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用兵太菜?這回被黑慘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不久,我們分別講了趙雲、張飛、馬超的被黑史。


沒看過的,可以去回顧下:

一代英傑趙云為什麼被黑?精彩吐槽

深扒歷史上真實的張飛:集顏值才華武藝與一身?

馬超的武功究竟有多高?西涼掌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諸葛亮:

這個神一樣的人物,到底如何被黑?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什麼水準?他何以光芒萬丈照耀後世,他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黑的最多的一點就是:

說諸葛亮統兵作戰能力差勁,蜀國沒有一寸土地是諸葛亮打下來的。

荊州是孫權借的;益州是法正和龐統打下來的、漢中是劉備親自指揮打下來的。

論據主要是陳壽在《三國志》里對諸葛亮曾有過十六個字的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先說陳壽先生這個評價,他只能說明諸葛亮治國理政的水平比行軍打仗要強。

換句話說,諸葛亮行軍打仗的本事不如治國理政。

但這並不能證明諸葛亮統兵打仗有多糟糕!

就好比某個高考狀元,語文考了130分,數學考了140分,雖然語文不如數學。

但是也已經非常高了。

陳壽雖然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史之良吏」,評價人物非常客觀公正,不會把一些沒把握的事情寫進《三國志》,這點首先值得肯定。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陳壽跟諸葛亮是有隔輩的淵源的。

《晉書》雲「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

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

議者以此少之。

大概意思就是說陳壽的父輩(不一定是父親)因為馬謖的事情被諸葛亮軍法處置過,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又在政治上打壓過陳壽。

我也相信陳壽先生是個不記仇怨的正人君子,但是畢竟偏見是在所難免的。

因此,關於諸葛亮到底如何,我們還是得綜合像《後漢書》、《九州春秋》等其他一系列書來看。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傅玄評價諸葛亮:「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再看看諸葛亮的敵對勢力,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怎麼評價他:「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敵人都能給諸葛亮這樣的評價,證明此人確實了不起。

有人就說了,就算諸葛亮用兵還可以,那怎麼總打不贏司馬懿?

不可否認,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是無功而返。

我們再來看下蜀漢後期的地圖就知道,兩國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蜀漢地盤本來就不算大,而且有將近一半是南征孟獲擴充的。

蜀國地盤只有魏國的三分之一不到。

有人考證,蜀國戶數二十八萬、民數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

而魏國人口將近500萬,國土面積約291平方公里。

軍隊數量少說也有個三四十萬。

當然這些都是預估數據,沒有人真正統計過。

因此蜀國想打敗魏國絕非易事,或者說根本就是非人力說能為。

諸葛亮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

諸葛亮在那樣的條件下,打得司馬懿只能防守,無法還招。

我們知道,司馬懿對付諸葛亮只有一招,就是堅守不出,高掛免戰牌!

如果說諸葛亮用兵真的很菜,司馬懿怎麼不出來跟他試試?

更有意思的一次是,司馬懿聽說諸葛亮死了,認為這是進攻的好機會,趕緊追出來。

半路上又獲悉情報,說這個諸葛亮可能還沒死,他就嚇跑了!

過了幾天,手下就稟告司馬懿說,您當時錯過了一個機會,諸葛亮真死了。

人家姜維是詐你呢!

司馬懿就自我安慰說:「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

這就是「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由來!

這是歷史典故。

不是小說演義,是真事。

如果諸葛亮真是活廢物,你跑什麼啊,至於嚇得掉頭就跑嗎!

之前還有人做過假設,把諸葛亮和司馬懿調換下位置。

結果會怎麼樣?

結果當然肯定還是蜀國輸,但是大軍師司馬懿應該輸得更窩囊吧!

說到這,有人立馬又會跳出來反駁:諸葛亮再厲害,說到底還不是無功而返。

同時舉了一個例子:同樣是北伐的桓溫

桓溫(312年-373年)東晉政治家、軍事家

有人說同樣也是三次北伐,桓溫打下了三個省,而諸葛亮連三個市都沒能打下。

不同時期,形勢已然大不一樣,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對比實在太天真了!

要知道桓溫北伐時期,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北方。

諸葛亮北伐時期,面對的是統一的北方。

總之,諸葛亮北伐的目的達到了,什麼目的?一個是「以攻為守」一個是通過戰爭讓內部三股勢力團結起來。

讓蜀漢政權延年續命三四十年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這不是諸葛亮一個人的功勞,但是跟諸葛亮肯定是分不開的。

還有些人喜歡說諸葛亮不懂用人,而且權利慾很強。

理由有三點:

1.諸葛丞相「事無巨細,事必躬親」

2.發動北伐戰爭就是為了集權、弄權

3.任人唯親,盲目的排除異己。

先說第一。

在高校有個姓尤的老師,他就以教訓的口吻訓斥諸葛亮,說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為相之道,在於任人以賢,自己呢,虛靜處事。

就是說作為一個宰相,主要職責是教化百姓,調理陰陽,平衡左右,其他瑣碎的小事,應該放手讓其他人才去干。

自己不要什麼都管,也不要越俎代庖。

諸葛亮這種工作方法很不科學,也體現了他權力欲強!

