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讀書的正確「姿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漂泊小魚
碎片化時代讀書的正確「姿勢」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圍,總是害怕失去重要的信息,仿佛一會不刷微信就已經脫離了圈子和組織,一會不刷微博就不知道當下在流行什麼話題。
同時,不停地刷刷刷之後,又覺得大把的時間被浪費,負疚感冒了出來,想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一時興起買了一大堆書,回家以後又束之高閣,再次抱起手機,陷入死循環!
確實,相對於鑿壁偷光的古人,相對於青燈古佛的僧人,我們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到處都是碎片化的干擾,那麼,我們該怎麼讀書呢?日本作家齋藤孝的提出了《深閱讀》的概念,講述了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有效讀書的正確「姿勢」:
1帶著問題去閱讀
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時,完全不是自己在操作手機,而是手機在控制你的大腦,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是要讀什麼,僅僅就是在不停地刷。
讀書也是如此,我們要知道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休閒,那就去看小說好了;是為了解決當前工作生活中的問題,那去看工具書最有效;如果是為了學習提升,那就要知道應該讀哪個系列的書,入門是哪一本,進階是哪一本,制定學習計劃,一點一點啃。
為什麼說這些,因為很多人讀書僅僅是為了去做那個翻書的過程,然後自我安慰,「我都在看書了,又沒浪費時間!」其實,一切沒有收穫的閱讀都是在浪費時間!如果讀書沒收穫,還不如去打會遊戲呢!
那該怎麼辦,就是要帶著問題去閱讀。
問題有兩類,一是我想知道的,讀書前想想我要通過閱讀這本書,獲得什麼樣的知識,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讀過以後我將有什麼樣的收穫;二是我不明白的,在快速瀏覽書籍後,想想作者為什麼要按這個順序呈現知識點,這個知識點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哪些是我以前不懂的,現在仍然有哪些還看不明白。
前者是把大腦變成擠過後的海綿,為快速吸收做準備;後者是追隨作者的思路,把書讀深讀透,讀到骨子裡去。
2不只是用眼睛看
現在看書往往只用眼睛,誰要是拿著手機看微信訂閱號還能大聲朗讀,周圍人一定會罵他是SB。
但是小時候我們學語文都是朗讀的,一篇好文章叫作「朗朗上口」,所以我們常常說「讀書」而不是「看書」,對吧!
實際上,我們要把讀書變成立體的,我記得2011年我讀《甄嬛傳》的時候非常著迷裡面描述的風景——晚宴幽會的清涼台、私定終身的凌雲峰、苦行修煉的甘露寺禪房,哪怕是小小的牽牛花,被冠以「夕顏」的名字以後,也是美得不要不要滴!在我腦海中完全就是一幅瑰麗的山水畫卷(電視劇里都是室內劇,完全沒感覺),不知不覺中,經常看到凌晨3、4點時,才想起來6點鐘還要出早操!
有人說,給孩子讀書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我也深有體會!每當我給孩子讀繪本《世界為誰存在》的時候,那如詩一般的文字,還有大自然的美麗圖畫、野生動物的溫馨表情,仿佛帶著孩子穿越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靜靜地蹲守在動物們身旁,聽動物爸爸媽媽給它的孩子講述這個神奇的世界。
這些體驗都是電視、電影所不能給的,也是把書讀進去,就能讓人上癮的原因所在!核心就是不單單是在用眼睛去看書,而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書籍,喚醒身體體「視、聽、嗅、味、觸、腦」等全方位的感覺和體驗,這也是佛教所說的「六根」和「六識」。
3把書放在框架體系中去讀
作者齋藤孝理想中的書架是一整面牆的那種,分成許多小格,每一個格子裡對應一個主題的書籍,整個一面牆就是一個知識體系。
每讀一本書,都是放在體系中去思考去閱讀;當需要回顧時,只要看一下書架上的書脊,就能聯想起書中的內容。
其實,以書脊聯想書中的內容,需要詳細內容時再去查閱相關章節,這實際上是給大腦開了一個外掛,相當於電腦外接了一個硬碟。
既然說到硬碟,網絡時代還需要書架嗎?電子書不行嗎?當然可以,只是書架變成了電腦文件夾和文件管理器,我們可以對書籍進行分門別類地存放,作為一個知識體系的框架。
我現在用印象筆記來構建這個知識體系。
其實,無論實體書架還是電子筆記,核心都是在大腦中要有一個知識框架、書籍的分類,畢竟它們都是大腦的外掛嘛!然後是建立索引,便於查找,這個很簡單,實體書讀到精彩的地方,寫下心得折個頁角,下次根據框架找主題,根據書脊找到書,根據折頁找到具體內容就ok了;電子書籍更方便,可以直接搜索,為了精確範圍還可以給每本書加上標籤,按標籤分類進行查找。
印象筆記甚至可以查找文檔內、圖片中的文字,方便又高效!
4快速閱讀
我至今仍然記得小學老師告訴我,讀書一定要一字一句地讀,把字掰開讀,這樣學習才有意義。
可是現在一天的微信訂閱號推送就相當於半本《紅樓夢》,我到什麼時候才能讀完成呢?
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快速閱讀,基本上一天一本的節奏,這當然不是一字一句的閱讀,而是固定一下時間,固定一個地點,自己迅速進入讀書的狀態,開始快速閱讀。
先是概覽,大體上了解一本書內容,決定要不要讀,用什麼樣的方式讀,知道整本書的框架是什麼?主要講了哪些感興趣的點?
