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之盟:隔代遺傳陰影下的北宋謎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猜謎史。

早些年辦事,領導會說「研究」一下,於是你知趣的奉上「菸酒」。

這些年,領導習慣日後再說,也要想辦法滿足。

政治和歷史也是如此。

曹操在大門寫了一個「活」字,楊修領會領導意圖,把門改小;曹操很喜歡楊修,但考慮楊修會猜到曹操墓葬在哪兒,死之前借著繼承人問題,把他殺了。


曹操和楊修一次路過曹娥碑,看到背後刻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兩個人猜了一番,最後確定謎底是「絕妙好辭」。

黃絹,色絲,絕字;幼婦,少女,妙字;外孫,女兒的兒子,女子,好字;齏臼,是接受辛辣之物的搗器,受、辛兩字合寫,是繁體的辭字。

所以,謎底是「絕妙好辭」,被稱為天下第一謎;所以,研究歷史的第一要務,是必須會猜謎。

上面這些啞謎看懂了,對理解宋史有幫助。


北宋早期,歷史之謎不勝枚舉。

著名的有:燭影斧聲、金匱之盟、杯酒釋兵權。

最著名的是「燭影斧聲」。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927~976)暴死、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

據傳宋太祖暴死之前,和弟弟趙光義單獨喝酒,期間燭影搖晃、斧聲鏗鏘,宋太宗躲來躲去。

是晚太祖暴卒太宗登基,後世因此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


其次是金匱之盟,是宋太宗兄死弟襲的合法依據。

史料記載宋朝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947-984年)生母杜太后臨終時,召宰相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死後傳位於弟弟趙光義。

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

金匱之盟發生在建隆二年(961年),一開國就發生了;同年7月,發生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其時還連年征戰,被釋兵權的石守信等人盔甲未卸,讓人迷惑。

這些謎團看上去紛繁複雜,註定會成為歷史懸案;其實你看,所有的謎團,只有一根主線:繼承人問題!
金匱之盟發生時間最早,說的是杜太后強行破壞《選舉法》,不,《繼承法》,搞隔代遺傳;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預防一些人對第一繼承人的干預;燭影斧聲,是對趙光義第一繼承人合法性的質疑。

拎著這根主線一抖,金匱之盟是所有北宋歷史之謎的起因,杯酒釋兵權是對金匱之盟的果斷回應,燭影斧聲是金匱之盟的結局。

這樣,宋史就變得非常清晰。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太祖之死,非常簡單:「(976年)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正史的刻意迴避,使人們更願意相信野史的說法。

「燭影斧聲」於是深入人心。


「燭影斧聲」來源文瑩和尚《續湘山野錄》記載:有個道士和趙匡胤交好,預言趙「金猴虎頭四,真龍得真位」,結果趙庚(金)申(猴)正月(虎月)初四登基。

後來又碰到這個道士,問還能活幾年,道士說十月二十晚晴則可活十二年,不晴就有生命危險。

「上御太清閣四望氣。

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

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

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

延人大寢,酌酒對飲。

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

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

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

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文中並沒有直接的「燭影斧聲」一詞,但是流傳時,大家都只說「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這段記載,和同時代司馬光的記載是有衝突的。

來看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隆」乃「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

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又遇醫官賈德玄(「賈德玄」乃「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

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

』入久不出。

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

』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

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

』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

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

』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
大家仔細看,這二份記載是有矛盾的。

一份記載說,趙匡胤死時,趙光義在場;一份記載說,趙匡胤死時,趙光義不在場。

我們該相信誰呢,會不會有一種極端情況:兩個人說的都是真的?文瑩是文學家、教育家、高僧,出家人不打誑語;司馬光不但能砸缸,還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是嚴謹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兩個人都不會在這種嚴謹的事情上瞎BB。


司馬光的記載,只錯了二個字,但二個字錯的非常離譜:隆、賈!居然搞錯了人名,而且一錯兩個,是從不能錯的地方錯了,這和我們聽到「研究」一樣,猛醒:龍假。

趙光義第一繼承人的合法性有問題!
於是仔細看文瑩的記載,明顯造假,卻故意漏出破綻,讓人看出造假。

燭,是手持的火把。

趙匡胤兄弟屏退左右,卻持著火把喝酒,可能嗎?蠟燭也不可能,蠟燭需要時時修剪,兄弟倆從黃昏喝到三鼓,兩個醉漢誰剪燭?要知道北宋宮中的照明工具,是宮燈!柱斧是一種兵器,《涑水記聞》記載太祖曾用它打落大臣牙齒。

