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懵三國(二十三)為什麼徐庶在母親去世後仍舊呆在曹營之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得到的第一個一流謀士是徐庶,然而徐庶在劉備身邊呆的時間特別短。

在樊城之戰後徐庶就因為母親被囚的緣故,被迫離開劉備去了許昌。

可是徐庶的許昌之行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反而加速了母親的死亡,讓他得不償失。

這個結果在司馬徽聽說了徐庶的事情時就已經有預見的,他對徐母在整個事情中的表現預測得非常精準,又一次展現了劇透黨的風采。

然而在事情結束後,徐庶並沒有找機會回到劉備身邊。

甚至在整個赤壁之戰前後,他有多次機會投奔劉備陣營,可惜的是他都放棄了,仍舊呆在曹營之中。

要分析徐庶在母親去世後仍舊呆在曹營的原因,得要從徐庶本人的理想和理念說起。

徐庶是諸葛亮的朋友,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並稱,是襄陽最富盛名謀士之一。

司馬徽認為他的智謀的能力僅在諸葛亮和龐統之下,我們可以認為是一流謀士的巔峰。

曹操手下的一流謀士程昱對其評價頗高,他認為徐庶的才能十倍於自己。

實際上從徐庶在小說中短暫的表現來看,他的才能的確在程昱、荀彧、荀攸等人之上。

在赤壁之戰前的曹營之中,除了鎮守鄴城的賈詡,估計沒有謀士的能力比徐庶強。

在樊城之戰中由於徐庶的策劃,劉備軍不但以少勝多的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一舉拿下了原本歸屬於曹操陣營的樊城,展現了一流謀士的高超智慧。

然而在面對程昱操作的囚其母,以偽造書信引誘其入曹營的計策時,徐庶卻變得有些愚鈍和痴呆,莫名其妙的墮入對手的計策之中。

而徐母則是一位性格剛烈,非常看重國家和信義的人,正是由於徐庶的愚蠢行為讓她感到蒙羞,因而自縊身亡。

這兩件事的前後對比,從能力角度分析差異極大,完全不像是一位高級謀士的處事手段。

雖然小說中將方寸大亂作為理由,但我卻覺得有些過猶不及。

實際上在小說中,除了徐母這段情節徐庶發揮失常以外,剩下的幾個出場機會都表現了極高的智力。

在曹操占領荊州後,為了分化孫劉聯盟,讓徐庶作為說客去劉備處拉攏諸葛亮。

然而徐庶到了劉備處卻根本不提勸降諸葛亮的事情,大家一起嗨皮了一兩天,然後回去了。

這樣一來徐庶既不違背曹操的吩咐,又不得罪劉備和諸葛亮,可見其情商極高。

在龐統向曹操獻上連環艦船破東吳水兵的計策時,曹營謀士都以為其高明,唯有徐庶一眼看出這是龐統包藏禍心,欲置曹軍於死地的陷阱。

徐庶如此精明的一個人就那麼傻傻的中了程昱的計策,最後得不償失,只是因為方寸大亂?我覺得他方寸大亂是有的,但這只是一時。

在他收到程昱偽造的母親書信時還在劉備處耽擱了一天一夜,路上還去了一趟隆中見諸葛亮,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真的是為了母親方寸大亂的人,根本不會耽擱如此之久。

