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軍事家鄧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鄧氏曾經是南陽新野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
鄧艾自幼喪父,鄧艾生活在戰爭頻發、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并劇烈的中原,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
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
因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
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十二歲時,又隨母至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欣然嚮慕,於是自己命名為鄧范,字士則。
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鄧艾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鄧艾憑其才學被推薦為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佐、乾等下級官吏,以後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
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
但因為口吃,典農都尉認為他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充當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同郡一長者見其家貧,經常資助他,而鄧艾開始時沒有表示感謝。
[2]
鄧艾喜歡軍事。
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當時,出身貧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鄧艾平淡地過了近二十年。
後來總算當上了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
一次,鄧艾上洛陽去呈報,有機會見到洛陽太尉司馬懿。
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
[3][4]
人生轉折
遇到司馬懿,可以說是鄧艾一生的重大轉折。
正始(240—249)初,魏國準備在東南一帶進行屯田,積儲軍糧,對付吳國,因此就派鄧艾前往視察。
鄧艾從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視到壽春。
經過考察,鄧艾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
他認為:「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夠充分利用土地。
應當開挖河渠,引水灌溉,廣積軍糧,又開通漕運的水路。
」於是,便著《濟河論》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鄧艾還認為:「從前平定黃巾之亂,為此而屯兵開田。
在許都積蓄了許多糧食,目的在於控制天下。
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還有戰事,每當大軍南征,僅用於運輸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資很大,勞役繁重。
陳、蔡之間,土地肥沃,可以減省許昌周圍的稻田,引水東下。
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萬人,淮河以南屯兵三萬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輪休,常有四萬人,邊種田邊戍守。
風調雨順時,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
扣除兵民的費用,每年用五百萬斛作為軍資。
六七年間,可以在淮河上游積蓄三千萬斛糧食。
這些糧食夠十萬軍民吃上五年。
憑著這些積蓄進攻東吳,可無往而不勝啊!」
司馬懿看後,非常滿意,採納並實施了。
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
北以淮水為界,自鍾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里範圍的土地上,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
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
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注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長的水渠,灌溉農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
幾年之後,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展,魏國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
每當東南有戰事,大軍便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
軍資糧食有儲備,又沒有水害。
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
[5]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
正始四年(243年),鄧艾出任參征西軍事,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
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
民屯起自曹操都許之歲(196年),至魏亡(265年)始止,前後共七十年。軍屯倡於建安之末,至魏亡未止。故屯田可謂與曹魏之興亡相始終。曹魏對屯田經營之勤,效果之顯著,在歷史上獨具特色,至今仍為...
三國這個名將,靠司馬家發跡,也死於司馬家
三國中蜀國的滅亡純屬自找,在諸葛亮死後,蜀國面臨人才凋零,皇帝不理朝政,軍事上只有姜維在苦苦支撐,加上蜀地還有很多少數民族沒有歸屬,雖然有天府之國的四川,但依然無法支撐龐大的軍事開銷和皇帝的腐敗...
鄧艾提出的建議,為何能為滅亡東吳奠定基礎,該成語故事道出原委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曹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主人公是鄧艾。原文如下:
他草根出身,率奇兵滅亡蜀國,掀開三國統一序幕,死在自己人手中
他是魏國後期脫穎而出的將領,一生所建功業赫赫。尤其是他領兵奇襲蜀國成都,成功滅蜀,為魏國立下最大功勞。但也因為破蜀,他被人誣陷反叛,因而被殺。他就是鄧艾。
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至少提前十年
他文武全才,深諳兵法,戰功赫赫,被後人譽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他以10000多的兵力,卻成功破蜀。但是卻被司馬昭猜忌,最終全家被殺,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早十年。他就是鄧艾。
三足鼎立魏國實力勝出,因一政策實施較成功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建立魏國。隨後蜀漢和東吳政權也先後成立,正式開始了三國時期。我們一般稱這段歷史為三足鼎立,但其實魏蜀吳三方並非勢均力敵,魏國的國力和軍力要遠遠勝過吳蜀兩國,所以吳蜀大...
他靠自己的能力走上巔峰,青史留名,卻落得如此下場!
三國中不乏英勇智謀之輩,文如諸葛荀彧,武類關羽張飛。但是許多人都是憑藉著別人,在三國留下名字。這裡要介紹一個寒門在自己的努力下達到巔峰的例子——鄧艾。
司馬懿提拔一個種田的,此人一戰成名,令諸葛亮生前絕妙安排破滅
司馬懿,作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終結人物,在三國的歷史中,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由他帶來的歷史歷史見證也是不少,有他在,蜀國丞相諸葛亮沒有完成北伐的夢想,最終夢斷五丈原,草草交代後事,變撒手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