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台前幕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國旅行引起了政變上台的軍方總理巴育的強烈不滿,據說泰國政變次數眾多,而且軍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政變課程」。

但不得不承認,其手段並不高明。

不信,看看咱們中國的皇帝們是如何政變的。

皇帝自然要當,名聲也不能不要,這些胸懷大志且有謙遜異常的准皇帝,紛紛投身藝術行業之中,上演出一幕幕形形色色的歷史活「話劇」。

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由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親自操刀製作的,自導自演的傳奇大作「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的台前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的正月初一,年僅8歲的小皇帝柴宗訓,在輔助宰相范質、魏仁溥、王溥的簇擁下,接受了文武百官以及藩屬國的朝賀。

然而一封從河北鎮、定兩州疾馳而來軍報,震驚了整個朝野,據奏報後周的宿敵北漢聯合契丹大舉南侵。

當日三位宰相決議,派遣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禦敵。

正月初二,殿前司副都點檢慕容延釗率領前鋒部隊率先出發。

正月初三,趙匡胤統領大軍浩浩蕩蕩離開開封,軍中有一位善於觀察星象的人的看著,太陽下面仿佛又有一個太陽,而且耀著黑光,就對趙匡胤的親信小吏楚昭輔說,」此天命也!」當晚大軍駐紮在陳橋驛,趙普與眾將士密謀,趙匡胤因酒醉臥,凡事不知。

正月初四,黎明的時分,帳外呼喊之聲四起,趙普、趙光義入帳稟報,眾將披堅執銳一擁而入,言道「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趙匡胤時任檢校太尉),趙匡胤還沒來得及答覆,一件黃袍就披在了他的身上,眾將跪倒在地山呼萬歲,隨即扶持他登上戰馬,要求殺回開封府。

考慮到兵變可能會傷及無辜,萬般無奈之下,趙匡胤與將士們約法三章,答應即位。

當天大軍幾乎兵不血刃占領開封,趙匡胤退居府邸,面對前來的三位宰相,痛哭流涕的說道:「我違背天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違負天地,今至於此),宰相們還沒應對,旁邊的將領不耐煩的按著手中的寶劍對宰相們厲聲喝道:「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萬般無奈之下宰相們只得跪稱萬歲。

最終在當日下午,趙匡胤在眾將的勸進下登基即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事情真的是如此巧合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還怎麼管趙匡胤叫「趙導」?

「陳橋兵變」幕後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陳橋兵變實際上是趙匡胤精心謀劃、自導自演的一場「話劇」。

之所以能夠如此「偶然」的成功,主要在於他通過十幾年年的努力以絕對的優勢掌握了後周最精銳的軍事力量——禁軍。

後周的禁軍主要分為殿前司和侍衛司,陳橋兵變前具體指揮系統如下圖:

五代十國的皇帝大都是通過軍事手段登上帝位的,為了維護自身中央的統治地位,通常挑選精銳組成一支強大的禁軍,軍事上維持對地方方鎮的絕對控制力。

往往誰掌握了禁軍,誰就能控制的整個政權。

書歸正傳,年輕時的趙匡胤應募於郭威帳下,與先後應募到郭威帳下的九個人結為兄弟,稱為」義社十兄弟」(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郭威建立後周,這些人先後成為禁軍的高級將領,其中趙匡胤從自殿前都虞侯升遷到都點檢,掌握殿前司的軍政大權長達六年之久,在禁軍中有廣泛的人脈。

禁軍高級將領中除了石守信、王審琦是義社十兄弟外,殿前司的副都點檢慕容延釗與趙匡胤為布衣之交,即使後來趙匡胤當上了皇帝,還稱呼慕容延釗為兄長;侍衛司的韓令坤則是趙匡胤的髮小,兩人小時候一塊捉麻雀,長大了一起從軍,關係之近更勝諸人,此時駐紮在河北一帶;同時馬軍、步軍指揮使高懷德、張令鐸一直趙匡胤的忠實追隨者,兵變的直接參與者;而此時侍衛司的都指揮使李重進率領著幾千人駐紮在千里之外的揚州,所以陳橋兵變的唯一敵人只有一個韓通。

通過上述介紹,再粗淺的還原一下歷史的真相。

959年後周世宗柴榮死後,小皇帝柴宗訓即位。

禁軍的兵權掌握在韓通和趙匡胤兩人之手,但韓通掌握掌握著調兵大權(通與帝同掌宿衛,軍政多決於通)。

沒有禁軍的調兵權趙匡胤相當於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

於是960年的大年初一一封來自鎮、定兩州的偽造軍情送達開封,宰相們倉皇之際,調遣趙匡胤率領禁軍出兵。

正月初二,慕容延釗率軍先前出發,奔赴真定,其真實目的應該是與擔任戍邊任務的「發小」韓令坤一道穩定北部邊疆的局勢,因為駐紮在真定的成德軍節度使郭崇以及建雄軍節度使楊廷璋均非趙匡胤一派。

