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才堪稱三國時代的常勝將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曹操排在第十,那麼歷史上誰才能堪稱三國時代的常勝將軍?常勝將軍我們稱之為「戰神」,從古至今,寥寥無幾。

《三國志》將趙雲與關,張,馬,黃共列為一傳,是為《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三國演義》把趙雲加工誇張為五虎上將,說他智勇雙全,德才兼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代表。

但由於在《三國志》等史書記載中,趙雲的戰績比較少,尤其是缺乏統率大軍、獨鎮一方的表現,人們對歷史上趙云為將的真實能力產生了質疑。

雖然《三國志》里關於趙雲的戰績記載很少,但蜀書與魏書、吳書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歷史資料;加上陳壽著《三國志》以魏為正統,整部蜀書都相當簡略,對關、張、馬、黃、趙的戰績記載都很少,因此不能憑此而否定趙雲。

陳壽將這五個人同列一傳,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至於陳壽最終的評價,顯然是對趙雲的高度讚譽而非貶低。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詳。

最初(年代無法確定)趙云為本郡所舉,率本郡人馬投靠公孫瓚,公孫瓚問趙云:「聽說你們冀州人都願歸順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能夠拯救大難的人。

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來一樣。

我們冀州的百姓,只是嚮往仁政,並不是輕視袁紹而親附將軍。

」劉備見到趙雲後,認為他膽識出眾,便用心交結。

於是趙雲就隨劉備到平原國,為他統領騎兵。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許是命中注定,趙雲在鄴城又碰到了當時被曹操殺敗投靠袁紹的劉備,於是幫劉備秘密募集數百人皆稱劉備曲部兵馬。

趙雲似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仁君,從此跟隨劉備走上了振興漢室的功業。

趙雲投效劉備後參與過的,有史料記載的大小戰役:博望坡之戰,生擒夏侯蘭;當陽之役,從5000虎豹騎中保護並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但是劉備兩個女兒被俘;赤壁之戰後,趙雲隨劉備奪取桂陽、長沙等四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前,命趙雲兼任留營司馬,並且因為趙云為人嚴肅穩重,特任趙雲掌管內事。

孫權知道劉備入蜀就大遣船隻迎接孫夫人。

孫夫人也沒打算空手回去,準備帶著後主回娘家。

但被趙雲張飛所發覺,立即進行攔截將後主奪回。

趙雲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淪為人質的厄運。

西川之戰,諸葛亮率領趙雲,張飛分路進攻西川,至江州,破巴郡等,趙雲自外水至瀘州,分定資中、嘉眉等地,最後在成都會師,合圍成都;漢中之戰,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至漢中,趙雲破其軍於漢水(成語:偃旗息鼓,即出自趙雲身上)。

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後終於確立了三足鼎立之勢,經過多年的努力劉備成了一方之霸主,但蜀漢大將關羽由於一時疏忽丟了荊州三郡以身殉國。

)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因為憤恨孫權襲擊殺害了關羽,準備進攻孫權,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

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

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

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

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

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但劉備不聽,隨即東征,留趙雲督江州。

次年劉備大敗秭歸,趙雲乃進軍至永安以保衛先主,吳軍退卻。

夷陵之戰後趙雲追隨半生的仁君劉備病逝在白帝城,後主繼位。

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趙雲與鄧芝往拒曹真。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逝,其長子趙統繼承爵位,做到虎賁中郎,督率統領軍隊。

趙雲的次子趙廣,任牙門將,跟隨姜維在沓中,戰死疆場。

趙雲加入劉備集團後,直到病逝,基本上沒有提及他有失敗的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趙雲忠、義、仁、謙,在人品上是十分值得敬佩的。