然後這個老師又說,你看司馬懿都嘲笑他,說他「食少而事繁,豈能久乎」?

問題是諸葛亮每自比管仲樂毅,為相之道,難道他不清楚嗎?

我相信還輪不到某高校的老師來教育他。

事必躬親恰巧體現了諸葛亮對蜀漢的責任心,生怕有負先帝重託。

並且這裡的「事必躬親」並不是什麼事都做,而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參與進來。

比如杖打20以上的,諸葛亮過來監看。

這正是諸葛亮的偉大之處。

只有事事關心才能了解全局啊。

而不是坐在丞相的位置高高在上,而下面的事情一概不知。

即使託付給別人,那也得有人可托。

雖然諸葛亮也在招攬人才,但是畢竟蜀漢後期還是人才凋零。

但凡有才幹的人,諸葛亮能不委以重任?

(街亭連馬謖這樣的書呆子都用上了,這也體現的用人之難,用人需謹慎)。

後期如:姜維、蔣琬、費禕、董允等

所以我認為「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更多的是體現了諸葛亮的做事態度,做事的責任心。

實際上並不可能什麼事都自己做。

再說第二。

說諸葛亮先生用北伐集權、弄權,這個邏輯很驚悚!

因為我們知道,集權、弄權他是在中央,也就是政治中心,更方便,也更合理。

文史作家趙丹陽先生就舉過三個例子來論述這個觀點,

1.桓溫北伐

有一次桓溫打到敵人的樞要位置,戳到敵人的死穴了,本來一鼓作氣就可以大獲全勝!

這個時候桓溫突然不打了,他說我要回朝廷,為啥要回去?

一來是怕朝里有人算計我,詆毀我,我長期在外征戰,怕後面有人給我下黑手。

二來我的歲數到了,戰功也積攢了不少。

我想回去加個九錫!當個王爺!

結果桓溫回到政治中心,也就是國都,首都,脅迫天子,大肆的清洗異己,安排自己人上位。

最後給自己弄了個侯爺的爵位!

你看,想弄權,你得回政治中心。

你在外邊,怎麼弄權?

2.劉裕北伐

有一次北伐,敵人聽見是劉裕來了,嚇得大小便失禁,倉惶逃竄。

有人勸劉裕,咱們趁機把姚氏家族、赫連家族都幹掉,怎麼樣?

劉裕說不成,不幹了,咱得趕緊回政治中心,我已經戎馬半生了,現在要回去,行革故鼎新的大事!

他回去幹嘛,調整人事,以便稱帝!

3.曹操

曹操也是一樣,有一次把甘肅全境打通了,這可是大好事。

有人勸他,既然已經得到了甘肅,索性,把漢中也給他拿下!

曹操也說,不行了,得回去了!朝中已經對我議論紛紛了!我再不回去,朝廷還是我當家嗎?就要變天了!

也回去了!

最後加了個九錫,封魏王。

我舉這三個例子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看他們三個梟雄,到了晚年,怎麼總惦記往政治中心跑?

就是你只有回政治中心,你才能擺弄天子,才能更好的監督和震懾百官,才更便於進行人事調整。

但是諸葛亮剛好相反,歲數越大越往外跑,五次北伐,有一次甚至離政治中心遠達幾千里!

這是很危險的。

萬一後面有政敵給你使壞,你防不勝防!

有一次李嚴,就差點把諸葛亮的糧草掐斷了。

你說多懸!差一點就能引起譁變!幸虧最後劉禪明辨是非,把糧草撥過去了。

如果劉禪不明事理,不僅不給諸葛亮糧草,反而把京都的城門禁閉,讓諸葛亮進退維谷,你說諸葛亮是什麼處境?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還有更危險的,諸葛亮北伐,那是跟誰對陣,跟司馬懿,郭淮,孫禮,張郃對陣!這幫人好打嗎?

弄不好就死在這兒!

北伐的難度係數和危險係數太大了!

我們知道,諸葛一生唯謹慎。

他如果想要弄權,應該穩穩噹噹的坐在中央,穩紮穩打的排斥異己!

最後,諸葛亮是否「任人唯親 排除異己」?

