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膽大的武將:不聽安排擅殺敵將全家,得意時竟向宰相索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後周是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是在孱弱的後漢手中得來的。
但後周兩代帝王能力太強,郭威和柴榮都是天下英主,使得國力逐漸強大。
他們在位一共不到十年,卻死死壓制著契丹。
只可惜柴榮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路途中崩殂,過早走完了他的人生,將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河山留給了年幼的恭帝柴宗訓。
趙匡胤能得位,既是人為,也是天命,有著太多的偶然。
柴榮猜疑心很重,諸將之中有天子之相的人都被處死,偏偏漏掉了天天在身邊晃悠的趙匡胤。
一塊「點檢做天子」的木牌,讓柴榮將郭威的駙馬,老實巴交的張永德免職,卻讓趙匡胤來擔任。
柴宗訓只有七歲,符太后和幾位宰相哪裡管得住這位大將。
聽說契丹來犯,讓趙匡胤去抵抗,他卻說兵少不想去。
若是柴榮或者郭威在世,前面就是火坑,趙匡胤還得笑著跳進去。
但此時,宰相范質只得交給趙匡胤全國兵馬。
這就有了著名的陳橋兵變,事情的經過不必細說,各種正史和野史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
趙匡胤半推半就之中穿上非常合身的黃袍,嬌羞的下令: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
這段話在各類史書上都有記載,本文引用元朝脫脫所編《宋史》: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
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
理論上來說,趙匡胤確實說過這樣的話。
儘管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
但實際上這場政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這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實際上,趙匡胤已經打點了一切,從契丹入侵的警報開始,都是他的精心策劃。
就在趙匡胤的大軍不去前線,而是調轉開往都城時,守備都城的禁軍主要將領石守信、王審琦完全不做抵抗,配合默契的打開城門,迎接他們的新主人。
石守信、王審琦這麼做,原因是他們早就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
政變這種風險大,回報也大的事情,趙匡胤已經取得他們的同意。
但有一人卻未得到消息,他就是韓通,時任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本來他的職責是守衛皇宮,但聽說兵變的消息,他趕緊從內廷飛馬而出。
不愧是效力過後晉、後漢、後周的老軍人,如果死死等在宮廷之中,以趙匡胤的兵馬,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淹死他。
只有利用城高池深,才能扼住叛軍的咽喉。
不幸的是,由於沒打一槍一炮,趙匡胤入城的速度超過了任何人的想像。
韓通在鬧市飛馬而過,正遇到了先頭部隊的王彥升。
王彥升同為幾代老將,估計與韓通關係不洽,絲毫沒有商量,就與他交戰。
王彥升本性就殘忍,鎮守原州時,對鬧事的党項人懲罰嚴厲,將他們的耳朵撕下來喝酒。
兵變這麼順利,他一是得意忘形,二是立功心切,看到有人螳臂當車,便讓手下士兵一擁而上,將韓通斬於馬下。
這樣,韓通成為這次政變唯一的殉難將領。
此後,王彥升又將事情做絕,他熟悉韓通的府邸,又帶領手下人沖入韓府,將韓通的全家都殺得一乾二淨。
本來這場政變相當順利,就是因為韓通的血,讓它變得略有瑕疵。
總導演趙匡胤並不滿意,但這不是在演戲,不能重新來一遍。
於是,他遷怒於嗜殺的王彥升。
事變之後,大封有功之臣時,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都得授節度使位號。
作為先鋒之一的王彥升卻只授予了恩州團練使、鐵騎左廂都指揮使。
《宋史》中評價:王彥升殺韓通,太祖雖不加罪,而終身不授節鉞,是足垂訓後人矣。
後人受沒受訓我不知道,王彥升肯定是沒有接受教訓的,因為不久之後,他馬上又做了另外一件出格的事。
這是在同年四月,王彥升擔任京城巡檢。
這個官職不高,但權力還比較大。
但是權力再大,王彥升也不至於昏了頭跑到宰相家中去索取賄賂吧?他借巡檢為名,深夜造訪當時宰相王溥。
王溥對這位不速之客也很驚訝,不知道他所來何意。
王彥升表示:深夜巡城非常辛苦,特來和王公喝幾杯。
酒宴之中,王彥升又吞吞吐吐的向王溥暗示弄點辛苦費。
王溥歷任四朝宰相,哪裡不知道他這點鬼心思,卻假裝喝醉,全然不理會。
第二天,王溥就將此事告訴了趙匡胤。
其實,五代之時,武將地位比較高,王彥升習慣性的敲詐勒索,卻不知道已經換了規矩。
在趙匡胤心中,最恨武將擅權,於是馬上將他外放,終身不得重用。
參考資料:《宋史》
他是在陳橋兵變中被殺的唯一後周將領,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
韓通這個名字在歷史上比較陌生,他生年不祥,死的年份倒是清楚的很,死於五代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被宋太祖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殺死。成為唯一一個在在陳橋兵變中喪生的高級將領,對於後周來說,...
