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虛構華容道義釋曹操,將關羽樹為「義絕」形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華容道義釋曹操並非歷史的史實。
歷史上確實有曹操敗走華容道這一記載,但對手不是關羽,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山陽公載記》記載,歷史上的曹操在赤壁遭到火攻後,確曾敗走華容道,境況十分狼狽,但並未遇到任何埋伏。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三國演義》虛構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一情節,是作者迎合民間社會崇尚講義氣、重然諾、感恩遇、報知己等傳統文化觀念的精神需求。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描寫: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羽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
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後,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
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在這一篇章中,《三國演義》中的「三絕」: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同台亮相,個性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算無遺策;曹操的圓滑世故,能屈能伸;關羽的知恩圖報,義重如山,都在本篇中展現的暢快淋漓。
尤其是關羽的義氣深重,甘冒違背軍令斬頭之罪,依然義釋曹操,令無數讀者為之凜然一震,感慨不已。
《三國演義》作者在篇尾特別寫詩讚道:「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
清人王侃說:「《三國演義》可以通之婦孺,今天下無不知有關忠義者,《演義》之功也。
」
清人何剛德《客座偶談》卷四也云:「京中茶館唱大鼓書,多講《(三國)演義》,走卒販夫無人不知三國。
北人好聽戲,尤好武戲,武戲多演三國也,……甚矣《演義》魔力之大也。
但三國人才多矣,而獨注重於關壯繆,或稱關公,或稱關老爺,南人則又稱曰關帝,……北人崇拜者,視南人為甚,而關外為尤甚。
」
民間的需要是《三國演義》作者將關羽塑造成為「義絕」美名的根本動力。
對於民間來說,儒釋道法墨等文化主流思想所提倡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做人的品質要求,往往不會僅從書本中得來,而是通過一個個堪稱社會道德典範的塑造,形成民間紛紛效仿的參照。
戲曲、評話、小說、影視、繪畫、雕塑等藝術的表現形式,都是傳遞知恩圖報、古老優秀美德的重要載體。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被樹立為「義絕」形象,源自史書《三國志》對關羽熟讀《春秋左氏傳》的記載。
《三國志·魯肅傳》注引《江表傳》,中有呂蒙向魯肅所說:「斯人(關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
可見其真實可信。
《春秋》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史書,字裡行間褒善貶惡,撥亂反正,司馬遷言《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這就是後儒所稱道的「微言大義」,或曰「春秋大義」。
朱子言《春秋》「微言大義」有數十端,但這許多內容,卻只需概括為一個「義」字。
關羽因為熟讀《春秋左氏傳》,也就成為宋儒理學正統史觀及「春秋大義」的形象代言人。
將關羽塑造成為「義絕」的文化形象,作為古往今來忠臣義士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進而聖化為中華民族代表「義」的文化符號,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文化的需要。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三國迷案:關羽為何華容道釋曹操
(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
演義中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乃是諸葛亮一石三鳥之計!
是不是當時關羽在華容道殺了曹操,三國的結局就會大不一樣呢?其實這只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編寫的情節,歷史上關羽沒有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無論是《三國志》還是《魏略》《江表傳》《資政通鑑》都沒有...
還原一個真實的三國 敗走華容道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對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耳熟能詳。《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
曹操興高采烈,關羽懊惱不已,對著諸葛亮發火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是個膾炙人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廣泛流傳要歸功於《三國演義》。小說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中寫到:赤壁之戰期間,關羽奉軍師諸葛...
霸道總裁曹操、智慧CEO諸葛亮,來讀讀《三國》里的領導力
蜀漢已死,然智慧永生謝靜泓 | 文先有易中天評三國演義,繼有馬大勇品三國智慧,一部《三國》談盡天下英雄事,盡顯謀略與智慧,三國智慧教我們如何做更好的領導者。
《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被放走,是因為關羽礙於恩情嗎?
《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
千年未解之謎:華容道曹操逃脫,關羽無辜背鍋,實則另有其人
【讀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諸葛不是村夫】大家好,我是小諸葛,今天我給大家講講三國里,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三國演義》里寫到赤壁大戰,孫劉聯軍,大勝曹操。曹操率軍撤離,必過華容道,諸葛亮便派...
華容道放走曹操的不是關羽,別再被小說騙了,放走曹操的是他!
華容道義釋曹操是《三國演義》中著名喬段,原本志得意滿的曹操,在赤壁大敗後,一路向華容道敗逃。又遇大雨泥濘,道路不通,好不容易逃出來,曹操正得意此處沒有敵軍阻攔:是曹操向關羽乞求放開一條生路,關羽...
諸葛亮為何派遣關羽於華容道截留曹操?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皆因三國智者太多,勾心鬥角太厲害。這裡所說的三國指的是小說《三國演義》,而不是史書《三國志》,關於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個人感覺有以下幾點:
「義釋曹操」背後的故事!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曹操兵敗逃至華容道,遇到關羽,曹操無力抵抗,訴說昔日情分,關羽不忍放過曹操。這個故事體現出關羽的大仁大義、義重如山,歷來為大眾所津津...
揭秘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後 為何劉備孫權都沒趁機殺他的背後陰謀
赤壁之戰現在有各種解讀,有說曹操兵馬並不多的,孫劉聯盟的兵馬實可和曹操相提並論。可是不管怎麼樣,曹操卻確實打敗無疑,因為這次的失敗,曹操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可有趣的是,曹操雖然大敗,為何劉備和孫...
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
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發現曹操不該身亡,又考慮到曹操對關羽有恩,於是派關羽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給他做。曹操赤壁兵敗後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
在武帝紀中記載了哪些有關赤壁的信息?華容道是真的麼?
小編前幾篇已經分別用長篇大段描述完了曹操從小一直到遠征烏丸的大事跡,共四篇。今天小編要繼續分享,但從本文開始為了從精,打算將事件分開描寫,儘量再避免滿篇四千多字找不到重點的文章了。赤壁之戰是一場...
三國系列之曹操敗走華龍道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的船艦被劉備燒了,引領軍隊從華容道撤退,路上遇到了泥濘,道路不通暢,又颳起了大風,沒辦法只好讓羸弱的士兵背著草填在馬下,騎兵才能過去。羸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於泥中,死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