而他「勸劉備將成都田宅歸還百姓」、「力諫劉備伐吳」,都是戰略層面上的眼光,是具備政治智慧的人物,在見識上比一般謀士還要強,這對於一名武將而言實屬難能可貴。

因此,三國時代的趙雲,雖然表面風光不及眾人,稱其為當時的勝將軍應該是恰當的。

趙雲歷史上的趙雲,初屬公孫瓚,後歸劉備,"為先主主騎"(衛隊長),逐步成為蜀漢集團的重要將領之一。

平心而論,在那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代里,豪傑競逐,猛將如雲,趙雲並不算其中最傑出的人物。

謂予不信,有史為證:論武勇,趙雲不及呂布,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

呂布"便弓馬,臂力過人,號為飛將"。

關羽,張飛都號稱"萬人敵",被目為"虎臣"。

馬超被諸葛亮稱為"雄烈過人,一世之傑"。

黃忠"常先登陳(陣),勇毅貫三軍"。

趙雲呢?其勇敢是毫無疑問的,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役中他從容拒敵,以少勝多,被劉備稱為"一身都是膽",並從此號為虎威將軍。

這與張遼在合肥大敗孫權,使孫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甘寧百騎劫魏營,使曹軍"驚駭鼓譟"可相媲美,但綜觀其武藝和威名,在當時仍比前述諸人略遜一籌。

論功業,趙雲也不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等人。

關羽在劉備創業的過程中,每每擔任方面重任,可謂劉備的得力助手。

早在建安四年劉備重新占領徐州時,就派關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赤壁之戰前,劉備的軍事實力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劉琦率領的江夏軍隊萬人,另一部分就是"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得荊州數郡,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劉備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荊州事",足見倚重之深。

而關羽在荊州敗曹仁,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以至"曹公議遷許都以避其銳",真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了。

張飛功績亞於關羽,亦為劉備股肱。

馬超雖然遲至建安十九年方歸順劉備,但他的剽悍善戰早已聞名遐邇,所以他一到劉備軍中,就使被劉備困在成都的劉璋失去鬥志,開城出降,從而為劉備立了一大功。

黃忠於建安二十四年親斬曹軍名將夏候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魏延從建安二十四年起鎮守漢中,挑起了屏障益州,經營北伐南進基地的重任;劉備去世後,他更以蜀漢第一員大將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勳。

趙雲呢?長期跟隨在劉備,諸葛亮的身邊,很少獨當一面,功業自然就不那麼顯赫了。

正因為這樣,在蜀漢集團中,趙雲的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魏延。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早已被封為漢壽亭侯);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先已被封為新亭侯);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先已被封為都亭侯);拜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這時,趙雲僅為翊軍將軍。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除關羽,黃忠已卒外,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馬超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鄉侯;魏延也進拜鎮北將軍。

這時,趙雲的官爵卻未升遷。

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準備大舉北伐。

這時,關,張,馬,黃均已物故;魏延以鎮北將軍,都亭侯的身份,擔任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而趙雲則以鎮東將軍,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諸葛亮身邊,地位仍不及魏延重要。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趙雲去世。

然而,歷史上的趙雲決非平庸之輩,他有著一些不同凡響的優秀品格:

其一,深明大義。

在那個動亂擾攘的年代裡,一個人的文韜武略為誰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試金石。

當其時也,為一己之富貴而趨炎附勢,助紂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趨使者更比比皆是。

趙雲的選擇如何呢?據《雲別傳》記載,當趙雲初從公孫瓚時----時,袁紹稱冀州牧。

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洶洶,未知孰是,民有倒縣(懸)之噩,鄙州論議,從仁政之所在,不為忽袁公而私明將軍也。

"這一段話,可以看作是趙雲的政治宣言。

他的原則--"從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標--解民於倒懸。

在封建社會中,這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人生理想。

他先投公孫瓚是為此,後歸劉備也是為此,而不是單純出於私人感情。

正是這一點,使趙雲大大高於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諫。

《雲別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返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以役調,得其歡心。

"先主即從之。

自此軍民安堵。

這件事告訴我們,趙雲的頭腦比同時的許多人清醒,他不僅能從劉備集團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而且注意爭取民心。

