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至少讀1本書的人生,做到就是賺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記得那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我當時正坐在一個大學演講大廳里聽艾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的演講,他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激進主義分子,正在慷慨激昂地吐槽我們這一代人的冷漠。

坐在我旁邊的是格洛麗亞·愛默生(Gloria Emerson),一位聰慧又獨特的記者和作家。

我們討論著霍夫曼的演講,我告訴她,自己特別喜歡穿梭於火花迸濺的思想交鋒中。

我說:「能夠在這裡與穎悟絕倫的人交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真是難得的機會。

「天啊,你別說傻話了,」她卻如此回應我,「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這種交流對話,只要讀一些書就好了!」

想想慚愧,上大學時,我讀歷史專業,那時候每周都能讀3-4本書。

格洛麗亞的話很有道理,只要讀書,我們自然就能擁有談話中的一席之位,就能穿梭於智慧火花碰撞的先鋒對話中。

歲月如梭,一轉眼到了現在。

自從開了播客,我就盡我所能閱讀了許多非小說類型的書,至少一周一本。

這完全是出於工作的需求。

起初之所以要讀書,是因為我需要決定是否要邀請這個作者在播客中對話,以及是否要分享他的想法和觀點;其次,如果我決定邀請他來參與對話,那麼我就更需要通過讀書,來使得我們之間的交流更得具價值。

所有的這些閱讀經歷,都讓我的思想更豐富。

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我的知識面越來越廣,我也越來越具有行動力。

由於視野越來越開闊,我對於自己的見解和行為也更加自信,對他人也會更加同情與理解。

但是,閱讀是一件耗時的事。

即使不讀書,每周都已經忙不過來了,更況且我讀書的速度還很慢。

我曾經嘗試過走一些老套的捷徑,但沒有一種奏效。

通過閱讀書籍推介不能充分地理解一本書,而那些書籍的摘要更是糟糕。

我從沒有讀到過一篇書籍摘要如原書般有趣、有用。

結果我發現,最好的閱讀方式,是我在大學時得到的閱讀建議。

Michael Jimenez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他主要研究拉丁美洲歷史。

有一天,我告訴他我為繁重的閱讀任務所苦惱。

他說,「我希望你沒有像閱讀小說那樣,逐字逐句地讀這些書。

我說我就是這麼做的。

他環顧一下房間,旁邊的一些同學也怯生生地點著頭。

於是,他把我們這些學生叫在一起,教我們如何閱讀非虛構圖書。

他說,「聽著,你們不要逐字逐句地讀這些書,關鍵是要理解領會。

他進一步解釋說,小說會引導我們進入作者所營造的那個世界,激發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然而一般的非虛構圖書,比如提升領導力的書,往往是在向我們闡明某種觀點,提升我們的知識水平。

作為讀者,我們隨著自己閱讀的每一本書而不斷開闊思維。

書讀的越多,我們就越能迅速地理解作者的觀點,理解他們為什麼提及了這些,而非其它。

如果我們還能夠將這些建議或觀點踐行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那麼我們一定會變得更加博聞強識、通文達理。

換句話說,書讀得越多,我們內化提升的速度就會越快。

下面就是Jimenez教授針對閱讀非虛構書籍提出的一些建議,其中也有一些是我自己的觀點:

1. 從作者入手。

這是誰寫的書?讀書之前,不妨瀏覽一下作者的個人簡介。

要是你能在網上找到關於這位作者的採訪或文章,那就更好了,一定要迅速看完。

這將幫助你對作者的立場、觀點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閱讀書名、副標題、內容提要和目錄。

這本書的總體觀點是什麼?又是如何一步步展開論述的?經歷這個過程,也許你就可以向別人介紹這本書了。

3. 閱讀導讀和總結部分。

通常情況下,作者都會在書的開篇和結尾著重論述自己的觀點,清晰表明看法。

因此,在閱讀這兩個部分的時,要逐字逐句地認真閱讀,但是速度要快,別拖泥帶水。

通過第2步,你已經對作者的總體觀點有所了解。

在此基礎上,導讀會告訴你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如何一步步論述自己的觀點,而書末的總結部分則會說明希望你能從中收穫什麼。

4. 閱讀或者略讀每個章節。

看看每個章節的標題,然後閱讀每章開頭的幾個段落或者只是開頭幾頁,弄清這一章要闡述的內容、表明的觀點。

重要的是,想一想這一章是如何與全書內容相銜接的。

接著,瀏覽這一章中的標題和副標題,感受作者的行文脈絡和論述框架。

另外,還要讀一讀每一段落的首句和末尾句。

如果你懂作者在說什麼,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但如果不懂,就要把整個段落都讀一下。

在這個過程中,一旦覺得自己理解了這個章節,剩下的內容就可以省略不讀了。

因為你已經清楚了作者的觀點,而觀點論述的過程中是存在重複的。

5. 最後再讀讀目錄。

一旦你讀完了全書,一定要返回來看看目錄,同時在腦子裡對全書的內容進行盤點總結。

花點時間梳理一下整本書的脈絡——那些引發你思考的觀點,你依然記得的故事,你與作者一同走過的心靈。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會做筆記,而這個過程就像是與作者對話一樣。

我與作者的哪些觀點一致?又有哪些意見相左?還存在哪些潛在的深層次問題?還有哪些內容希望與其他人討論或者進行更深入思考?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這樣做讀書筆記,都大有裨益。

按照這一方法讀書要比傳統方式效率高得多,比如平時要6-8個小時才能讀完的書,現在用1-2個小時就能讀完。

雖然所用時間大幅縮短,但是你卻會感覺自己收穫了更多。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通過這個過程,你並不是僅僅讀完了這本書,還積極地全身心投入其中,進行了相對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你的注意力專注且活躍,能夠從整體的視角對全書進行領悟。

也就是說,你不僅僅是把書讀完了,而是真正讀懂了。

我之所以開設播客,就是想把我與那些學識淵博的人的談話進行分享,分享這些人的激情、學識和觀點。

是的,通過這些交流,我豐富了自己的學識,但是90%的原因,都是由於我讀了他們的書。

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讀書,來和那些最有智慧的人對話交流。

我們都可以迸發絕妙的想法,然後將之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也就是說,我們稍微用心,就能重回曾經埋頭讀書、受益匪淺的校園時光。

彼得·布雷格 (Peter Bregman) |文彼得·布雷格曼是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布雷格曼執行長,他還是暢銷書 18 Minutes: Find Your Focus, MasterDistraction, and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 作者。

我確定我稀罕|譯 《哈佛商業評論·自管理》編校|馬雪梅[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一年閱讀3000本書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這樣做讀書筆記,又專注又高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36氪經授權發布。大部分人做讀書筆記,往往都是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用文字或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整本書...

教你幾招讓你快速理解讀完一本書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因為之前的我也很喜歡看書,常常一時間買很多的書回來,在買之前心裡總盤算著,我要儘快把書看完,可是當我收到書的時卻沒有這樣的信心了,看了兩三本書之後,就無法堅持下去,最後就...

閱讀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資——《高效閱讀術》

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讀書;想效法博學之士讀很多書,卻不知該讀什麼;好不容易挑到書,不是讀的慢、沒效率,就是很難專心。在這個信息爆炸、容易分心的網絡時代,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讓閱讀產生效益?請認真閱...

一年讀100本書的謬誤

你一年能讀完100本書嗎?你一年能讀完100萬字的書嗎?這兩個問題哪個更容易回答?在知識變現和內容創業火熱的背景下,閱讀熱格外搶眼,一些所謂的閱讀大V在閱讀數量和閱讀質量之間發生了分歧。其中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