一手拿火把一手拿柱斧喝酒,不累?宋太祖口中的「好做」一詞,並非漢語的習慣用法。

趙光義留宿皇宮,也是不可思議。

現在的大學,有的裡面有五星級賓館,據說還有女學生陪睡。

皇宮比大學有「道德」,即使兄弟也不能留宿。


照明工具「燭」不對,使用「柱斧」喝酒不實在,所說的話語「好做」不合習慣,留宿行為荒唐無據,喝酒時間實在太長,無人陪侍不可思議!這麼短的篇幅,出現如此多錯漏,據此認定,這段記載完全是編造的。


文瑩和尚大聲喊著「燭影斧聲、斧聲燭影」,一個根本不可能說假話的人,對著你謊話連篇的時候,你就要想一想,他在暗示什麼。

難道和「金猴虎頭四」一樣,燭影斧聲也是一個謎語?恍然大悟之後,用開篇那點謎語知識,輕易一解,謎底就解開了,兩個字:炅、宋。


燭影,火光,是個炅字;炅,火光。

斧聲,說明附近有樹木可伐,住宅附近的樹木,是個宋字;宋,從宀從木,本義是住宅附近的樹木。

這比「絕妙好辭」的難度低得多了,很容易猜。

於是拿著這個謎底,去對照周圍的人。

一對,果然有:趙炅和宋皇后,和趙匡胤關係最親密的人,兄弟和老婆。


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

宋是不是宋皇后呢?文中說了,「好做」,拆開是「女子做」,很簡單的謎,坐實是宋後。

司馬光和文瑩,一個說「龍假」,一個坐實是「炅、宋」,燭影斧聲這段公案昭然若揭:趙炅和宋後,在第一順位繼承人問題上造了假。

文瑩和尚故意示假,目的就是為了讓後世看破「燭影斧聲」的「炅、宋合謀」之謎。

這和司馬光《涑水記聞》的「龍假」互相印證,反映的是文人在封建時代的生存狀況。

他們努力想要告訴人們真相,但是真相卻是那樣的遙遠,遙遠到要以「千年」為單位。

帶著司馬光和文瑩聯手揭示的「炅宋合謀」的提示,回頭我們看宋史,一目了然。


宋太祖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綜合徵」,平均每小時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或呼吸紊亂次數超過5次,很可能猝死,俗稱「打鼾死」。

「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

」最後就是打鼾死的。

因此繼承問題必須未雨綢繆,按照《繼承法》,第一繼承人是趙匡胤次子趙德昭,第二繼承人是四子趙德芳。

趙德昭  (948年—979年),母孝慧賀皇后。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記載:「太祖孝惠賀皇后,開封人。

右千牛衛率府率景思長女也。

性溫柔恭順,動以禮法。

」正常情況下,趙德芳做皇帝不太可能。


瀕死的杜太后,偏偏想「隔代遺傳」。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記載: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

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

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

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

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

」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

」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

」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

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這就是著名的「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的原件,已不可見。

史傳內容是「獨傳」和「三傳」二種。

獨傳是只指定趙光義第一繼承人位置;三傳是先傳趙光義,再傳趙光美,再傳趙德昭。


杜太后如此扯淡,為什麼呢?《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記載:「孝明王皇后...事杜太后得驩心。

生子女三人,皆夭。

」大媳婦賀皇后生前「動以禮法」,兒子趙德昭脾氣也很執拗,不為杜太后所喜。

杜太后的二媳婦王皇后「事杜太后得驩心」,當時她兒子趙德芳二歲。

杜太后於是想了一個妙招搞隔代遺傳。

趙匡胤死後,先讓三子趙光義接班;趙光義比趙匡胤小整整十二歲,死時估計趙德昭老了做不動皇帝,就可以讓自己喜歡的二媳婦的兒子趙德芳繼位;如果趙光義也死得早,則小兒子趙光美頂上,趙光美只比趙德昭大一歲。

