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營銷人沒有構建知識體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一輩子的事情,無論你在做什麼。

——題記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真理。

無論是進行專業與技能學習,還是進行社會實踐學習,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樣才在生活中,不斷的享受到學習給你帶來的樂趣與回報。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

比如:「為什麼我們學習了非常多的東西,但還是總感覺用不上?」

「好像記得起來,之前學過,但是只有一點點印象。

「已經學習過的東西,怎麼別人用就是對的,我用的就沒效果?」

這樣的問題,時不時的總會出現在我們的大腦里,首先我們得找到原因。

為什麼我們學習了非常多的東西,但還是總感覺用不上?

我們在學習營銷知識的時候,很多人都都會推薦很多書,還有很多人說是營銷必讀的等等。

但問題來了,這些書都適合自己嗎?不同的階段應該讀不同的書籍。

就像你在初級階段去讀《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那肯定領會不到它的精髓,相反讀葉茂中的《廣告人手記》反而是可以正確的看待營銷,這就是在正確的時間看正確的書。

知識學了不實踐等於沒學。

知識與經驗的區別就像下面一樣。

知識的無序排列,是我們用不上知識最大的關鍵。

常常會覺得是靈感一現,做出來的東西就非常的好,這僅僅只是無意間某一點知識恰巧被用上了。

有時候,還會覺得這點知識這個東西在哪裡見過,怎麼就想不起來了?這種感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大腦里知識的無序排列。

那麼如何保證自己的知識最大限度的可以在適當的場景中被調用出來呢?

答案就是有序的排列。

大家去圖書館很方便的就找到每一本書,是因為所有書籍都進行的有序的排列。

對於大腦是一樣的,把自己看過的書一本一本的整理出來,在大腦里形成一個一個的書架,就是構建知識體系的第一步。

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跟「艾浩賓斯遺忘曲線」作鬥爭。

這就是我們構建知識體系非常痛苦的根源。

據科學統計,「一年裡大腦只能記住2%的內容。

」這就意味需要我們大量的看書,這樣才能記住一個又一個的2%。

李敖先生看書,把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剪下來,收集到一個冊子裡,分門別類的排放到自己的書架里,這才是他所說的把一本書看完了。

他常常看完一本書,書名就找不到了。

為此,他常常需要同一本書買兩本。

從李敖的看書方法就可以看出,他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圖書館。

李敖是文學作家尚且如此,那作為營銷人,是不是跟他一樣的方法呢?是,也不是。

如果還跟李敖的做法一樣,我相信99%的營銷是做不到的。

雖然大家沒有這個條件,也沒有精力去這麼做,但是他的思路是對的。

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工具與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以一本基礎書籍作為框架。

上面我們說過「圖書館」 的有序排列是最合適的,但問題是如何對知識分類,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以以一本書籍作為基礎框架,這裡以《超級符號超級創意》一書為框架。

將營銷里所有的框架都可以進行分類,之後看的書與知識,就可以在這個框架里進行填充,讓這個框架更加的豐滿。

如果覺得看不清楚的,可以去公眾號「喜愛營銷」里去回復「超級」兩個字,即可下載原圖。

舉個例子,比如:你看了一篇關於講品牌命名的書籍,裡面詳細的介紹了關於命名的各種方法與要點,那這個就可以歸類到企業的戰略路線圖——品牌命名,這個子欄目里。

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慢慢的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需要調用知識的時候,大腦會立刻反映出來,屬於哪一個目錄下面。

利用工具,強化知識結構。

比如,將資料分類按實際用途進行分類整理,也是一種方式。

有道雲筆記。

利用有道雲筆記,將筆記進行歸納整理。

比如,網際網路營銷學習,包括APP推廣、HTML學習等等。

利用百度腦圖也可以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

總結:利用一本經典書籍,建立起系統的知識架構,不斷的豐富其子目錄的內容;利用各種小工具,方便自己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枝開葉茂。

營銷體系的構建不是一日之功,得常年累月進行,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之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碎片化時代的正確讀書「姿勢」

文/漂泊小魚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圍,總是害怕失去重要的信息,仿佛一會不刷微信就已經脫離了圈子和組織,一會不刷微博就不知道當下在流行什麼話題。同時,不停地刷刷刷之後,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