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到底怎麼死的?有幾個子女,結局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柴榮和趙匡胤

柴榮是周太祖的義子,他本人出身十分卑微,從小待在周太祖的身邊,很小就跟隨義父上戰場,英勇作戰,戰功赫赫。

而趙匡胤為了出人頭地,去投奔柴榮的義父。

他們兩人認識的時候,柴榮已經二十九歲了,趙匡胤比他小六歲。

在南征北戰中,兩人感情越來越深成為義兄義弟的關係。

周太祖登上皇位之後,兩個兒子被殺,所以把柴榮封作太子。

周太祖死後,柴榮成了新的君主,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周世宗。

北漢和契丹來犯,柴榮堅持挂帥親征,大獲全勝。

回朝之後他對軍隊中的各種毛病加以整改,下令趙匡胤改編軍隊,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而且趙匡胤在軍隊里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後來趙匡胤在作戰中證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成為後周的一員大將。

後來柴榮病逝,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拜託給趙匡胤照顧,把國家大事委託給范質和王博,軍權交給趙匡胤,可以見得,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

只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960年,後周的沒有了英明的君主的領導之後,軍心十分渙散,軍隊中極力要求舉薦以為新的國君來領導人民。

人後便有了後來的陳橋兵變,趙普等人趁著趙匡胤睡著的時候把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

趙匡胤便成了新一代的君主,年紀尚小的柴宗訓就把皇位讓了出來,被貶官到房州做個一官半職。

當時趙匡胤三十有三歲。

趙匡胤統一方略到底是什麼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是一個文功武治都堪稱一流的皇帝,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經濟政治和文化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並且積極的對外用兵很快消滅了很多的割據勢力,使得國土的面積大大的提高,在進行對外用兵的時候趙匡胤統一方略到底是什麼?

趙匡胤統一方略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

趙匡胤採取的策略是首先攻占荊南和湖南等地,荊南、湖南南北相鄰,東臨南唐,西接後蜀,南靠南漢。

所以如果占領荊、湖,就能夠起到割裂江南諸國,做到各個擊破。

所以趙匡胤決定尋機出兵荊、湖。

公元963年,宋朝攻占了這一地帶,為統一南方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元964年,宋軍分兵兩路進攻後蜀,公元965年宋軍取得大捷,分兵兩路進攻成都,孟昶舉城投降,後蜀滅亡。

平定荊湖、後蜀後,南唐、吳越主動的表示對宋臣服,只有南漢主劉鋹拒絕附宋。

公元970年,宋朝進軍南漢,公元971年,採用火攻擊破了南漢招討使郭崇岳,之後又攻陷興王府,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宋滅南漢後,南唐李煜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卻備戰以防宋軍進攻。

公元974年趙匡胤對南唐用兵,不到半年就攻破了南唐都城,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對南方各國的用兵堪稱是一帆風順,可稱得上是所向披靡,趙匡胤有生之年就統一了南方,在其後趙光義又很快滅掉了北漢,並且對遼國用兵,實際上也是執行的趙匡胤的統一方略。

趙匡胤和趙光義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他原本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的大將,不過在公元960年的時候,他在一個叫陳橋的地方被屬下們擁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於是當時的後周皇帝世宗柴榮被迫退位,趙匡胤於是改後周國號為「宋」,於是北宋王朝正式建立。

趙匡胤的一生應該是政績卓著的,他在任上先後消滅了武平、後蜀等割據政權。

但是趙匡胤卻在四十九歲的時候突然暴斃而亡,於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

趙光義是趙匡胤的三弟,他們的父親趙弘殷一個生了四個兒子,除了他們兩個之外還有大哥趙匡濟,四弟趙廷美和五弟趙光贊。

這個趙光義也不是平凡之輩,相傳他的母親杜太后在懷上他的時候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杜太后夢見一個神仙捧著太陽來授予她,於是杜太后便懷上了趙光義。

而在趙光義出生的那天,更加讓人驚奇的事情出現了:那天夜裡,地上散發出了紅光,就好像燃燒的火焰一樣,而且街頭巷尾充滿了異香。

或許「趙光義」這個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至於這個故事到底是真實發生的還是後人虛構的,那就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了。