金匱之盟雖然指定了趙德昭第三繼承人的地位,實際幾乎排除了原先的第一繼承人趙德昭繼位的可能性。

杜太后還可能對趙光義和趙光美叮囑,死後要傳位趙德芳。

這樣,趙德芳做皇帝的機率大為提高。

「隔代遺傳」是金匱之盟的理論基礎。


母親逼著趙匡胤寫「金匱之盟」,孝順的太祖肯定是不舒服的。

他是希望傳位趙德昭的,史書記載「德昭喜慍不形於色」,這一點很像年輕的趙匡胤,他繼位合情合理合法。

但老太婆如此折騰,弟弟也頗有一些勢力,兄弟關係表面一直很好,趙匡胤不想鬧翻,也只能得過且過虛與委蛇。

金匱之盟的直接影響,就是後世引為君臣相處典範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果斷出手,把金匱之盟的影響降到最低。

杯酒釋兵權,主要拿掉了幾個人的兵權: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


史書記載,「宋建隆元年(960)四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長治)李筠聞宋代周,結北漢叛。

宋以石守信,高懷德,率軍討之。

」可見,被釋兵權前,石守信高懷德等人還在征南唐平北漢。

高懷德大太祖一歲,卻是太祖和趙光義的妹夫;石守信小太祖一歲,是太祖義弟、光義義兄。

大宋剛剛建國,正在用人之際,怎麼就要釋了這些人的兵權?張令鐸和趙彥徽後來早死,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在太宗朝都曾重用,甚至隨太宗出征。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了,所謂的杯酒釋兵權,是因為這些人和趙光義關係太好,好到趙匡胤一旦死去,會認真的執行金匱之盟,不擁戴趙德昭,而擁戴趙光義做皇帝。

而這,正是宋太祖的心病。

所以杯酒釋兵權,無非是一次預防為主的平常的派系鬥爭,沒什麼崇高的思想。


和賀皇后死後立即娶王皇后不同,宋太祖的第三次婚姻,來的較晚。

此時,「炅、宋」之一的宋氏,12歲,迫切的想嫁給趙匡胤,進皇宮見了趙,但趙無情的拒絕了她。

太祖的婚姻狀況,可以用「三個皇后二次緋聞」概括。

三個皇后:原配孝惠賀皇后,孝明王皇后,孝章宋皇后。

二段緋聞:千里送京娘,封花蕊夫人為貴妃。


趙匡胤年輕時,在一個強盜窩裡,救下被強盜擄來的美貌女子京娘。

好人做到底,送京娘回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手裡。

期間,趙和京娘兄妹相稱。

京娘對趙,是芳心暗許屢次勾引;趙對京娘,義字為重不為所動。

京娘回家後,家人慾把京娘許配趙。

趙雖然也對京娘有意,但考慮有人會誤解他當初送人的初衷,拒絕了。

絕望的京娘,為示名節,上吊自殺。


趙匡胤和花蕊夫人的故事,則更富傳奇。

花蕊夫人是後蜀皇帝孟昶對慧妃費氏的封號,「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花蕊夫人是唐朝一流詩人。

「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

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

」她的詩,反映她的青春活潑,恰如一股暖流,敲擊著愛讀書的趙皇帝心扉。

恰巧此時,趙匡胤的第二個老婆死了。

這一次,他沒有了原配死後心急火燎的娶第二個妻子的心情,他要尋求他的精神伴侶。

公元963年,趙匡胤攻打後蜀,965年正月後蜀滅亡。

相傳趙匡胤讓投降的孟昶攜家帶口進見,偷偷一看,花蕊夫人哪像四十歲,比十多歲的花姑娘還粉嫩啊!花蕊夫人15歲進宮,和孟昶生活22年,此時年近四旬。

趙匡胤故作沉靜,讓花蕊以「亡國」為題,哼哼幾句。

花蕊不卑不亢,口占一絕,吟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趙匡胤心裡咯噔一下,這真是我的夢中情人啊!
很多人認為,花蕊夫人是被趙匡胤強姦,無奈嫁狗隨狗。

宋太祖這個人,個性比較羞澀。

陳橋兵變,那麼大的事,他能做到「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沒有強著來,而是「順其自然」、「黃袍加身」。