同時兩人資歷遠在趙匡胤之上,且與後周皇室有姻親關係,很有可能是對兵變有異議。

兵變成功之後,趙匡胤對慕容、韓二人加官進爵,授予便宜行事的特權,而對郭、楊二人嚴密監視。

正月初三,也正如陳橋兵變台前一段所描述的,趙匡胤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的,出兵之後先是裝醉假眛,然後與趙普、眾將演戲(戲很有可能都沒演),再派人暗暗回城與駐守京城的將領石守信、王審琦聯絡,然後派出一支精兵由號稱「王劍兒」的王彥升率領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最後大軍開拔。

此時京城裡早朝未散,兵變的消息就已經傳來。

宰相范質緊緊的抓住另一位宰相王溥的手說道「倉卒遣將,我輩之罪也。

」文臣一籌莫展之際,身為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迅速回衙,準備調兵抵抗,實際上此時他已經成了「光杆司令」,走到半路遇見了王彥升的「特種行動部隊」,王彥升率人一直追殺到韓通的府邸,最後將韓通滿門盡誅。

兵變成功的消息傳到趙匡胤母親杜氏的耳朵里,這位英雄的母親從容的說了一句「我兒子一向胸懷大志,今日果然實現了!」(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如果說沒有提前預謀,恐怕連他的母親都不信。

故事還沒有結束。

萬事俱備,當天下午舉行禪讓大典的時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還沒有禪位詔書。

眾人正亂作一團的之時,翰林學士承旨陶谷笑著從袖中拿出周帝禪詔。

如果大臣們以前還蒙在鼓裡,那麼此時都應該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

下圖為兵變後禁軍指揮系統:

開國後,宋太祖對禁軍指揮系統進行了調整,晉升了直接參與兵變擁立他的的六員主要將領: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張光翰、趙彥徽,同時也封賞了對兵變起著保護作用的韓令坤、慕容延釗兩人。

而曾經侍衛司的第一把手、身在揚州的李重進,則在趙匡胤的步步緊逼下,起兵造反,結果兵敗身亡。

此後趙匡胤將禁軍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重用文官,抑制武將,維護政權穩定的同時,卻造成宋朝「積弱」的局面。

作為禁軍的高級將領趙匡胤是由小皇帝的父親後周世宗柴榮一手提拔起來的,特別是臨終前將他破格提拔為殿前司的最高長官都點檢,對他的忠誠絲毫沒有懷疑。

一方面趙匡胤不願意承擔這種道義上的譴責,另一方面,基於對現實局面的考慮,最終才自導自演導演這場大戲。

千百年過去了,不論後人年來如何評論,趙匡胤都憑藉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奪得皇位,開創了大宋三百年的歷史,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現在那些號稱以政變擅長的泰國軍方永遠也難以企及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僅用4天奪皇位!趙匡胤的成功秘訣是啥?

文/獨孤雁若將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做對比,那麼誰奪取皇位的時間最短呢?【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認為,非宋太祖趙匡胤莫屬!從正月初一謊報軍情,到正月初四正式即位,趙匡胤執行整個「陳橋兵變」計劃,僅用...

被趙匡胤篡位的後周小皇帝柴宗訓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後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籍貫邢州堯山(今邢台市),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嗎?

「陳橋」是一個地名,在北宋時,它是一個驛站,故而稱之為「陳橋驛」,它位於現在河南開封北面黃河邊。公元九六零年,這裡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那便是「陳橋兵變」。

《我讀<續資治通鑑長編>》之960年陳橋兵變3

前文我分析了世宗柴榮在駕崩前進行的一系列縝密的布局,那麼,為什麼如此縝密的布局並沒有穩固後周的江山呢?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前文總結的柴榮的部署。這主要分為五個方面:一是託孤宰相,並相互牽制;二是...

疑案陳橋兵變

清人查慎初詩云:「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要說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的陳橋兵變,還得從他在後周末年的實力地位說起。 趙匡胤出身於將門,祖籍雖是涿州,卻出生在洛陽夾馬營,至於《宋史》本紀說他生...

趙普獻策,如何幫助趙匡胤集權中央

一連幾日趙匡胤都悶悶不樂,苦苦思索如何使趙宋王朝能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為此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寢。 三國時期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對趙匡胤來說就很簡單了,...

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是宋的開國皇帝。涿州人,父趙弘殷為後唐、後晉和後漢軍官。趙匡胤在後漢初年應募入伍,成為郭威的部下。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他積極參與,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