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這樣評議諸葛亮的,你一定想不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關於他的簡介,在百度百科裡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在這就不重複了。

只想針對尊敬的毛主席對他的評議來談談……

毛主席評議諸葛亮,強調諸葛孔明是人不是神!

毛主席首先是肯定了諸葛亮的身上確有很多難能之處,認可了他的能力。

但並非《三國演義》所神化的那樣,真正能夠呼風喚雨、預卜吉凶、料事如神的活神仙,不符合事實。

毛主席在讀《資治通鑑》時有關諸葛亮的記載時,曾對諸葛亮一生事功中的失誤有所疵議!如:毛主席認為,諸葛亮從始至終襄助劉備經營西蜀,在戰略上就已經是錯誤的了。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後的隆中對時,縱論天下形勢,分析取得荊、益二州可成霸業的種種有利條件,建議劉備以西蜀為大本營,以荊州為門戶,「跨有荊、益」之地,東與孫權聯盟為援,緩求北圖曹魏強敵之計。

接著,劉備採納了這一建議,入蜀守荊,確是「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這就決定了蜀漢政權不可能在後來的三國鼎立局面中具有圖取中原的優勢,只是利於守而不利於攻。

至於後來的情形,關羽坐鎮荊州把守門戶,劉備住在白帝城以應東、西之變,諸葛亮守在成都照顧後方。

這樣的「三分兵力」,戰線拉得太長,顧此失彼,自守尚且力不足,如果還要外攻,急於求成,「安能不敗」!

顯然,毛主席對諸葛亮先生一開始的定位就不太滿意,認為不太高明,無論是從戰略上還是從戰術上講,這樣的安排都是被動不利的。

還有,毛主席對於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明確指出,諸葛亮在組織這場戰役時,不僅是用人不當,而且他本人沒有親臨前線指揮。

主要是這兩個造成了街亭失守,不單單是馬謖一人之咎。

如果要印證這一點,可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屢敗魏軍,並擒殺了街亭之戰中的魏軍主將張郃,報了一箭之仇,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應該親臨前線作戰的。

事實上,自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敗後,每次用兵北上,諸葛亮都不敢掉以輕心,必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以至最後病死軍中。

由此也可見,諸葛亮自己也明白,他對於街亭之敗是負有直接的責任。

他斬了馬謖以嚴明軍紀,同時上疏自責自貶,都是有道理的!

後人對諸葛亮先生的認識,受《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影響太深,以至於把他神化了。

正如魯迅先生也說過,《三國演義》寫的內容,有七分是實的,三分是虛的,寫好的人,簡直是一點壞處也沒有,而寫壞的人,又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描寫諸葛亮更是「多智而近妖化」……

文/七痞狼整理

2017.3.23 中國國足1:0勝韓國之後,心情美美的說!

(題後話,原來國足背了這麼多年90分鐘不射的黑鍋,原來都是為了今晚,終於一射沖天,揚眉吐氣了!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對象,射出來那才叫一個「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