和京娘朝夕相處,也沒占這點小便宜,說明他是非常守規矩重禮數的。

我們合理想像一下宋太祖是怎麼把花蕊夫人抱上床的。


通過初步考察,花蕊夫人完全符合自己夢中情人的想像。

這一天,宋太祖穿了便衣,約出花蕊夫人,在某處花陰下,泡了一壺茶,兩人天南海北的閒聊。

趙匡胤虛心向花蕊夫人討教詩藝,接著暢談對文學的理解。

話題自然而然的轉向政治,交換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看法。

趙匡胤總結人生經驗,簡要回顧成功道路,花蕊夫人對此表示讚嘆。

趙不失時機的對花蕊夫人進行讚美,表達了傾慕之情愛慕之意仰慕心態,花蕊夫人心房砰砰直跳如小鹿亂撞,低下了頭。

花蕊夫人以四十高齡,能從亡國之君孟昶改嫁開國之君趙匡胤,豈不願意?當下嚶嚀幾聲,有不勝之狀。


趙匡胤覷準時機,偷偷摸了一下花蕊夫人的小腳,花蕊夫人乘勢一倒,倒在趙匡胤懷裡。

趙匡胤妻子死了二年多,早已按耐不住,郎有情妾有意乾柴烈火,掏出那條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熟銅棍,虎虎有聲。

花蕊夫人不慌不忙,祭起千錘百鍊的乾坤袋;趙匡胤舞動碩大的熟銅棍一試,居然寬緊合適,兩個是魚水之歡、歡歡喜喜、喜歡得緊、緊鑼密鼓、鼓舞士氣、氣盪腸回一發不可收拾。

幾天後,孟昶不幸「酒精中毒」死去,花蕊夫人被封為大宋貴妃。


樂極生悲,花蕊夫人被告發抄襲。

前朝王承旨詩曰:「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

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和花蕊夫人第一名篇述國亡詩幾乎相同。

羞愧的她,於是想生個兒子鞏固地位。

史載一次花蕊夫人,在寢宮跪拜一副神像,宋太祖進來看見,問跪拜何人?花蕊夫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就是張仙送子的結果,父親蘇洵《題張仙畫像碑》寫到:「洵自少豪放,嘗於庚午重九玉局無礙子肆中見畫像,筆法清奇,雲乃張仙也,有禱必應,因解玉環易之。

洵尚無嗣,每旦露香以告,逮數年乃得軾,又得轍,性皆嗜書。

乃知真人急於接物,而無礙之言不吾誣也。

故識其本末,使異時子孫求讀書種者,於此加敬焉。

」可見,張仙送子的科技含量,相當的高。


《鐵圍山叢談》記載:「花蕊夫人隨昶歸宋,昌陵亦惑之,晉邸數諫不從。

一日從獵苑內,花蕊在側,晉邸方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說的是花蕊夫人眼看著懷孕了,生了兒子可能要封皇后,宋氏的皇后要做不成了,於是父親宋偓不得不求助趙光義。

