歷史疑案。

其弟趙光義即位後忙於整頓朝政,統一事業暫告停止。

後來趙光義先後逼死太祖之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又貶黜趙廷美到房州,兩年後趙廷美就死於謫所。

趙光義長子趙元佐也因為同情趙廷美而被廢,另一子趙元僖暴死,最後襄王趙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

至道三年,趙光義駕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為帝。

幸虧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才順利即位,廟號真宗。

宋朝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被歷史掩埋的真相

斧聲燭影,是指由於宋太祖趙匡胤暴斃,宋太宗趙光義莫名即位,世人懷疑趙光義弒兄奪位而形成的一個千古謎案。有關記載以僧文瑩的野史《續湘山野錄》最為著名。

《金匱之盟》及趙匡胤趙光義

  從宋朝開始,史學界對於 <金匱之盟>是否真實爭論至今。根據<宋史.杜太后傳>記載,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母親)臨終時,向太祖問及他為何能得到天下身居帝位的原因,總結出由於後周「幼子當皇帝」,...

燭影斧聲:宋太祖駕崩的背景和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於他人的事件。但是宋...

趙匡胤真是被親弟弟害死的嗎?

大宋朝開創不久,就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這件事情,雖與老百姓無關,卻與皇室的承繼至關重要。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竟然獨出心裁的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趙匡胤「傳弟不傳子」的非常舉動,給後人留下了永遠都...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宋朝統一天下歷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