任人唯親有沒有?不可否認,確實有一點,比如馬謖、楊儀之類的。

都是諸葛亮身邊的紅人。

但是諸葛亮不是純粹的任人唯親,至少必須是才能被諸葛亮認可。

並且諸葛亮執掌蜀漢後,一直堅持依法治國,在選拔人才上面儘量平衡兼顧,不僅提拔了一些東州集團人才而且還提拔了一些當地益州集團的人才。

像周舒、周群、李恢、楊洪、王平等。

下面我們聊一聊諸葛亮值得我們今人學習的四個地方。

廢話就不說,咱們就亮乾貨。

第一點,我覺得是諸葛亮先生能夠「盡粹國事,不謀私利」。

我們讀讀《後漢書》和《三國志》就能發現,諸葛亮這輩子,把心血全都用在治國和北伐上了,一點私產都沒留!

史書上記載,諸葛亮留下的那幾畝地,大概也就是兩家農戶加在一起,那麼大點。

錢是一個大子沒有,都給百姓分了!

咱們看看後世那些貪官污吏,動輒貪污上億、上十億,房子七八十套。

這境界哪跟諸葛亮比?!

有人說 諸葛亮那是為了沽名釣譽,那是為了青史留名!所以才不貪污!那證明諸葛亮起碼還是要臉的人,有些貪官污吏他是臭不要臉啊!

還有一件事,我們要給諸葛亮點讚!就是諸葛亮這個人不搞「權力世襲」,這個難得。

中國歷史上有個很糟糕的現象,就是官二代接班。

譬如父親是個市長,恨不得立馬把兒子弄成副市長、副局長,好讓他接班。

最可恨的是,他也不管他兒子有沒有那個能力,就死欺白咧往上拽!哪怕他兒子是個廢物,是個缺德鬼,他也想方設法讓他接班。

這個現象我們深惡痛絕!

但是諸葛亮先生沒有這麼做。

我們看看,他給自己兒子的職位,一點含金量都沒有,雖然名義上他兒子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的爵位,但是已經不掌大權了。

掌大權的是費禕和姜維。

諸葛亮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賢!

有些人總愛說諸葛亮私慾過重。

我想問一下,諸葛亮先生如果跟那些落馬的大老虎相比,私慾還算重嗎?

跟那些只知道把權力和金錢留給兒子的人相比,私慾過重嗎?

第二點,我們要跟諸葛亮學的,不僅要能算計人,還要學會算計事

諸葛亮不光會算計人啊,主要他還會算計事。

他自己下面還有個科研小組,在他的領導和培養下,專門研究東西。

有這麼幾大成果,你譬如說連弩,能一次發射十隻弓箭,殺傷力極大。

那一殺就是殺一排。

射程在50米到120米之間,能夠在一分鐘內發射五回。

這個夠狠,比小李飛刀厲害多了。

還有虎戰車,戰車長得如同老虎,還會噴火,射程達到一丈。

甭多了,你要推三輛虎戰車上去,那整個戰場就是一片火海!

諸葛亮還發明了一種「悶雷子」,在一個大罐子裡頭埋下火藥,這種火藥呢,燃點很低。

經過罐子悶一陣,他就能自燃,然後爆炸。

這是定時炸彈!

一個悶雷子下去,反正就算炸不死人,也得嚇死一個倆的

更厲害的是,還有一種類似手雷的東西,這個手雷里不光是火藥,還有其他毒藥的成分。

什麼成分,據說是拿虎狼草、黃猛菜、發冷藤等六種毒草磨成粉末製成的,在地上一炸開,周圍五米見方之內,那敵人都得全身麻痹、頭暈目眩,症狀嚴重的就當場休克。

這是毒氣彈啊!

你看,諸葛亮不只是在算計別人上下功夫,搞科研也是好手啊!

現在某些單位的領導,純粹靠算計人上位!天天拿一本厚黑學在那研究,除了算計人那不會別的。

你讓他搞個科研,弄個項目,他不會啊!是吧?活廢物!

得學學諸葛亮,不能光算計人,你也得會搞研究。

那種光會算計人,不會幹實事的人,應該趕緊去國外,給人才騰地方

第三條。

收人先收心。

這不光是劉備的絕招,也是諸葛亮的絕學。

你想讓別人服你,最重要的是降伏其精神。

你降伏他肉體,那沒用!

這一點在征南蠻上體現最佳。

諸葛亮和孟獲數次交戰,歷經坎坷,終於大獲全勝。

這個時候蠻王孟獲就跪地請降,說我服了,南蠻歸你了,你滿意了吧?我不玩了!

