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徐庶投曹營實為能力有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徐庶,字元直,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
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
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才。
此後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主流觀點大都認為《三國演義》中的徐庶是被程昱騙進曹營,為孝母而放棄了自己的前途,結果留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千古美談。
不過,學者汪宏華最近在他題為「破解<三國演義>四劉與四謀士關係」的講座中認為這是小看了徐庶。
古代君主選拔人才有條定律:能孝必忠。
「三國」謀士除了有才之外,大都有「事母至孝」之德。
徐庶投身曹營實際還是忠在前,孝在後。
第一,他在幫助劉備打了兩場勝仗之後,已是曹操的大仇人,而自己又不打算為曹操設一謀,那麼進入曹營,會是什麼結果?非但救不出母親,還會一起遭罪,甚至被殺害。
與其愚孝、送死,還不如派趙雲、張飛等人去暗中營救吧。
再者說這位大孝子能死心塌地跟母親到曹營,為什麼不能跟她一起去地府呢?原來他到曹營的主要目的是想換種方式為劉備,為國家出力,他在忠孝不能兩全時選擇了忠。
後來在赤壁之戰中他便發揮了很大的內應作用(防馬騰)。
這大概也是九泉之下母親最願意看到的吧,所以我們也不能說徐庶不是孝子。
第二,按理說,徐庶向劉備推薦完諸葛亮也就仁至義盡了,但他還特地放下母親的事,去草廬親自請一趟。
而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
庶羞慚而退。
」徐庶為什麼要去自討沒趣?孔明為什麼要說自己是替罪羊?因為徐庶雖然打了勝仗,但並沒有傷到曹操的筋骨,反而將事情鬧大了,接下來他不知該如何收場。
所以徐庶只好交出手中的接力棒,請能力更強的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很清楚他的來意,所以他並不同情這位孝子,反而埋怨他不該將爛攤子拋給自己。
可以見得,這中間並非是徐庶單方面無私舉薦了孔明,孔明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挽救了徐庶。
假如徐庶一離開,劉備就遭受慘敗,他的前功還有什麼意義?所謂孝母不就像劉備為報兄仇而東征一樣,無人喝彩嗎?同時,我們也不能單方面責備程昱不該向徐庶使了陰謀,當徐庶決定將計就計、藉機半引退之後,我們就應該認為是程昱給徐庶送了一個很舒服的台階。
陰謀有時候並不可惡也是這個原因。
其間徐母雖死,卻成全了兒子的「克格勃」事業,成全了自己的英名。
第三,徐庶到了曹營之後,實際上有大把的出逃機會,曹操甚至派他遊說過劉備。
但徐庶並沒有接受劉備的挽留。
一方面他是不想與諸葛亮競爭,認為在曹方也同樣可以反向幫助劉備;另一方面,他替劉備考慮,認為應從曹操手中反奪荊州才合道義,所以自己只要惹惱曹操就行了,餘下的事就讓敵人去做(徐庶遊說時就曾勸劉備先放棄荊州樊城)。
也就是說徐庶雖然不想讓自己,讓劉備去幹掉劉表,落下不忠不義之名,但並不反對別人去干。
徐庶自從向司馬徽反映說劉表「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者也」,就對他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此人非滅不可。
而最後反奪荊州則是徐庶自己完不成,要請諸葛亮解決的難題。
經過這一穿插跑動,徐庶就與程昱完成了圍繞劉表的「二過一」,程昱在隊友扯出空檔之後隨即操刀射門。
他一人連續包辦了劉協和劉表,所以又是「一打二」。
由此可知,徐庶辭別劉備的用意是半引退,要從進攻型謀士換位成內應型謀士。
而促使他改行的原因則是能力用到了極限,加之本性孝義,對自己主子的主子劉表下不去手,所以只好給程昱「放水」,同時請諸葛亮作「犧牲」。
徐庶不是被程昱暗算,而是換個方式跟曹操死磕
主流觀點都是認為徐庶是被程昱欺騙,為孝母放棄了自己的前途。實際這是小看了徐庶。常言說,能孝必忠,他怎麼會棄國而愚孝呢?他的眼光和境界比老母親都不如嗎?須知徐庶追求的是忠孝兩全,而且忠在前,孝在後。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麼樣?」 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
此人不顧劉備挽留依舊投身曹營,可能是劉備留在曹操身邊的棋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紛亂的東漢末年,由於大漢天下皇帝年幼造成了長期的外戚和宦官的長期專政,民不聊生黃巾四起,各地軍閥相互攻伐湧現了不少的英雄,有的是攻城伐地的將軍,有的是運籌帷幄...