趙光義二話沒說,射死花蕊夫人,說:「哥,您就從了那姑娘(宋氏)吧。


宋氏此時16歲。

她出身顯貴,媽媽是公主,奶奶也是公主,她做不成公主,只能追求做皇后。

宋代有「凡男年15,女年13,並聽婚嫁」的規定。

宋氏16歲,已經算剩女了。

《宋史》卷242列傳第一記載:「乾德五年,太祖召見,復賜冠帔。

時偓任華州節度,後隨母歸鎮。

孝明後崩,復隨母來賀長春節。

」乾德五年是967年,孝明皇后死於963年,這段記載時間先後有出入,但能證明她二次見趙匡胤,努力做皇后的努力。

花蕊夫人的存在,使她從12歲熬起,熬到16歲才嫁出去,內心對趙匡胤的怨恨,是常人無法猜度的。


花蕊夫人死後,開寶元年(968)二月,時年十七的宋氏冊封為皇后。

不久脆弱的心靈,又一次受到沉重打擊。

為防止以後外戚專權,在969年,趙匡胤製造了杯酒釋兵權2.0版。

趙匡胤把和宋皇后父親宋偓要好的節度使,都給撤了。

他們建立在互不信任基礎上的夫妻關係,一直持續了8年,直到燭影斧聲的那個風雪之夜。


婚後因為生不出孩子,宋皇后苦悶的心情更是無法排遣。

那一夜,喝多了酒的趙匡胤沉沉睡去,呼嚕聲時斷時續。

突然,趙匡胤呼吸停頓了超過半分鐘,太監王繼恩想要叫醒他,被宋皇后制止了。

宋皇后一直等著,一分鐘,一個鐘頭、二個時辰過去了,趙匡胤還是沒有呼吸。

宋太祖死了!怎麼死的?打呼嚕死的。

宋皇后一聲冷笑,叫王繼恩速去叫來第二繼承人趙德芳,而不是第一繼承人趙德昭。

這兩人誰做皇帝,對宋後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德昭大她一歲,他總不能以太后的名義要權吧;德方就不一樣了,當時只有十七歲,自己干預朝政方便,甚至有廢帝自立、做武則天第二的希望。


太監王繼恩一出宮門,趙光義親信、值班醫官程德玄從暗處跳將出來,一把扯住他,軟磨硬泡,居然把王太監拉進了晉王府。

程德玄勸王繼恩說王公公啊,宋皇后想要做武媚娘知不知道,公公這個職業要淘汰,您要失業的。

王繼恩一想也對,跟著程德玄去了晉王府,如此這般交代了經過。

這就是史書「記載」的:「太祖大漸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關疾呼趣赴宮邸者。

德玄遽起,不暇盥櫛,詣府,府門尚關。

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盤桓久之。

俄頃,見內侍王繼恩馳至,稱遺詔迎太宗即位。


此時,趙匡胤早已修改遺囑,金匱之盟已經失效。

趙匡胤死了,第一繼承人是趙德昭。

宋皇后為了一己私心,讓王繼恩去叫第二繼承人趙德芳繼承皇位。

結果王繼恩被程德玄拉著去進了趙光義。

事情全亂套了!趙光義心一狠,在宋皇后因為自己的私心、做了錯事不得不妥協的情況下,索性跳過第一繼承人趙德昭和第二繼承人趙德芳,重提失效的金匱之盟,自己做了皇帝。


至此,宋初幾個歷史之謎完全解開,綜述如下:初登大寶的趙匡胤,有著頑固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可能猝死。

杜太后和兒媳賀氏與孫子趙德昭不和,卻與兒媳王氏關係甚好。

杜太后巧心設計金匱之盟,希望通過趙光義轉手,隔代遺傳給孫子趙德芳。

杜太后一死,希望傳位給兒子趙德昭的趙匡胤,製造第一次杯酒釋兵權,下放了親近趙光義的石守信等人,把金匱之盟的潛在危害減小到最低。

趙德芳之母王皇后死後,趙匡胤拒絕了和節度使宋偓女兒宋氏,追求真正的愛情,和花蕊夫人結成伉儷。

由此產生了炅、宋第一次合謀,花蕊夫人死於非命,宋氏得以做皇后。

為了把外戚專權的風險降到最低,趙匡胤製造了第二次杯酒釋兵權,把和宋家有瓜葛的節度使,卸了兵權。

懷恨在心的宋皇后,放任丈夫趙匡胤打呼嚕死去。

趙匡胤死後,炅、宋再次達成協議,趙光義稱帝。


後來,年紀輕輕,趙德昭上吊,趙德芳病死,都沒能做皇帝。

封建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今天,進入現代文明社會的我們,有完善的選舉法律;那種鬧劇,永不會再演。


小葉紫檀,左氏紫檀專注於紫檀製品,加微1393382075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宋朝史上最大的疑案——燭影斧聲之謎

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壬午夜,首都開封朔雪飄飄,身體一向很好的太祖趙匡胤突然病重,急召晉王趙光義入宮議事(另有記載:太祖召四子趙德芳入宮商議後事,為晉王知曉未能進宮),期間二人屏退左右。這期...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趙匡胤居然死的不明不白?

趙匡胤是武將出身,身體一直很好,是突然得病去世。病情十分突然。同時,趙二當時已經擁有了很大的勢力,他控制開封府很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但如果皇兄將皇位傳給兒子,將失去一切。所以,龐大的勢力,其實...

宋太祖之死 燭影斧聲開國之主慘遭兄弟算計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當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塗地死了。976年,他剛剛50歲。雖說,官修《宋史》對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種各樣的遮掩和粉飾,但仍通過形形色...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