無怪乎劉備馬上採納了他的建議。

當劉備要去討伐東吳,以報襲荊州,殺關羽之仇時,趙雲又挺身而出,竭力勸阻,指出:"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魏,先與吳戰"。

由於劉備拒絕了趙雲,秦宓等人的諍言,一意孤行,終於遭到夷陵之敗,使蜀漢元氣大傷。

這從反面證明了趙雲意見的正確。

綜觀蜀漢集團的歷史,在眾多武將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趙雲那樣,從根本大計上直言規諫劉備,這又是趙雲識見過人之處。

其三,公正無私。

趙雲追隨劉備多年,總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赤壁之戰前,劉備曾於博望坡打敗曹操大將夏侯敦。

在戰鬥中,趙雲俘獲了其部下夏侯蘭。

他與夏侯蘭本是同鄉,"少小相知"。

在這種情況下----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

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此。

不是私自買放,而是報告劉備;不是為自己增添幫手,而是為劉備推薦人才;公事公辦,實堪讚賞!

趙雲的這一優秀品質早為劉備所賞識,所以劉備曾任他為留營司馬,"掌內事",而他一直兢兢業業,秉公理事。

相比之下,好惡由己,褒貶任情的楊儀之流就差得太遠了。

其四,謙虛謹慎。

趙雲在蜀漢集團中,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又有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

這一點,又是"剛而自矜"的關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敗,趙雲與鄧芝率領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

在撤退時,由於趙雲親自斷後,部伍不亂,"軍資實物,略無所棄"。

諸葛亮對此十分讚賞,要賞賜趙雲所部將士。

這時,趙雲毫無沾沾自喜之態,而是誠懇地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

"透過這番真摯的話語,其律己之嚴格,胸襟之開闊,均可洞然而見。

那些淺薄自負,自吹自擂之徒,豈能望其項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

三國十大最牛武將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曹操排在第十位。凡好三國者,讀三國必不下三遍,凡讀三國過三遍者,心中難免會將其中武將默默排名一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估計一百個人排名,就會有一百...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歷史千人冊(281-290)

281、關羽(?-219) 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早年隨劉備起兵,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守下邳(今江蘇邳州南)。東漢建安五年 (200),為曹操擒獲,授偏將軍。在官渡之...

趙云為何會被劉備重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挺喜歡趙雲這個武將的,畢竟一個文武雙全且忠心可靠的武將非常難得,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常勝將軍,沒有人會拒絕這麼一個將軍,劉備諸葛亮曹操愛得不得了,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趙云為什麼是羅貫中筆下最完美的蜀漢名將!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尊劉抑曹的。我們品讀《演義》,不難發現,劉備所領導的蜀漢集團,寄予著作者的社會理想即理想的君臣關係(明君賢相)、理想的君民關係(民本主義)、理想的良將(忠勇仁...

三國真相:趙雲其實不算是蜀國的五虎上將!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縣西北)人。先從公孫瓚,時劉備亦在,與趙雲深自結納。公孫瓚為田楷擊袁紹,派劉備出征,趙云為騎將,後因對公孫瓚失望託詞兄喪,離去前與劉備曰:「終不背德也。」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而重用魏延?

劉備雖然沒有諸葛亮有才,但是很會用人,用人識人方面,比諸葛亮強多了。趙雲很早就追隨劉備,征戰沙場,為什麼劉備不重用趙雲呢?而魏延是半道投降劉備的,劉備為什麼重用魏延呢?

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可惜並非五虎上將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後劉...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趙雲?為什麼要害趙雲?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似乎是個很精明的人物,你看諸葛亮每次出兵,似乎帶著的都是趙雲,二人似乎也是黃金搭檔。諸葛亮借東風,指定趙雲前來接應;諸葛亮弔孝,指定的也是趙雲護送;甚至劉備招親,諸葛亮也派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