三國迷案:徐庶進曹營——不知所蹤?
(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
最懵三國(二十三)為什麼徐庶在母親去世後仍舊呆在曹營之中?
劉備得到的第一個一流謀士是徐庶,然而徐庶在劉備身邊呆的時間特別短。在樊城之戰後徐庶就因為母親被囚的緣故,被迫離開劉備去了許昌。可是徐庶的許昌之行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反而加速了母親的死亡,讓他得...
母親節,何為孝——三國第一孝子,為了母親放棄自己的事業
1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到處都是孝子慈兒的表白或者心靈雞湯,動情處讓人看了不由心懷激盪。每一個有此心的子女,都是值得讚揚的!但,更希望不要僅僅是把孝心奉獻給了網絡,而忘記回家或者哪怕打個電話回家,...
諸葛亮絕對不是三國第一謀士?他背後還有四位高人幫他出謀劃策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我們知道劉備半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關羽張飛雖說勇冠三軍,可征戰半生卻寸土未得,帳下無一人,可堪稱智者。他諸葛...
徐庶離開劉備,歸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時,徐庶這位謀士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不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
徐庶為為當孝子進曹營,他到劉備麾下卻一言不發,才智比諸葛亮高
如果說劉備得以建立蜀漢,靠的是像關羽張飛一般的猛將,以及如同諸葛孔明般的優良才俊,那他之所以有這些成就最應該感激的則是他曾經的權下之臣徐庶。即便徐庶因為母親的緣故,不得不入住曹營,可他臨走前向劉...
千古大孝子,獨憐三國徐元直,終生不獻一策,身在曹營心在漢!
三國名士眾多,璀璨如郭嘉、司馬懿、諸葛亮、荀彧之流,屹立於智囊頂端;或如司馬徽、黃承彥等名流隱士;再如龐統、田豐、周瑜等令人噫吁嘆息中道而亡;但是更多的是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消散。
龐統和諸葛亮究竟誰厲害
《三國演義》里龐統是個悲劇的人物。論能力,他與諸葛亮齊名;論操守,同樣也是難分伯仲。但是為什麼諸葛亮聲鳴四海,功成名就,留下來千古佳話。而龐統則命途多舛,最終命隕落鳳坡,曇花一現的出現在歷史長河...
此人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謀士之一,奇怪的是他一生啥也沒做過
三國時期,有一個謀士的名氣非常大,大到哪種程度呢?差不多僅次於諸葛亮司馬懿。這個人就是徐庶。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件事很多人看成是千古遺憾。有些歷史愛好者不禁會浮想聯翩,如果徐庶開了口,認真地...
程昱稱徐庶之才是自己的十倍,為什麼徐庶在曹魏混的沒程昱好呢?
官渡之戰後,在袁紹帳下的劉備只能再度顛沛流離,最終投靠了同為漢室宗親的荊州劉表。而正是在劉表那裡,劉備遇見了謀士徐庶。只可惜徐庶在劉備帳下還沒多久,就因為母親在曹操手中而不得不離劉備而去。至於...
歷史上,徐庶投曹後真的不再獻一計了嗎?
小說《三國演義》里,徐庶化名單福,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裡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一計不獻,曹操這買賣是不是做賠了?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足智多謀的重要人物。史載,徐庶年少時愛好擊劍武功,早年間為人報仇,身陷囹圄,獲救後,改名徐庶,遂遊學四方,拜師求道。之後與同鄉石廣元來到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好...
三國:徐庶回馬薦諸葛,入曹營不發一言,歷史真相卻大不相同
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仰慕徐庶大才,由謀士程昱設下偽書計,終於使得徐元直「棄明投暗」,徐母因此羞憤自盡。徐庶立下誓言,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計出一謀。
徐庶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的母親嗎?
三國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成王敗寇,國與國之間的優勝劣汰,生死存亡。世事難料,今時成王,明時做寇;今時生,明時死;今時存,明時亡。因此,想在三國混,沒有識時務的眼光,你只能成為浮萍,一直漂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