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政變每個細節都精密有效,要做成大事就應該學學這種功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匡胤奪取皇位的準備工作做得到位,整個政變過程也可以說做得周到合理,天衣無縫,簡直就像計算機設計好的程序一樣。
契丹入侵的消息是鎮、定兩州快馬加鞭同時報到朝廷的,這不能不讓顧命大臣宰相范質相信。
另一位顧命大臣,同是宰相的王溥也極力主張趕緊出兵。
范質及符太后等人不知道,王溥早已是趙匡胤的人。
而當時能帶兵的人,只有趙匡胤是不二人選。
關於鎮、定兩州謊報邊情的事情,如果咱們注意到,在之前三個月,殿前都虞侯韓令坤曾由趙匡胤派到鎮、定諸州巡邊,就很明白了。
先鋒軍由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彥釗率領,在初一這天出發。
初三已越過黃河到達河北。
陳橋兵變就在第二天早上發生。
慕容彥釗率軍到達河北,他並不是去抵禦契丹,而是配合趙匡胤發動政變的。
河北有太多地方節度使在覬覦著皇位,這也是五代的老傳統。
難保沒有人在趙匡胤發動政變的時候,打著保衛皇室的旗號渾水摸魚,擁兵自大。
有慕容彥釗到河北駐守著,就誰也不敢輕取妄動了。
當年郭威篡國的時候,劉崇趁機建立北漢,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趙匡胤一出征,京城就傳出了「點檢做天子」的謠言。
這個謠言是誰傳播出去的呢?上次趙匡胤為了拿下張永德,傳播了這個謠言;這一次,又是誰想拿下趙匡胤呢?
不是,這個謠言是趙匡胤自己人傳播出去的。
怪了,趙匡胤自己人傳播出去,這不是要趙匡胤的命嗎?錯,上一次,柴榮在帝位上,柴榮強勢,這個謠言可以借刀殺人。
這一次,皇上幼小,太后荏弱,宰執能力不足,誰也把趙匡胤沒辦法。
這個謠言正好起勢。
讓相信宿命的人們認定這是天命所在,為趙匡胤登上帝位確定輿論基礎。
第一次出現「點檢做天子」的謠言,那是有人造反;第二次又出現,只能說明這是天地的規律,人力是改變不了的。
趙匡胤出征第一天只走了四十里路。
這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既可以確保重兵在握,又可以迅疾回師京城,讓想反抗的人沒有出手時間。
守城的禁軍將領早已換成了石守信、王審琦等人。
石、王二人都是趙匡胤的「義社兄弟」,這讓趙匡胤避免了攻城的麻煩。
趙匡胤進城後,立刻派軍校王彥升直奔韓通的府邸。
韓通一騎馬衝出來,就被王彥升手起刀落砍了腦袋。
接著進他的家殺掉他的後人。
整個過程迅捷乾脆,毫不拖泥帶水。
殺掉韓通後,立刻命令軍隊各歸各營,避免了兵亂之苦。
到達朝堂上,王溥以宰相之尊帶頭跪在趙匡胤面前,向群臣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翰林學士陶谷拿出預先寫好的傳位詔書,又避免了因為要考慮這種形式上的東西而出現的夜長夢多。
所有這一切,仿佛都是經過了多次排練,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位,每一道程序都環環相扣。
就算趙匡胤的篡位是陰謀,咱們也不得不為他非凡的謀略和巧妙的手段而鼓掌歡呼。
其實,所謂的「篡位」,只不過是從封建社會的道統眼光來看的。
如果從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來說,趙匡胤的「篡位」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後周傳到柴宗訓的手裡,那是一種「主少國疑」的局面,即便趙匡胤不造反,難保張永德、李重進、韓通,以及其他一些擁兵自重的將領不造反。
整個五代十國半個世紀,就是一個地方節度使或者朝廷禁軍頭領不斷造反的過程。
也就是說,趙匡胤不及時「篡位」的話,很可能五代那種戰亂頻仍的局面還將延續下去,中華民族還將繼續處在災難深重之中。
而趙匡胤奪取帝位後,由於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謀略,以及常人難以企及的寬厚仁愛胸襟。
他能把那麼多桀驁不馴的文臣武將都團結在身邊,讓他們心甘情願為己所用。
他能包容異見者,包容政敵,避免冤冤相報的災難再度重演。
他能一步一步解決之前的皇帝不能解決的那些建國不久就遭致失國的問題,而使有宋一代得以傳承三百多年。
他締造的這個帝國,雖然並沒有實現中華民族的大一統,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卻創造了當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文明成果和最成熟的健全人格。
從這個角度說,咱們有必要為趙匡胤的「篡位」表示足夠的尊敬。
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第一篇《北疆狼煙》:第四集、疑竇叢生
四、疑竇叢生 上一講咱們講到,後周世宗柴榮在北征遼國之役中,雖然順利收復了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這三關以南的大片失地,但卻因身體突發疾病而使此次北征半途而廢。世宗返回開封以後,病情急劇惡化,終於...
