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謎:「金匱之盟」真的存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直以來宋太宗趙光義的即位問題都是一個謎,有說是殺兄即位的,流傳有「斧聲燭影」的說法,有說是奉詔即位的,流傳有「金匱之盟」的說法。

不論哪種說法,歷史都沒有論斷,都只是猜測,只能從隻言片語中尋找答案(「斧聲燭影」前面已經有過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鄙人的「喵喵歷史君」,各種歷史精彩呈現,不枯燥、不乏味,讓你輕鬆了解歷史)。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金匱之盟」究竟是真的存在?還是宋太宗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而杜撰的?

《杜太后傳》記載:「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藥餌不離左右。

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之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咽不能對。

太后因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

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

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年後當傳位於汝弟。

四海廣之,萬機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

』太祖頓首曰:『敢不如教。

』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克違也。

』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

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大意就是杜太后問宋太祖這天下是怎麼得來的?宋太祖說是依靠祖宗及太后的福德,杜太后說不對,這是因為周世宗立了幼子為王,年齡不大,這才讓你得了天下,如果後周有年齡大的君主,這天下哪還有你的份,所以你死後應該傳位給你的弟弟,這樣才是社稷之福。

宋太祖不敢違背,杜太后就叫趙普把這些話寫了下來,然後藏在了金匱之中。

這就是」金匱之盟「的由來。

對於這」金匱之盟「,很多人都有所懷疑,因為杜太后去世的時候趙匡胤才34歲,正值壯年,而他的兒子德昭也已經14歲了,即使太祖三五年後去世,也不會留下杜太后所說的幼子即位,從而社稷危險的局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杜太后又怎麼會做出有悖於封建社會」立嫡立長「的決定。

退一步講,就算真的有」金匱之盟「,為什麼趙光義在即位的時候不拿出來正大光明的宣告天下,而是一直要等到5年後,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拿出來闢謠?如此的種種,就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

所以很多人認為是宋太宗為了給自己正名,所以才偽造出來的「金匱之盟「,為的就是掩人耳目。

不過也有人認為」金匱之盟「真的存在,因為北宋的政權就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得來的,趙匡胤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在後周時期其兵權過重,加上周主年幼不能控制局面,所以才能夠奪權成功。

杜太后也是擔心北宋政權被奪,萬一趙匡胤有個意外什麼的,那不就是走了後周的老路子,雖然皇子年紀稍微大了點,但北宋剛剛建立王朝,國家的根基不穩,趙德昭肯定也應付不過來這種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趙光義無疑是最佳的人選。

所以杜太后的由年長者繼承大統的說法在當時的情況及環境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有就是太祖在位17年,這時候有兩位皇子在世,那為什麼太祖終其一朝,也沒有立太子呢?「太子,國之根本」,立太子是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歷來都是皇帝即位不久,就立太子,以穩根本,但皇子趙德昭、趙德芳在太祖在世的時候,所受的官職卻並不高,離太子之位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由此也可以看出太祖並沒有立太子的打算。

有人說是因為太祖突然駕崩,沒有來得及立太子,而趙光義即位後的一系列施恩政策,正是為了掩蓋其即位的不合理性,廣施恩惠,以穩人心。

其實歷朝歷代又有哪一位君王即位不是大赦天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這並不能說明趙光義即位的不合法性。

歷史真相究竟為何,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各人有各人的理由,現存的資料已不足以考證事實的真相,我們只能留待以後有更全的資料問世,或許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不過太宗曾經對德昭說過「待汝自為天子,賞未晚也」的話,是不是能從另一個方面證明趙光義是合法繼承王位的呢?

此文僅為作者本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