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前的準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是一生的事,從小讀到大,從被動到主動。

現在也越來越多人都願意放下時間,或者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閱讀,從而提升自己。

「你現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

」這句話,大概也激勵了很多人,拿起書本,靜心閱讀,鼓起勇氣,出發旅行。

這句話,沒有錯,也很勵志。

你願意拿起書,開始閱讀,這也很好。

但是,關於讀書,你還是傳統的讀嗎?

從第一頁的開頭到最後一頁的結尾;買到一本書或者借閱一本書,開始了漫長的拖拉;看完一本書,就再也沒有碰過了;遇到難懂的書,開頭晦澀的,就喪失興趣,主動放棄,即使它是本著作,是經典;不做筆記,或只是摘抄,看完以後就萬事大吉,過眼雲煙……

嗯,很多種情況,關於讀書,你可能存在拖拉,有所放棄,總是忘記,所以你會感嘆於為什麼別人一年,一個月,可以讀這麼多書,你會覺得,好像你讀了很多書,還是沒什麼改變,談吐和素養也沒變得有多好。

也許,讀書,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神奇,但也請別質疑,讀書的神奇之處。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也許,不過是你讀的不夠多,或者你只是瀏覽,而不是用心看。

「磨刀不誤砍柴工。

」也許,不過是讀書之前,你從不準備,拿到一本書就開始從頭至尾的翻看,關於讀書方法,要怎樣讀書,如何更有效的讀書,這些,你都不知道,不了解。

所以,你覺得讀書與否,沒有給你帶來什麼改變。

為了讓你真正喜歡上讀書,也為了讓我自己更有效的閱讀。

我總結了一些小方法,這是我在之前的彎路上所汲取的教訓,也是我日後要好好執行的計劃。

01.列書單,挑選你喜歡,你想要,你有用的書籍。

現在網絡如此發達,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關於書單,你可以在很多網站、軟體、公眾號上,都有很多其他人分享的書單,或者別人推薦的好書。

這很方便,但請記住,這終究是別人的,看到書單,不要盲目收藏或定為自己的書單,你要先看看別人的評價介紹,知道這本書是說什麼的,你喜歡嗎,你覺得有用嗎,如果喜歡或者需要,那就收藏吧。

書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書單不易過多,需有一定的計劃性和時間限制。

每個人看書有快有慢,但都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以內,定下一個月的目標,每周一兩或三四本,隨自己的時間和要求而定。

要從書單中篩選排序,想看或重要的,可以放在前幾周。

每天的閱讀時間也要把握好,從月到周,再從每周到每天,一天幾個小時,可是整體閱讀時間,也可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

可根據書的內容來安排自己每天的閱讀任務,可以每天完成而不過分緊張的較合適。

03.不同的書,有不同的看法。

從頭至尾通讀,跳躍性的選讀。

一字一句的細讀,一大段的快讀。

書有很多種,文學類,實用類,心理類,職場類等等,大類小類有很多。

我們要做的就是對要閱讀的書單進行分類,並在閱讀之前,想好合適的閱讀方法。

經典小說故事等,適合通篇閱讀,把握其中的情節與故事走向,這個適合在比較寬裕的時間一口氣讀完,有種大快淋漓的感覺。

實用類的工具書,可以先看看目錄,有針對性的挑選自己喜歡和想要的,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這樣比較省時,也不會過於枯燥。

04.可以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常與書放在一起。

電子書的書籤功能。

如果你喜歡閱讀紙質書,準備好一個小本,一支筆。

在你看到精彩動人之處或有所感悟觸動的時候,把喜歡的東西記錄下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靈感一瞬即逝,所以本子的便捷很重要。

不過紙質書一般比較適用於相對安穩的環境,一杯清茶,一段閒暇。

大部分的人,都是奔波在路上,公交地鐵的等待或搭乘,一個手機,一個APP,裡面就會有百萬電子書供你挑選。

在別人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時候,你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進行閱讀。

每天痛苦的擠公交的時間,都成為你難得的閱讀時光。

若要看電子書,選擇有書籤功能和筆記功能的軟體,留下閱讀的痕跡,可在腦海里加深閱讀的記憶。

05.讀書筆記,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一本書或幾個片段。

以前的我,看書就是看書,看完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

後來,每一篇都喜歡在讀完以後,寫下些東西,證明我讀過,留下了我的痕跡,有著我的感動與想法。

在寫感想的時候,隨心而動,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想寫整本書就好好回顧這本書,想寫特定篇章,就翻到要寫的篇章,細細品味。

寫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把你心裡想的,你所思考的東西付諸於紙間,這就好了。

你所寫的,所想的,正是這本書給你帶來的,它就是這樣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你。

06.不同領域的書籍,搭配閱讀。

紙質書和電子書,搭配使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討厭的東西,對於書,也是有自己的偏好。

作為文科生,我就喜歡讀那些文學著作,討厭看那些工具書和經濟學。

但是,一直沉湎於文學當中,著實會有些矯情,所以,如果要讓讀書改變自己,就要跳出自己以往的舒適圈,各行各域都要有所涉獵,不必精通,略懂即可。

知道了解總比一無所知就好。

每周不要一直閱讀同類的書籍,陌生的和熟知的搭配閱讀,如果看經濟類的看不下去了,就讀讀喜歡的文學,再繼續攻克。

電子書和紙質書你都應該有,出門在外,電子書比較方便,閒暇在家,紙質書比較有感覺。

但都要記得做好筆記,注意調節,而不是死磕。

讀書不是被迫的,而應該是你主動想要的。

07.對於晦澀難懂的書籍,做好標記,來一個重複閱讀。

拿到一本陌生的書,可能會很晦澀,你覺得枯燥,你可以跳著看,儘量挑選你喜歡的。

讀完第一遍,也許你什麼都不知道,你覺得它好難啊,然後你會有畏懼心理,再也不想看到它了。

請不要把它束之高閣,不要這麼輕易的放棄它。

第一周的時候看不懂,那就第二周繼續看,直到把它看懂為止。

否則,你花了那麼多去閱讀它,結果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不是浪費時間與精力。

所以,不懂的書,多的是,正是因為我們知道的太少,所以我們才需要提升自己。

讀書,是一件大事。

「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

」所以,讀書之前,更應該好好準備準備,那麼多有效的閱讀方法,便簽法筆記法,總有一款適合你,這麼多好的圖書,紙質書電子書,任君挑選。

把讀書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讀書改變我們的生活。

小小建議,還望可以幫助到您,也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互勵共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碎片化閱讀時代,我們該怎樣讀書?

小編讀高中的時候每周有閱覽課,還沒到上課時間,閱覽室前就擠滿了同學。因為大家都急著去搶那幾本圖片最多的書看。語文老師常常沒好氣地批評我們:「光看圖片不看字,這麼偷懶,閱讀還有什麼意義呢?」現在看...

讀書怎麼樣讀的更好?聽聽他怎麼說

據說比爾·蓋茨每年可以讀完 60 本書,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 個人博客 Gatenotes 上分享讀過的好書。毫無疑問,蓋茨是一位優秀的讀書愛好者,他本人也在 一次訪談 中提到了他對讀書的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