史書上關於趙匡胤和趙光義之間的關係沒有非常具體的描寫,不管從趙匡胤在登基為帝之後冊封了晉王的爵位,而且在趙匡胤暴死之前召集趙光義喝酒來看,應該是對他不錯的。

不過趙光義對自己的二哥是否像二哥對他那樣親切這就說不好了,著名的「燭影斧聲」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曾聽聞過,雖然是出自野史,可信度不高,不過趙光義確實是有殺害趙匡胤的動機和時間,畢竟趙匡胤一死,受益最大的肯定是趙光義。

按理來說,把皇位傳位給弟弟確實是比較罕見的,不過這還不是最讓人感到奇怪的。

真正讓人覺得非常蹊蹺的是趙匡胤的離奇死亡,而作為繼位人的趙光義則是趙匡胤之死的最大嫌疑人。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趙匡胤的死亡過程。

史書記載,那是在開寶九年即976年10月19日的晚上,這一天趙匡胤召集了他的弟弟趙光義前來飲酒,當晚趙光義就住在了宮中。

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哥哥想念弟弟了想要讓他陪自己喝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之後的事情就讓人覺得蹊蹺了,在隔日的清晨,趙匡胤沒有任何徵兆地暴斃而死,只活了四十九歲。

第二天,趙光義就繼承了帝位。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趙光義可能就是為了篡位而殺死了自己的哥哥。

因此在一本叫《湘山野錄》的野史中記載了一個「燭影斧聲」的故事:當時趙匡胤病重,於是便召集當時身為晉王的弟弟趙光義商量政事。

在議事期間,有人在燭光下看見光義離席的舉動,又聽見宋太祖引柱斧戳地的聲音,並說道:「好為之」。

宋皇后看見之後,乞求光義放過他們,趙光義說我一定會護佑你們富貴的,不要擔心。

這就是「燭影斧聲」的典故。

從動機和時機上來說,趙光義確實有理由和時間殺死自己的兄長,但是並不能就此認定趙匡胤就是趙光義殺的,而且這個「燭影斧聲」的典故來自於野史,可信度並不高。

因此關於趙光義是不是殺死趙匡胤的兇手,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趙匡胤之子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趙德秀、次子燕懿王趙德昭和三子舒王趙德林,此三子為孝惠皇后賀氏所生。

可是,四子秦王趙德芳的母親是誰,卻無從考證,史料中沒有關於此事的明確記載。

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事情是,趙匡胤的兒子壽命都不長,三子趙德林夭折,其餘三個兒子也都英年早逝。

很多人推測這和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有關,最是無情是帝王,為了權利地位,親人可以變炮灰。

人們普遍認為燕懿王趙德昭是最具有韜略偉志的可塑之才。

趙德昭,字日新,最初的時候任貴州的防禦史。

後來,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他也遷任為京兆尹,被封為武功郡王。

說到他的死,就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了,他竟然是因為受了太宗的訓斥,一時憤慨,刎劍自殺。

想來,太宗雖然繼承了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但是到底心裡不踏實。

侄子趙德昭越來越有才幹,讓他不得不小心提防,再加上,關於燭影斧聲的流言蜚語一直不斷,他這個皇帝做的越來越不踏實,起了殺心想要解除後顧之憂,也未可知。

在史料記載中,關於四子趙德芳的文字少之又少。

但是,在民間文學作品中,趙德芳的形象卻被塑造的很豐滿。

趙德芳也早年因病去逝,被追諡為康惠,後被追封為太師,改封為楚王。

在民間的戲曲演義中,後人以豐富的想像力,把趙德芳虛構為一個手持金鐧,正氣凜然的八賢王的形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之死 燭影斧聲開國之主慘遭兄弟算計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當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塗地死了。976年,他剛剛50歲。雖說,官修《宋史》對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種各樣的遮掩和粉飾,但仍通過形形色...

宋太祖趙匡胤統一方略到底是什麼?

周娥皇與趙匡胤之間有感情嗎周娥皇是南唐司徒周宗的大女兒,後來她入宮為妃得到李煜的寵愛。再後來李煜繼位以後立娥皇為國後,兩人生活幸福快樂。可是,相傳在周娥皇待嫁李煜之前,曾經和流落在外毫無功名的趙...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蒼隆雪說」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

今天繼續和大家聊一聊宋朝及宋朝錢幣。宋朝的第二個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生於939年十一月十八(陽曆12月26日),在他22歲時,層參與陳橋兵變,擁護兄長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宋太祖統一全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