他在春節喝醉酒後被黃袍加身,他改朝換代的背後又有多少秘密?
公元960年,農曆大年初一,東京城內,文武百官正在宰相范質和王溥的帶領下向七歲的周恭帝說新年好,同時說了句很切合氣氛的祝酒詞,幹了這碗酒啊,後周帝業永久啊,並祝後周帝業永久,新年大吉。不料話音...
揭秘陳橋兵變不是偶然的黃袍加身,而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奪位行動
五代末,顯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後周朝廷接到鎮、定二州的軍情急報,說北漢勾結契丹,大軍聲勢甚盛,南下侵入邊境,形勢十分危急。宰相范質、王溥等商討後奏准太后,立即派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
致命失誤!「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960年1月4日後周禁軍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將年僅7歲的小皇帝柴宗訓趕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此時距離「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的死僅僅才過去個月的時間。此後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北宋...
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台前幕後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國旅行引起了政變上台的軍方總理巴育的強烈不滿,據說泰國政變次數眾多,而且軍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政變課程」。但不得不承認,其手段並不高明。不信,看看咱們中國的皇帝們是如何政變的...
最膽大的武將:不聽安排擅殺敵將全家,得意時竟向宰相索賄
後周是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是在孱弱的後漢手中得來的。但後周兩代帝王能力太強,郭威和柴榮都是天下英主,使得國力逐漸強大。他們在位一共不到十年,卻死死壓制著契丹。只可惜柴榮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路途中...
陳橋兵變看似偶然,實則是趙匡胤蓄意謀劃的篡位政變
在傳統評書演義中,一提起宋太祖趙匡胤,總是稱讚「兩個拳頭、一條杆棒,打遍中原八百軍州,開創大宋三百年基業」。趙匡胤給我們留下的,是一個武藝高強、勇猛過人的英雄好漢形象。然而,趙匡胤做皇帝,並非全...
陳橋兵變——趙匡胤將門崛起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洛陽將門之家,膽識過人,武藝超群,21歲時投奔郭威,成為郭威帳下的一名士兵。951年,掌握後漢軍權的郭威,謊稱契丹入侵,太后命他統軍北征。後漢大軍渡過黃河,到達澶州時將士們將黃袍...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為何周皇帝柴宗訓沒有發兵進行反抗?
下面說起趙匡胤發起的陳橋兵變,可不是隨意就爆發的。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的。但是試想為何當時的皇室沒有發兵進行反抗呢?下面就看看什麼原因讓其如此的妥協。
龍興陳橋驛(下):一朝兵變開百年宏圖,數日風雲成千古疑案
接前篇:龍興陳橋驛(上):趙匡胤領命出征龍興陳橋驛(中):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趙匡胤「黃袍加身」被手下將士擁戴為主,遂率大軍回師京城。早有準備的石守信與王審琦打開...
有人造謠說自己要做天子,結果他沒被殺,最後真的做了天子
後周皇帝柴榮是一個銳意進取、雄心勃勃的皇帝。登上帝位後,他曾問會算命的左諫議大夫王朴,自己能活多久?王朴說,根據他的推算,至少能活三十年!三十年以後,因為太遠,他算不清楚了。柴榮聽了很高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