那麼除了方寸大亂,還有什麼原因致使徐庶墮入程昱的計策中呢?我覺得其實這不是程昱的陰謀得逞,而是徐庶將計就計。

他利用程昱逼迫他進曹營的機會,達成了他在曹劉之間兩處下注的安排。

徐庶這個人並不是如評書中講的那樣忠於東漢朝廷,而是遊走於四方諸侯之間尋找一展抱負的機會。

正是因為如此,他聽說劉表遍邀名士的傳聞後,才主動的投入劉表麾下。

而在劉表麾下發現對方並不是能重用自己的名主後,便又果斷的離開,找司馬徽商量下一步計劃。

由此可以看出,徐庶這個人還是比較功利和現實的。

他的所作所為都為圍繞著讓自己一展抱負這個理想,所以他在曹操陣營,還是在劉備陣營並沒有區別。

對他來講只要有人給他一個充分發揮能力的機會,他就願意投入對方陣營之中。

在小說中的諸葛亮四友之中,除了一直隱居的博陵崔州平,剩下的三位最後都投入的曹操陣營。

這不能說完全是巧合,極有可能是三人共同的選擇。

曹操陣營比劉備陣營強大是顯而易見的,這三人的選擇並沒有問題。

可是在曹操打敗袁紹之前,這三人並沒有投入曹操麾下,而是集體到了荊州避難。

從這點可以看出,這三個人都是比較功利的性格,明哲保身並攫取利益最大化的風格非常明顯。

而徐庶又比另外兩人高了一籌,他利用諸葛亮在劉備處下注,也是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萬一劉備在諸葛亮輔佐下打敗曹操,他也不至於陷入被動。

他的這個小心思劉備看不出來,可是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

這就是為何徐庶在前往許昌途中去隆中勸說諸葛亮時,諸葛亮反而憤怒的說出"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的原因。

諸葛亮高度認同劉備的政治理念,復興東漢朝廷的最高理想,一同全國結束諸侯分裂狀態的遠大目標。

雖然徐庶是他的朋友,可是他們的做法與這個理念是完全背離的。

也就是說,在先公後私和心懷天下上,徐庶的所作所為並不能被諸葛亮認同。

可是由於有了母親被囚的理由,所以諸葛亮也不能阻止徐庶投曹,並把自己送給劉備,所以他只能憤而離席。

徐庶想得很好,這種做法在曹劉兩家下注,誰統一全國對他都有利。

徐母是老一輩的人物,又讀過不少書,所以對國家的忠信看得很重。

她一眼就看出了徐庶的打算,對兒子非常失望,所以羞憤自縊。

可是即便母親以自己的生命表達了強烈反對的意見,徐庶仍舊沒有放棄他功利的做法。

所以在事後,多次收到劉備的邀請,有機會回到劉備陣營,徐庶都婉言拒絕了。

他既然已經下注,肯定要堅持到底的。

可惜的是他並不知道司馬徽那句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所以徐庶精明的算計,只落得竹籃打水的下場。

(當然這只是小說中的徐庶,歷史上的徐庶不受曹操重用卻是另有原因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徐庶離開劉備投靠曹操的真相是什麼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本來是劉備帳下之人,後來被迫歸附了曹操,為曹魏政權效力。徐庶曾經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幫助劉備破了八門金鎖陣,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說到悲情,三國里非他莫屬

徐庶,字元直,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三國演義刻畫的徐元直,進操營一言不發,不擬一謀,不獻一計,肯定是藝術加工。那麼,該如何解讀三國名士徐庶的三國人生呢?

歷史上,徐庶投曹後真的不再獻一計了嗎?

小說《三國演義》里,徐庶化名單福,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裡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

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為什麼沒有被殺掉?

徐庶,三國時期志向遠大的謀士,他本來投奔在劉備手下,但是曹操聽聞其才華,於是用陽謀逼徐庶到他的手下做謀士。到曹營後,徐庶心向劉備,所以徐庶終其一生沒有向曹操獻出一條計策,然而他不被曹操所用,為什...

三國中徐庶投曹營實為能力有限

徐庶,字元直,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

三國演義之徐庶為什麼要化名單福?

劉備在司馬徽那裡聊了半天「好,好。」回到新野就著了魔,對伏龍、鳳雛有了刻骨銘心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上講,司馬徽要是賣安利,也能火的一塌糊塗。但是伏龍、鳳雛之事目前不著急,有更著急的事亟待解決。  ...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麼樣?」 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