出乎意料的是,諸葛亮說,你想錯了,我來不是為了搶地盤。

我們華夏講求的是「以戰求和」,戰爭不是目的,他是手段。

我們永結秦晉之好吧!你還是南蠻的老大。

好不好?

這下子孟獲就很感動,他就知道了,諸葛亮不是為了侵略我們,是為了雙方長久的和平、是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才來的!

這回心裡就服了。

真服了!

歷代帝王都征過南蠻,但是不到七八年,這個地方總是反覆背叛,反覆造反。

為什麼?他們心裡不服!諸葛亮這一手下來,南蠻安靜了三十多年。

古語說:「王者之道,降心服志

」你打人一巴掌,還得給人一個甜棗。

剛柔並濟,才能服人。

治國也是一樣,也得剛柔並濟,怎麼管理老百姓?你不能單純的跟老百姓炫耀暴力。

炫耀兵威!靠暴力能統治長久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有一個案例就很能反應這個事實。

唐朝末年,有個軍閥叫秦宗權,他無惡不作,奸淫擄掠,甚至縱容手下活吃人肉。

他建立了一個政府,叫大齊政府,使用各種手段殘害百姓!

當時有個詩人,來到了大齊,就問當地的百姓,大齊政府罪惡滔天、罄竹難書,你們怎麼還肯聽他的話?為什麼不敢揭竿而起?

當地老百姓說,因為大齊政府有強大的軍隊!一個政府,它的存在,如果只能靠軍隊來維持、來保證,它是恨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最後大齊政府玩完了,秦宗權也玩完了!

軍隊不能保證一切!

你要跟百姓講道理!你要讓他們打心裏面擁護你。

這才行!

最後一點,是諸葛亮身上的法治精神。

中國古代先賢說得好:「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這十二個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公平公正的體現。

不管針對皇親國戚也好,還是平民百姓也好,法律不能有雙重標準!

這一點,諸葛亮做的很好。

有這麼一個事兒,說宮中的一個太監,手腳不乾淨。

老往外倒騰東西,把宮裡價值連城的一些古董,拿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叫犍為,拿到這兒去販賣。

後來這個事被曝光了。

諸葛亮就派人去查。

他的手下勸他,這個犯事的太監可跟劉禪不錯。

而且我聽說這個案犯還有個同夥,這個同夥曾經在您的手下當過差。

諸葛亮鄭重表態,照查不誤。

直至把兩名案犯繩之以法!

你看諸葛亮,他不因為這裡面有自己的老下屬,就考慮政治影響,就心存包庇,人家是一查到底,沒有雙重標準。

在他眼裡,誰犯了法,那都一樣!

回望後世,執法上的雙重標準真是無處不在啊!

曾經有個姓趙的女農民工,進城找活干,幹了有大半年,最後干不動了。

怎麼呢?

得了肺病。

沒錢治啊,就到處找人借,也向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求助,沒人搭理她。

萬般無奈之下,她只能在銀行卡上透支了九萬塊錢。

勉強把自己的病情穩定住了。

不久後就收到銀行方面的通告:告訴她,這是惡意透支,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逾期不還,將面臨三年半的刑期!當然,最後判沒判下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判下來了,就太狠了點!

你說這趙女士,她透支這九萬塊錢,如果是為了花天酒地、胡吃海塞,你判她三年半還不過分。

她不過是為了活命,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啊!

當然了,如果對誰都判得這麼狠,那也有利於金融秩序,應該點讚。

非法獲取三千萬,才判七年,非法獲取九萬元,就要判三年半!咱也不知道怎麼個量刑標準。

難不成說上流社會的人物有豁免權?!

有見及此,我們更加懷念諸葛亮先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們為什麼極力推崇諸葛亮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享譽古今一直都有很多人他推崇備至。但是我們說真正能使諸葛亮的名聲流傳下來,最得益的歷史朝代恰恰卻是魏晉兩朝時期。有人對此很不理解,諸葛亮代表著蜀漢,而魏國是蜀國不共...

諸葛亮的孫子給司馬懿的孫子打工?

要說三國後期,哪兩個人是死敵,整天斗啊斗,那必定是蜀漢的諸葛亮,還有曹魏的司馬懿。要知道在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可是讓司馬懿吃盡苦頭。諸葛亮共有兩個兒子,諸葛瞻和諸葛懷。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錦竹...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的評價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極大的讚揚了諸葛亮在蜀國內政方面的成就,肯定了諸葛亮的治蜀方針,評價諸葛亮為「識知之良才」;另一方面,陳壽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提...

領袖評價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諸葛亮足智多謀是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三國演義》寫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凸顯出來諸葛亮的大智慧形象。上方谷一戰中,差點要燒死司馬懿等等,莫非諸葛亮真的比司馬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