然後是帶著問題去閱讀,類似於查找答案,快速搜索想要知道的內容。
當然,在面對一個特別難以理解的地方時,要用到跳讀,暫且放它一馬,往往你把整本書看完時,回頭髮現當時的難點已經很好理解了。
對於認為重要的內容一定要用折角法,折起來,便於今後查找。
這樣就在大腦中建立了知識框架和索引,以後就是要用的時候隨時調取需要的內容了。
快速閱讀還有一個辦法是把選擇和閱讀分開,比如刷微信,我現在都是集中時間去刷,以最快的速度刷,每篇文章只停留3到4秒,確定是需要讀的,就導入印象筆記,大概用幾分鐘的時間完成選擇和分集文章。
第二步打開印象筆記進行集中閱讀,用上述快速閱讀的方法。
這樣的做的好處,在於減少大腦活動的切換,做選擇時安心做選擇,閱讀時專心去閱讀,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始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關於快速閱讀,推薦讀讀《溝通聖經》第十三章: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溝通聖經》來教你
5以輸出帶動輸入
《邏輯思維》羅胖談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時,提到有一條是,讀過的書哪怕寫一個字,也要寫總結,因為只有寫下來的,才是屬於自己的。
我記得高中時,後排坐了兩個美女,有段時間學古文,大家對歷史都比較感興趣,下課大家就在一起討論歷史典故。
男生嘛,就為了討好美女喜歡,我每天晚上回家抱著那本地攤上買的盜版《二十五史》認真專研,白天到了學校就像說書的一樣,今天商鞅城門立木樹威,明天蕭何月下追韓信……,天花亂墜,侃侃而談,女朋友是沒追上,倒把自己的歷史功底打結實了。
那麼快速的輸出的方法是什麼呢?就像是一本書如何快速寫出書評呢?秘訣有二:一是轉換視角,用自己第一人稱的視角去審視書中的內容,換一種方式去表達出來,這裡面要加入自己的閱讀體驗和過往的生活經驗,把所有看到的,想到的,放到書的知識框架中,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二是善於引用,引用書中精華的觀點、精典的句子,以此為依託,由一點發散開來,與自己的既有知識相結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具體的事例,就是一個不錯的輸出。
最近流行的讀書會、拆書幫,都是一伙人在一起,相互督促、相互交流,以輸出帶動輸入的具體形式。
以上就是碎片化時代讀書的正確知識。
最後再分享一下快速獲取書單的辦法,途徑有三:一是知乎發問或搜索,大神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二是豆瓣上有系列內容的書單,還可以查看書的介紹頁面,看別人寫的書評;三是隨手記錄,當閱讀時發現書中提到了哪本想看的好書,趕緊記在書單中,保證不會錯過好不容易進入視野的好書!畢竟每一本書與你的相遇都是緣份!
✤作者:漂泊小魚,業餘時間的專業讀書人,職業生涯規劃師,豆瓣、新浪微博書評人。
公眾號:每天想點事
✤本文由漂泊小魚授權在古浪讀書頭條號發布。
網媒轉載或紙媒發表,請預先取得授權!
碎片化時代的正確讀書「姿勢」
文/漂泊小魚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圍,總是害怕失去重要的信息,仿佛一會不刷微信就已經脫離了圈子和組織,一會不刷微博就不知道當下在流行什麼話題。同時,不停地刷刷刷之後,又覺...
一天看5本書的技巧?這篇文章里有
今天分享的書來自於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彭小六,男,32歲,自稱老處男。大學畢業後做了七年的程式設計師,然後又做了三年的產品經理,期間堅持在簡書上寫了一年讀書筆記,同時積極參加或組織分享會,後...
紙質書籍相對電子書有什麼好處?怎樣保存紙質書籍?
讀紙質書對身體有7個好處1、預防大腦衰老。研究發現,讀書能讓大腦保持活躍和忙碌,從而預防衰老。2、減壓。在各種減壓方式中,閱讀效果最佳,6分鐘內就能使壓力水平降低68%,比聽音樂和散步效果都好。...
99%的營銷人沒有構建知識體系
學習一輩子的事情,無論你在做什麼。——題記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真理。無論是進行專業與技能學習,還是進行社會實踐學習,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樣才在生活中,不斷的享受到...
如何通過主題閱讀,快速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導語:暢銷書《好好學習》的作者成甲,在三個月內閱讀了諸多學習類的書籍,由此成為學習領域的專家。《學習之道》的作者喬希·維茨金9歲時成為象棋冠軍,在縱橫棋壇10年之後學習太極拳,幾年後又獲得太極拳...
閱讀學-關於閱讀知識架構整理
大家雙節快樂!這個筆記綱要是為了梳理自己國慶期間看過的幾本關於閱讀學方面的書籍,做的知識架構的筆記。主要內容包括閱讀的作用,怎麼挑選一本書,怎麼提高閱讀速度,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怎麼做讀...
讀書多的人越來越吃得開了
富蘭克林、羅振宇、羅永浩、曾國藩,等等,這些活躍在近現代、當代的讀了不少書的人,都對社會和公眾做出了很大影響力。那些一味說自己讀了很多書的人,往往是沒讀過多少書的,或者涉獵非常狹窄。腹有詩書氣自...
學會主動閱讀,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論語·為政》中很有名的一段話。意思是說,從十五歲開始,孔子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立志於學習聖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