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為國捐軀的關羽竟然是劉備借刀殺人,揭秘不為人知的內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

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

關羽向來驕橫跋扈。

黃忠在定軍山一役中,刀劈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汗馬功勞。

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兩人平起平坐。

然而當劉備派人去冊封關羽時,關羽破口大罵「大丈夫豈能與老兵為伍」,不是針對黃忠,而是針對劉備。

最後還是使者說了一大通好話,關羽才勉強接受了劉備的冊封。

還有,劉備讓小舅子糜芳與關羽一起鎮守荊州,是對關羽不放心。

關羽太跋扈,而劉備的兒子劉阿斗又太無能。

劉備可能考慮到自己死後劉阿斗控制不住關羽,因此要在生前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三國演義上說劉備聽說關羽戰死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昏厥於地」,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

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之的記載,相反卻記有: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這難道不奇怪嗎?照理說關羽是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劉備應該對他追封,給他諡號,但是關羽的諡號壯繆侯,是後主劉禪追封的。

而法正死後,劉備當即追封他為翼侯。

《三國志》中說,劉備同關羽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但關羽死後,享受的待遇還不如法正。

關羽之死劉備為何嫌疑最大?不難看出,關羽身上集合了好多劉備所不能容忍的缺點。

從《關羽傳》看,至少有這樣三條:首先,好與自家同事爭誰第一,有窩裡斗之嫌。

馬超歸降蜀漢,關羽在荊州致書諸葛亮,要與馬超爭一個高下;幸被諸葛亮巧言回函,極力稱讚他「絕倫逸群」,充分滿足其虛榮心,才得以化解矛盾,避免一場內部爭鬥。

其次,不能妥善處理與盟國的關係,逼友為敵。

關羽在荊州與曹軍作戰,曹操派人約孫權合攻關羽。

孫權未作決斷,先派人為兒子求婚於關羽之女,以試探關羽的態度。

關羽「罵辱其使,不許婚」。

孫權大怒,遂決定奪取荊州,與劉備翻臉。

可以說,蜀、吳交惡,荊州被奪,關羽作為一方主帥,他的態度是一個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因素。

再次,不能妥善處理與部下的關係,導致內部生變。

這是失荊州的關鍵。

吳國大將陸遜總結關羽的性格是「矜其驍氣,陵轢於人」(《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即以勇氣自負、欺凌他人。

屯守戰略要地的糜芳和傅士仁平素被關羽瞧不起,關羽出征時兩人因軍資供應有時不足,被關羽威脅說「還當治之(回來後再治罪)」,心中常常恐懼不安,最後接受了孫權的誘降。

孫權不費一兵一卒就奪取了關羽的根據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死因之謎 竟遭結拜兄弟劉備陷害

天天探索2014-08-12 10:10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為何不發救兵的...

三國最大謎團:關羽慘敗荊州劉備為何不救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為何不發救兵的問題,《三國志》中沒有...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三國最大謎團:關羽慘敗荊州劉備為何不救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為何不發救兵的問題,《三國志》中沒有...

劉備集團:關羽算個部門經理嗎?還是CEO?

世人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是這樣的嗎?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任何偶然事情發生的背後或許都存在著必然。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關羽從江陵出兵攻 打襄、樊地區,勢如破竹,...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

關羽的人緣到底有多差?我們今天來起個底

身處職場的人都知道同事往往不是朋友,但良好的同事關係是在職場生存的必須。不然被穿個小鞋或是來個不配合什麼的,經常是怎麼死都不知道了。我們今天說的關羽就這樣一位不注重同事關係的高傲之人,我們知道他...

趙云為什麼是羅貫中筆下最完美的蜀漢名將!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尊劉抑曹的。我們品讀《演義》,不難發現,劉備所領導的蜀漢集團,寄予著作者的社會理想即理想的君臣關係(明君賢相)、理想的君民關係(民本主義)、理想的良將(忠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