一場政變每個細節都精密有效,要做成大事就應該學學這種功夫
趙匡胤奪取皇位的準備工作做得到位,整個政變過程也可以說做得周到合理,天衣無縫,簡直就像計算機設計好的程序一樣。契丹入侵的消息是鎮、定兩州快馬加鞭同時報到朝廷的,這不能不讓顧命大臣宰相范質相信。另...
陳橋驛兵變里唯一起來反抗的後周大將,死後被宋太祖追贈中書令
我們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他建立的北宋和歷史上一次有名的兵變有關,這次兵變就是後人津津樂道的「陳橋驛兵變」。在中國古代大凡是要改朝換代都要有很多人作為陪葬品,一個朝代取代另一個朝代...
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柴宗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後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籍貫邢州堯山(今邢台市),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
陳橋兵變原來是山寨版的「黃袍加身」?
一提起陳橋兵變,大家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黃袍加身,而且這個概念已經根深蒂固,仿佛黃袍加身只有趙匡胤做過一樣,那麼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經過吧。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崩,...
陳橋兵變——趙匡胤將門崛起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洛陽將門之家,膽識過人,武藝超群,21歲時投奔郭威,成為郭威帳下的一名士兵。951年,掌握後漢軍權的郭威,謊稱契丹入侵,太后命他統軍北征。後漢大軍渡過黃河,到達澶州時將士們將黃袍...
歷史上有位名將 敢在宮廷上敲詐比他高几級的宰相?
北宋開國功臣,大將王彥升是個職業軍人,先後效力於五個朝代,即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最後才修得正果,跟隨太祖趙匡胤,是「陳橋兵變」的重要參與者,擁戴太祖成功登基,是北宋初期炙手可熱的武將之一。然...
陳橋驛兵變後,只有他奮起反抗,被殺後他被趙匡胤追贈為中書令!
公元960年,傳聞契丹即將南下攻打後周,後周的宰相范質等人極為恐慌,很快就派遣了大將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禦敵。然而,後周大軍在開到現在的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附近以後,趙匡胤等人密謀發動了兵變。接著,...
深度揭秘一代雄主趙匡胤陳橋兵變背後隱藏的秘密
大宋開國君主趙匡胤以其雄才偉略鶴立於歷代帝王之林,為後人所景仰,憑藉其文治武功流芳百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雪夜訪普等故事尤為後人所津津樂道。歷史上的趙匡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陳...
致命失誤!「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960年1月4日後周禁軍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將年僅7歲的小皇帝柴宗訓趕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此時距離「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的死僅僅才過去個月的時間。此後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北宋...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為何周皇帝柴宗訓沒有發兵進行反抗?
下面說起趙匡胤發起的陳橋兵變,可不是隨意就爆發的。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的。但是試想為何當時的皇室沒有發兵進行反抗呢?下面就看看什麼原因讓其如此的妥協。
陳橋兵變看似偶然,實則是趙匡胤蓄意謀劃的篡位政變
在傳統評書演義中,一提起宋太祖趙匡胤,總是稱讚「兩個拳頭、一條杆棒,打遍中原八百軍州,開創大宋三百年基業」。趙匡胤給我們留下的,是一個武藝高強、勇猛過人的英雄好漢形象。然而,趙匡胤做皇帝,並非全...
僅用4天奪皇位!趙匡胤的成功秘訣是啥?
文/獨孤雁若將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做對比,那麼誰奪取皇位的時間最短呢?【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認為,非宋太祖趙匡胤莫屬!從正月初一謊報軍情,到正月初四正式即位,趙匡胤執行整個「陳橋兵變」計劃,僅用...
被趙匡胤篡位的後周小皇帝柴宗訓
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後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籍貫邢州堯山(今邢台市),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
陳橋兵變時,他是唯一犧牲的戰將,趙匡胤為此耿耿於懷
陳橋兵變是一場很特殊的軍事政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後,返回京師取皇位時,居然迎來了一場相對和平的結局。它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烽煙四起的正常情節,而是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是,這次政變中還是...
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台前幕後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國旅行引起了政變上台的軍方總理巴育的強烈不滿,據說泰國政變次數眾多,而且軍校還開設了專門的「政變課程」。但不得不承認,其手段並不高明。不信,看看咱們中國的皇帝們是如何政變的...
不流血而建立的大宋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是宋的開國皇帝。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
龍興陳橋驛(下):一朝兵變開百年宏圖,數日風雲成千古疑案
接前篇:龍興陳橋驛(上):趙匡胤領命出征龍興陳橋驛(中):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趙匡胤「黃袍加身」被手下將士擁戴為主,遂率大軍回師京城。早有準備的石守信與王審琦打開...